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公学
哈罗公学 | |
---|---|
地址 | 英国伦敦哈罗区 Harrow on the Hill High Street |
邮政编码 | HA1 3HP |
类型 | 独立寄宿学校 公学 |
宗教背景 | 英国国教会 |
创办日期 | 1243 1572 (皇家宪章) |
创始人 | John Lyon of Preston |
英国教育部URN | 102245 |
Chairman of the Governors | Mr R C Compton |
Head Master | Mr Jim Hawkins[1] |
职员人数 | 约200(全职) |
性别 | Male |
年龄 | 13至18 |
学生人数 | 约800 |
校训 | 拉丁语:Stet Fortuna Domus ("Let the Fortune of the House Stand") 拉丁语:Donorum Dei Dispensatio Fidelis ("The Faithful Dispensation of the Gifts of God") |
校色 | 蓝色和白色 |
校刊 | The Harrovian |
分院 | 12 |
校友 | Old Harrovians |
校徽 | Rampant Lion Crossed Arrows |
校歌 | Forty Years On |
学校网址 | www |
哈罗公校(英语:Harrow School)位于英格兰大伦敦哈罗,是英国历史悠久的著名的学校之一。它由哈罗当地的一个农民约翰·里昂 (John Lyon) 于1572年创建,最初的目的是为当地的男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演变,今天的哈罗公学是英国最富盛名的私立学校之一,入读的多为本地区以外的富家子弟。哈罗公学也因此在1870年另外创办了约翰·里昂学校,专门招收当地学生。
介绍
[编辑]哈罗公学招收年龄在13岁至18岁之间的男生,目前大约有800名学生就读,全部为住校生。此外哈罗公学在曼谷还有一所哈罗国际学校,并在坦桑尼亚支持一所当地的学校。哈罗公学在2005年在中国北京开设一所2年制高中,提供英国的A-Level课程。2010年4月,哈罗公学宣布会在香港开设分校,是全球第4间的分校。哈罗公学香港分校投资额超过七亿港元,位于屯门扫管笏,并在2012年8月开校。它是香港第一所寄宿制国际学校。校长及首席营运官为J Mark Hensman。[2]上海哈罗国际学校于2016年8月正式开学,位于上海浦东森兰国际社区,为2岁-18岁外籍与港澳台籍学生提供英式教育,学生从六年级开始可申请寄宿。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是哈罗公学(也是其他英国众多公学)发展的主要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在此时达到顶峰,大英帝国需要更多受良好教育的绅士们来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哈罗公学在此期间建造了11间宿舍,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时的哈罗公学已经成为与伊顿、温切斯特、威斯敏斯特等齐名的学校,当时英国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首相来自哈罗。此时期的哈罗以纪律严格著称,在所有的英国公学中首创了学长制、鞭刑等体制。
与许多历史悠久的学校一样,哈罗公学也拥有自己的特殊传统。哈罗最著名的代表是学生的硬草帽,直到今天哈罗学生在上课时还必须戴这样的帽子。另一个特殊的传统是校歌,这在其他类似的公学中也很少见。这些歌曲大多编写于1870年代,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四十年来》(Forty Years On)。歌词内容大多宣扬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观念,但今天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展现学校的传统与价值,增强凝聚力,很少人会关心这些歌词原本的含义。
哈罗公学的体育活动也很有特点,他们最独特的运动是哈罗足球(Harrow Football),这是一项介于足球和橄榄球之间的运动。另外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壁球最早也起源于哈罗公学。
哈罗公学著名的校友包括了诗人拜伦、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伊斯兰学者马默杜克·皮克索尔、摄影术的发明者福克斯·塔尔博特、因涉嫌参与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1MDB)而流亡海外的马来西亚富商刘特佐、印度总理尼赫鲁和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斯等。此外包括了前约旦国王侯赛因、前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等中东王室成员、中国高干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以及近年相当受欢迎《新世纪福尔摩斯》饰演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等也毕业于哈罗公学。
校友
[编辑]- 薄瓜瓜
- Neil Heywood
属下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Overview of Harrow | From the Head Master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rrow School. Retrieved on 13 August 2013.
- ^ 哈羅屯門校舍設計曝光. 星岛日报. 2010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