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時間軸
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是2012年後第一個活躍程度高於平均水平、並且造成經濟損失最慘重的大西洋颶風季,也是2008年後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大西洋颶風季,登陸美國並且獲命名的熱帶氣旋數量與2008年持平[1][2]。颶風季從6月1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通常每年北大西洋絕大多數熱帶和副熱帶氣旋活動都發生在這段時間[3]。颶風亞歷克斯是本季首場風暴,於1月12日成形;最後一個氣旋颶風奧托於11月26日消散[4]。
全季共形成16個熱帶低氣壓,其中15個增強成熱帶風暴,七個達到颶風標準,四個成為大型颶風[注 1]。亞歷克斯提前拉開颶風季序幕後登陸亞速爾群島,成為1954年颶風愛麗絲過後首個一月登陸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6]。六月,熱帶風暴科林和熱帶風暴達尼埃爾分別創下大西洋颶風季中形成日期最早的第三和第四個命名風暴紀錄[7][8]。9月2日,颶風赫敏以一級颶風強度登上佛羅里達州海岸,是2005年颶風威爾瑪過後首場吹襲該州的颶風[9]。九月末至十月初,颶風馬修在加勒比海和美國東南部各地造成重大破壞,損失數額達150.9億美元,還導致603人喪生,至今仍是有紀錄以來造成經濟損失第九慘重的大西洋颶風和在美國導致損失第十慘重的颶風和[10]。十月中旬,颶風妮科爾達到四級颶風標準後以大型颶風強度直接襲擊百慕達,是2003年颶風法比安後第一場登陸該島的大型颶風[11]。颶風奧托為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收尾,不但是有紀錄以來北大西洋成型日期最晚的大型颶風,還是颶風塞薩爾-道格拉斯過後第一個從大西洋盆地進入太平洋盆地並保持熱帶天氣系統特徵的氣旋[4]。
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時間軸記載全季所有熱帶或亞熱帶氣旋形成、增強、減弱、登陸,轉變成溫帶氣旋及消散的具體信息,還包括颶風季期間沒有發佈的信息,如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颶風季過後重新分析並回顧各風暴時的更新,包括最大持續風速、位置、距離在內的所有數字均四捨五入成整數。
時間軸
[編輯]1月
[編輯]1月12日
1月14日
- UTC6點,29°18′N 29°36′W / 29.3°N 29.6°W:副熱帶風暴亞歷克斯在亞速爾群島以南約1015公里洋面完全轉變成熱帶氣旋並增強成一級颶風,成為1938年後首場在一月成型的大西洋颶風,也是1955年後首場一月存在的颶風[12]。
- UTC12點,30°48′N 28°42′W / 30.8°N 28.7°W:颶風亞歷克斯在亞速爾群島西南偏南約740公里水域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40公里,最低氣壓981毫巴(百帕,28.97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2]。
1月15日
- UTC12點,38°00′N 27°00′W / 38.0°N 27.0°W:颶風亞歷克斯在亞速爾群島特塞拉島東南偏南約75公里處減弱成熱帶風暴[12]。
- UTC13點15分,38°42′N 27°06′W / 38.7°N 27.1°W:熱帶風暴亞歷克斯以風力時速100公里強度登陸特塞拉島[12]。
- UTC18點,41°30′N 27°42′W / 41.5°N 27.7°W:熱帶風暴亞歷克斯在特塞拉島以北約305公里海域轉變成溫帶氣旋[12]。
5月
[編輯]5月27日
- UTC18點,28°18′N 74°24′W / 28.3°N 74.4°W:巴哈馬阿巴科群島東北方向約330公里洋面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二號熱帶低氣壓[13]
5月28日
- UTC12點,30°00′N 78°00′W / 30.0°N 78.0°W:第二號熱帶低氣壓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東南偏南約360公里位置強化成熱帶風暴邦尼[13]。
- UTC18點,30°42′N 79°06′W / 30.7°N 79.1°W:熱帶風暴邦尼在查爾斯頓東南方向約400公里水域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75公里的最高強度[13]。
