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二十四詩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二十四詩品》是中國古代一部討論詩歌風格問題的專著,傳統認為是唐朝詩人司空圖所著,在不和鍾嶸《詩品》相混時也簡稱為《詩品》。全書以二十四組十二句四言詩描述了詩歌的二十四種風格;以具體的事物表現抽象的理論,涉及了詩歌的意境和韻味,探討了其類別及美學價值。《二十四詩品》體現了作者對詩歌的風格、境界的細緻體味和鑑別,使對詩歌藝術美和詩歌創作的藝術手法的研究深入了一步,對清代詩學和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

內容與評價

[編輯]

《二十四詩品》將詩分為雄渾、沖淡、纖穠、沉著、高古、典雅、洗鍊、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每種都以十二句四言詩加以說明。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養和寫作手法。從總的傾向來看,作者最為強調的還是「沖淡」「自然」的風格,主張詩歌「離形得似」「不着一字,盡得風流」[2],作者認為詩歌應追求氣象壯闊而不浮泛,意境含蓄精緻而不淺率,尤其傾心於清遠高妙的韻味風致。多用山林逸士的生活情趣和道家超塵出世的語言來描寫詩境[1],如清奇類的「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一些語句說得迷離恍惚,不易作出準確的詮釋,容易使人產生神秘感,蕭馳認為這體現了中晚唐文人禪中道玄,重玄派道教思想與禪宗思想的相接[3]

《二十四詩品》出現後得到鄭鄤毛晉等人的稱道,入清以後王士禛袁枚都極加稱賞,在清代詩學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王士禛特別稱讚其中「采采流水,蓬蓬遠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幾句,對他的神韻詩說頗有影響,而四庫全書總目則認為《詩品》所列「諸體畢備,不主一格」[4]。袁枚則繼而作《續詩品》,進一步發揮其性靈詩說。此後清代出現了多部對《二十四詩品》的模仿之作。道光年間以後,出現多種注本。現代人解讀校注本很多,以郭紹虞《詩品集解》(1963)較為通行[1]

作者爭議

[編輯]

1994年陳尚君汪涌豪提出《二十四詩品》在唐之後幾百年間從未被人引用,著名詩人和學者提到司空圖時也均未提及此書,故應是後人偽托司空圖之名而作。這一觀點與方志彤曾提出的觀點類似,隨後引起較大爭議。張健進一步考證其內容最初出現於元代後期的詩格著作《虞侍書詩法》和《詩家一指》中,題作《二十四品》,認為作者可能是元代詩人虞集。在《詩家一指》的多次編刻中,明代著名詩學家如楊慎胡應麟等人都未提及其與司空圖有關[5]

反對這一觀點者則認為「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中『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一段話指的就是《二十四詩品》,但也有人認為此處只是指司空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的詩句而言。對《二十四詩品》作者的質疑提出後,古籍數據庫逐漸建立和蓬勃發展,但在宋元類書和明萬曆前文集中仍未有署名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的例證[6],因此,《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認為《二十四詩品》大致可確定出於元代,不是司空圖的作品[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多人.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二十四诗品条目.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79583. 
  2. ^ 多人. 中学生中外名著导读-中国文学卷I.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年: 483-485. ISBN 7-5382-1703-7. 
  3. ^ 蕭馳. 玄、禅观念之交接与《二十四诗品》.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004, 24: 1-37. 
  4. ^ 紀昀等人.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五·集部四十八·诗文评类一.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張健. 《诗家一指》的产生时代与作者──兼论《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 (5): 34-44. 
  6. ^ 陳尚君. 《二十四诗品》伪书说再证——兼答祖保泉、张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质疑.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