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
外观
(重定向自太陰曆)
陰曆(英語:lunar calendar)又稱太陰曆,最早是由西亞人(及兩河流域的人)發明,在天文学中与阳曆對應,指主要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曆法;不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位置。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據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時間為一個月,稱為朔望月,大約29.530588日,分為大月30日、小月29日。
纯粹的陰曆有伊斯蘭曆,這種曆法與季節無關。而大部分通常说的陰曆实际上根据现代学者來說都是阴阳曆,例如大中华地区和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半岛、越南及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均有使用的農曆。
在農業气象学中,陰曆略微不同於农历、殷曆、古曆、舊曆,是指中国傳統上使用的農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農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在古代農業經濟中,春天播種、秋天收耕,本來陽曆應更能反映農業週期,但不少古代曆法都是由月亮算起,一個推測是黑夜中的月亮特別容易觀察,月亮盈虧一目了然,直至天文技術成熟後,他們才能觀察到太陽在曆法中的作用[1]。
参見
[编辑]參考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这是一篇與天文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