5月29日
- UTC12點,32°42′N 79°42′W / 32.7°N 79.7°W:熱帶風暴邦尼在查爾斯頓以東約25公里近海降級成熱帶低氣壓[13]。
- UTC12點30分,32°48′N 79°48′W / 32.8°N 79.8°W:熱帶低氣壓邦尼以風力時速55公里強度登陸南卡羅來納州棕櫚島[13]。
5月30日
- UTC12點,33°18′N 79°48′W / 33.3°N 79.8°W熱帶低氣壓邦尼在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退化成不含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13]。
6月
[編輯]6月1日
- 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正式開始[3]。
6月2日
- UTC0點,34°06′N 76°00′W / 34.1°N 76.0°W:邦尼的殘留在距北卡羅來納州瞭望角(Cape Lookout)約75公里近海重新發展成熱帶低氣壓[13]。
6月3日
- UTC0點,35°36′N 74°30′W / 35.6°N 74.5°W:熱帶低氣壓邦尼在北卡羅來納州哈特拉斯角(Cape Hatteras)東北偏東約100公里洋面達到1006毫巴(百帕,29.71英寸汞柱)的最低氣壓值[13]。
- UTC12點,35°54′N 72°36′W / 35.9°N 72.6°W熱帶低氣壓邦尼在哈特拉斯角東北偏東約260公里海域重新增強成熱帶風暴[13]。
6月4日
- UTC12點,35°36′N 67°18′W / 35.6°N 67.3°W:熱帶風暴邦尼在百慕達西北方向經435公里位置第二次降級成熱帶低氣壓[13]。
6月5日
- UTC0點,34°48′N 64°36′W / 34.8°N 64.6°W:熱帶低氣壓邦尼在百慕達以北約280公里水域再度消退成不含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13]。
- UTC12點,21°36′N 88°00′W / 21.6°N 88.0°W:尤卡坦半島坎昆西北偏西約130公里近海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三號熱帶低氣壓[14]。
- UTC18點,22°24′N 87°54′W / 22.4°N 87.9°W:第三號熱帶低氣壓在坎昆西北方向約175公里海域強化成熱帶風暴科林[14]。
6月7日
- UTC0點,29°24′N 84°18′W / 29.4°N 84.3°W:熱帶風暴科林在佛羅里達州塔拉赫西以南約110公里近海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85公里,最低氣壓1001毫巴(百帕,29.56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4]。
- UTC2點,29°48′N 83°36′W / 29.8°N 83.6°W:熱帶風暴科林以風力時速85公里強度從佛羅里達州基頓海灘附近登陸[14]。
- UTC12點,33°12′N 78°30′W / 33.2°N 78.5°W:熱帶風暴科林在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西南偏南約120公里近海轉變成溫帶氣旋[14]。
6月19日
- UTC12點,19°54′N 94°06′W / 19.9°N 94.1°W: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市東北偏東約235公里水域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四號熱帶低氣壓[15]。
6月20日
- UTC6點,20°00′N 95°30′W / 20.0°N 95.5°W:第四號熱帶低氣壓在韋拉克魯斯市東北偏北約110公里近海升級成熱帶風暴達尼埃爾[15]。
- UTC12點,20°42′N 96°06′W / 20.7°N 96.1°W:熱帶風暴達尼埃爾在韋拉克魯斯州塔米亞瓦(Tamiahua)東南偏東約155公里水域達到風力時速75公里,最低氣壓1007毫巴(百帕,29.74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5]。
- UTC22點,21°12′N 97°24′W / 21.2°N 97.4°W:熱帶風暴達尼埃爾以持續風速每小時65公里強度登陸塔米亞瓦[15]。
6月21
- UTC0點,21°06′N 97°48′W / 21.1°N 97.8°W:熱帶風暴達尼埃爾在塔米亞瓦西南方向僅35公里近海弱化成熱帶低氣壓[15]。
