会稽县
外观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1月20日) |
始设于南朝陈永定(557年—559年)年间,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1],当时由于中原人士大量南迁,会稽郡首县山阴县人口众多,于是将其分为西部的山阴县和东部的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同为会稽郡首县。此后又同为越州(唐[2]、吴越、北宋)、绍兴府(南宋、明、清)首县。
唐朝时,山阴县数度并入会稽县[2]。五代时,会稽县属吴越国越州。南宋时,属绍兴府。元朝时,属紹興路。明朝建立前夕,复以紹興路为绍兴府,会稽县仍隶之。洪武二十年(1387年)二月,县境东北置沥海守御千户所,又有黄家堰巡检司[3]。清朝时,仍属绍兴府,考评:冲,繁[1]。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同时山阴县与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同属浙江省会稽道。
山阴、会稽两县在绍兴府城内的分界线是纵贯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门(南门),北到昌安门,其上约有10座桥梁连接山、会两县(鲍家桥、舍子桥、大云桥、清道桥、县西桥、小江桥、香桥、咸宁桥、安宁桥等)。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
注释
[编辑]- ^ 1.0 1.1 《清史稿·卷六十五·志四十·地理十二》绍兴府,冲[……]会稽,冲,繁。倚。南:会稽山,有禹陵,县以此名。其宛委、秦望、天柱,并为支阜。海,东北自山阴入,迳沥海城,南接蛏浦。西曰西会渚,北与澉浦遥对,为险汛,有防海塘。曹娥江上流剡溪,东南自上虞入,纳嵊小舜江,错出复入,历曹娥坝,抵宣港入海。运河自曹娥坝分诸溪河水,迳通陵桥,会攒宫河,宋六陵在焉。出五云门西,有若耶溪出化山注之,入山阴运河。有三江、东江、曹娥盐场。曹娥巡司。东关驿。纂风镇。平水关、宣港、临山炮台。萧山[……]
- ^ 2.0 2.1 《新唐书·卷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越州会稽郡,中都督府[……]会稽,望。有南镇会稽山,有祠。东北四十里有防海塘,自上虞江抵山阴百馀里,以畜水溉田,开元十年令李俊之增脩,大历十年观察使皇甫温、大和六年令李左次又增脩之。有锡。山阴,紧。武德七年析会稽置,八年省,垂拱二年复置,大历二年省,七年复置,元和七年省,十年复置。北三十里有越王山堰[……]
- ^ 《明史·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地理五》绍兴府,元绍兴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太祖丙午年十二月为府[……]山阴倚[……]会稽倚。东南为会稽山,其东接宛委、秦望、天柱诸山。又东有银山、锡山,旧产银砂及锡。东南有若耶山。东有曹娥江。东南有平水溪,南合剡溪。东北有沥海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年二月置。又有黄家堰巡检司,寻迁沥海所西,后迁上虞县界纂风镇,仍故名。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