- UTC6點,20°48′N 98°42′W / 20.8°N 98.7°W:熱帶低氣壓達尼埃爾在塔米亞瓦西南方向約140公里洋面消退成不含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15]。
7月
[編輯]- 本月北大西洋沒有熱帶或副熱帶氣旋活動。
8月
[編輯]8月2日
- UTC6點,16°18′N 77°30′W / 16.3°N 77.5°W:牙買加以南約185公里海域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熱帶風暴厄爾[16]。
8月3日
- UTC18點,16°54′N 85°24′W / 16.9°N 85.4°W:熱帶風暴厄爾在安伯格里斯島特內菲環礁(Turneffe Atoll)東南偏東約265公里位置升級成一級颶風[16]日
8月4日
- UTC4點,17°24′N 87°48′W / 17.4°N 87.8°W:颶風厄爾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40公里,最低氣壓979毫巴(百帕,28.91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並在幾乎同一時間登陸伯利茲特恩萊夫島[16]。
- UTC6點,17°24′N 88°18′W / 17.4°N 88.3°W:颶風厄爾以風力時速140公里強度在伯利茲城以南僅十公里處每二次登陸[16]。
- UTC12點,17°24′N 89°24′W / 17.4°N 89.4°W:颶風厄爾在伯利茲城以西約130公里近海減弱成熱帶風暴[16]。
8月6日
- UTC2點30分,19°00′N 96°00′W / 19.0°N 96.0°W:熱帶風暴厄爾以持續風速每小時95公里強度從韋拉克魯斯市東南偏東僅25公里處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登陸[16]。
- UTC12點,19°00′N 97°30′W / 19.0°N 97.5°W:熱帶風暴厄爾在墨西哥奧里薩巴西北方向約50公里位置降級成熱帶低氣壓[16]。
- UTC18點,熱帶低氣壓厄爾在墨西哥中部上空消散[16]。
- UTC18點,12°00′N 32°12′W / 12.0°N 32.2°W:佛得角群島西南偏西約1150公里洋面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六號熱帶低氣壓[17]。
8月17日
- UTC12點,13°42′N 36°00′W / 13.7°N 36.0°W第六號熱帶低氣壓在佛得角群島以西約1480公里水域強化成熱帶風暴菲奧娜[17]。
8月19日
- UTC0點,16°54′N 41°30′W / 16.9°N 41.5°W:熱帶風暴菲奧娜在背風群島東北偏東約1330公里海域達到風力時速85公里,最低氣壓1004毫巴(百帕,29.65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7]。
8月22日
- UTC6點,24°12′N 57°36′W / 24.2°N 57.6°W:熱帶風暴菲奧娜在百慕達東南方向約1240公里洋面減弱成熱帶低氣壓[17]。
- UTC12點,11°30′N 26°30′W / 11.5°N 26.5°W:佛得角群島最南端西南方向約490公里位置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七號熱帶低氣壓[18]。
- UTC18點,12°00′N 28°12′W / 12.0°N 28.2°W:第七號熱帶低氣壓在佛得角群島最南端西南方向約500公里水域強化成熱帶風暴加斯頓[18]。
8月23日
- UTC12點,25°54′N 64°00′W / 25.9°N 64.0°W:熱帶低氣壓菲奧娜在百慕達以南約690公里海域消退成殘留低氣壓區[17]。
8月24日
- UTC12點,15°48′N 39°06′W / 15.8°N 39.1°W:熱帶風暴加斯頓在佛得角群島以西約1555公里洋面成為一級颶風[18]。
8月25日
- UTC12點,19°48′N 44°00′W / 19.8°N 44.0°W:颶風加斯頓在佛得角群島西北偏西約2130公里位置弱化成熱帶風暴[18]。
8月27日
- UTC18點,28°42′N 53°36′W / 28.7°N 53.6°W:熱帶風暴加斯頓在百慕達東南方向約1145公里水域再度升級成一級颶風[18]。
8月28日
- UTC12點,30°18′N 54°42′W / 30.3°N 54.7°W:颶風加斯頓在百慕達東南偏東約980公里位置達到二級颶風標準[18]。
- UTC12點,31°30′N 69°36′W / 31.5°N 69.6°W:哈特拉斯角東南方向約650公里水域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八號熱帶低氣壓,並在幾乎同一時間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55公里,最低氣壓1010毫巴(百帕,29.83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9]。
- UTC18點,30°30′N 55°00′W / 30.5°N 55.0°W:颶風加斯頓在百慕達東南偏東約950公里海域增強成三級颶風[18]。
- UTC18點,23°48′N 81°24′W / 23.8°N 81.4°W: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東南偏南約95公里近海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九號熱帶低氣壓[20]。
8月29日
- UTC0點,30°36′N 55°12′W / 30.6°N 55.2°W:颶風加斯頓在百慕達東南偏東約925公里洋面達到風力時速195公里,最低氣壓955毫巴(百帕,28.2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8]。
- UTC12點,30°48′N 55°24′W / 30.8°N 55.4°W:颶風加斯頓在百慕達東南偏東約910公里位置減弱成二級颶風[18]。
8月31日
- UTC0點,32°42′N 51°30′W / 32.7°N 51.5°W:颶風加斯頓在百慕達以東約1245公里水域再度增強成三級颶風[18]。
- UTC6點,24°24′N 88°00′W / 24.4°N 88.0°W:第九號熱帶低氣壓在坎昆西北偏北約385公里海域升級成熱帶風暴赫敏[20]。
- UTC18點,34°30′N 47°54′W / 34.5°N 47.9°W:颶風加斯頓在百慕達東北偏東約1585公里洋面第二次弱化成二級颶風[18]。
9月
[編輯]9月1日
- UTC6點:第八號熱帶低氣壓在弗吉尼亞州弗吉尼亞海灘以東約465公里位置消散[19]。
- UTC12點,37°06′N 42°00′W / 37.1°N 42.0°W:颶風加斯頓在亞速爾群島西南方向約975公里水域降至一級颶風強度[18]。
- UTC18點,27°54′N 85°30′W / 27.9°N 85.5°W:熱帶風暴赫敏在佛羅里達州阿巴拉契科拉西南偏南約210公里海域升級成一級颶風[20]。
9月2日
- UTC0點,29°00′N 84°48′W / 29.0°N 84.8°W:颶風赫敏在佛羅里達州阿巴拉契科拉東南偏南僅85公里近海達到時速130公里的最高風度[20]。
- UTC5點30分,30°06′N 84°06′W / 30.1°N 84.1°W:颶風赫敏達到981毫巴(百帕,28.97英寸汞柱)最低氣壓並以持續風速每小時130公里強度在佛羅里達州聖馬克東側不遠處登陸[20]。
- UTC8點,30°36′N 83°48′W / 30.6°N 83.8°W:颶風赫敏在佛羅里達州塔拉赫西東北偏東僅50公里近海降級成熱帶風暴[20]。
- UTC12點,38°54′N 33°00′W / 38.9°N 33.0°W:颶風加斯頓在亞速爾群島西南方向約160公里海域減弱成熱帶風暴[18]。
- UTC18點,39°18′N 31°12′W / 39.3°N 31.2°W:熱帶風暴加斯頓在亞速爾群島弗洛雷斯島上空退化成不含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18]。
9月3日
- UTC12點,35°48′N 75°30′W / 35.8°N 75.5°W:熱帶風暴赫敏在北卡羅來納州外灘群島的俄勒岡水灣(Oregon Inlet)轉變成溫帶氣旋[20]。
9月12日
- UTC6點,20°30′N 49°18′W / 20.5°N 49.3°W:百慕達東南方向約1665公里洋面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熱帶風暴伊恩[21]。
9月13日
- UTC6點,27°18′N 80°12′W / 27.3°N 80.2°W:佛羅里達州約翰遜海灘附近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熱帶低氣壓,並在幾乎同一時間以風力時速55公里強度登陸[22]
- UTC12點,28°00′N 80°42′W / 28.0°N 80.7°W:熱帶低氣壓在佛羅里達州朱恩公園以南僅十公里近海強化成熱帶風暴朱莉婭[22]。
- UTC18點,29°00′N 81°12′W / 29.0°N 81.2°W:熱帶風暴朱莉婭達到最高強度在佛羅里達州德蘭東南偏東僅十公里近海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85公里的最高強度[22]。
9月14日
- UTC6點,16°12′N 23°12′W / 16.2°N 23.2°W:中心位於佛得角群島東側附近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十二號熱帶低氣壓[23]。
- UTC18點,32°06′N 53°48′W / 32.1°N 53.8°W:熱帶風暴伊恩在百慕達以東約970公里水域轉變成副熱帶風暴[21]。
9月15日
- UTC0點,31°54′N 80°06′W / 31.9°N 80.1°W:熱帶風暴朱莉婭在喬治亞州薩凡納以東約95公里近海達到1007毫巴(百帕,29.74英寸汞柱)最低氣壓值[22]。
- UTC6點,17°30′N 28°42′W / 17.5°N 28.7°W:第十二號熱帶低氣壓在佛得角群島以西約360公里洋面增強成熱帶風暴卡爾[23]。
- UTC12點,36°18′N 51°30′W / 36.3°N 51.5°W:副熱帶風暴伊恩在百慕達東北方向約1285公里水域轉變成熱帶風暴[21]。
9月16日
- UTC6點,43°12′N 42°54′W / 43.2°N 42.9°W:熱帶風暴伊恩在亞速爾群島西北偏西約1060公里海域達到風力時速95公里,最低氣壓994毫巴(百帕,29.36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21]。
- UTC12點,46°48′N 38°36′W / 46.8°N 38.6°W:熱帶風暴伊恩在亞速爾群島西北方向約1015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21]。
9月17
- UTC0點,30°24′N 76°00′W / 30.4°N 76.0°W:熱帶風暴朱莉婭在喬治亞州薩凡納東南偏東約525公里水域降級成熱帶低氣壓[22]。
9月19日
- UTC0點,32°12′N 78°18′W / 32.2°N 78.3°W:熱帶低氣壓朱莉婭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東南方向約150公里近海消退成不含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22]。
- UTC12點,13°24′N 27°18′W / 13.4°N 27.3°W:佛得角群島西南偏西約360公里海域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24]
9月20日
- UTC12點,15°06′N 30°00′W / 15.1°N 30.0°W: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在佛得角群島南部以西約570公里海域升級成熱帶風暴麗莎[24]。
9月21日
- UTC6點,20°12′N 56°54′W / 20.2°N 56.9°W熱帶風暴卡爾在巴巴多斯以北約830公里洋面弱化成熱帶低氣壓[23]。
9月22日
- UTC12點,19°42′N 33°48′W / 19.7°N 33.8°W:熱帶風暴麗莎在佛得角群島西北偏西約940公里水域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85公里,最低氣壓999毫巴(百帕,29.5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24]。
- UTC18點,25°18′N 62°54′W / 25.3°N 62.9°W:熱帶低氣壓卡爾在百慕達東南偏南約790公里海域再達增強成熱帶風暴[23]。
9月23日
- UTC18點,29°12′N 65°18′W / 29.2°N 65.3°W:熱帶風暴卡爾在百慕達以南約340公里洋面達到988毫巴(百帕,29.18英寸汞柱)最低氣壓值[23]。
9月25日
- UTC0點,25°24′N 40°24′W / 25.4°N 40.4°W:熱帶風暴麗莎在佛得角群島西北方向約1810公里水域弱化成熱帶低氣壓[24]。
- UTC6點,35°48′N 55°06′W / 35.8°N 55.1°W:熱帶風暴卡爾在百慕達東北方向約975公里海域達到最高風速[23]。
- UTC6點,26°30′N 41°24′W / 26.5°N 41.4°W:熱帶低氣壓麗莎在佛得角群島西北方向約1965公里洋面消退成不含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24]。
- UTC12點,38°06′N 50°24′W / 38.1°N 50.4°W:熱帶風暴卡爾在百慕達東北方向約1455公里位置轉變成溫帶氣旋[23]。
9月28日
- UTC12點,13°24′N 59°48′W / 13.4°N 59.8°W:巴巴多斯西北偏西僅25公里近海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熱帶風暴馬修[10]。
9月29日
- UTC18點,14°12′N 66°54′W / 14.2°N 66.9°W:熱帶風暴馬修在庫拉索東北方向約300公里水域升級成一級颶風[10]。
9月30日
- UTC6點,14°00′N 69°18′W / 14.0°N 69.3°W:颶風馬修在庫拉索以北約185公里海域快速增強成二級颶風[10]。
- UTC12點,13°48′N 70°24′W / 13.8°N 70.4°W:颶風馬修在阿魯巴西北偏北約145公里洋面快速增強成三級颶風[10]
- UTC18點,13°30′N 71°12′W / 13.5°N 71.2°W:颶風馬修在阿魯巴西北方向約160公里位置快速增強成四級颶風[10]。
10月
[編輯]10月1日
- UTC0點,13°24′N 71°54′W / 13.4°N 71.9°W:颶風馬修在阿魯巴西北偏西約215公里水域快速增強成五級颶風,並在幾乎同一時間達到每小時270公里的最高風速[10]。
- UTC12點,13°24′N 73°06′W / 13.4°N 73.1°W:颶風馬修在的牙買加京斯敦東南方向約645公里海域減弱成四級颶風[10]。
10月4日
- UTC0點,16°36′N 74°36′W / 16.6°N 74.6°W:颶風馬修的氣壓在京斯敦東南方向約280公里洋面降至934毫巴(百帕,27.58英寸汞柱)最低值[10]。
- UTC6點,23°12′N 59°48′W / 23.2°N 59.8°W:波多黎各聖胡安東北方向約855公里位置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熱帶風暴妮科爾[11]。
- UTC11點,18°18′N 74°18′W / 18.3°N 74.3°W:颶風馬修以風力時速240公里強度首度登陸海地[10]。
10月5日
- UTC0點,20°06′N 74°18′W / 20.1°N 74.3°W:颶風馬修以持續風速每小時210公里強度第二次登陸海地[10]。
- UTC6點,20°42′N 74°24′W / 20.7°N 74.4°W:颶風馬修在巴哈馬拿騷東南方向約570公里水域弱化成三級颶風[10]。
10月6日
- UTC12點,24°42′N 77°30′W / 24.7°N 77.5°W:颶風馬修在拿騷西南偏南僅40公里近海再度達到四級颶風標準[10]。
- UTC18點,27°18′N 65°06′W / 27.3°N 65.1°W:熱帶風暴妮科爾在百慕達以南約555公里海域強化成一級颶風[11]。
10月7日
- UTC0點,26°42′N 79°00′W / 26.7°N 79.0°W:颶風馬修以持續風速每小時210公里強度從大巴哈馬島西尾(West End)附近第三次登陸[10]。
- UTC0點,27°30′N 65°12′W / 27.5°N 65.2°W:颶風妮科爾在百慕達以南約530公里洋面成為二級颶風[11]。
- UTC6點,27°42′N 79°42′W / 27.7°N 79.7°W:颶風馬修在佛羅里達州維羅海灘以東約75公里位置第二次減弱成三級颶風[10]。
- UTC6點,27°36′N 65°12′W / 27.6°N 65.2°W:颶風妮科爾在百慕達以南約515公里水域弱化成一級颶風[11]。
- UTC12點,27°36′N 65°12′W / 27.6°N 65.2°W:颶風妮科爾在百慕達以南約515公里海域降級成熱帶風暴[11]。
10月8日
- UTC0點,30°42′N 80°36′W / 30.7°N 80.6°W:颶風馬修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東北方向110公里近海減弱成二級颶風[10]。
- UTC12點,32°30′N 79°54′W / 32.5°N 79.9°W:颶風馬修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以南僅30公里近海弱化成一級颶風[10]。
- UTC15點,33°00′N 79°30′W / 33.0°N 79.5°W:颶風馬修以風力時速140公里強度從南卡羅來納州麥克勒安威爾以南約十公里位置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登陸[10]。
10月9日
- UTC12點,35°00′N 74°30′W / 35.0°N 74.5°W:颶風馬修在北卡羅來納州哈特拉斯角以東僅95公里近海轉變成溫帶氣旋[10]。
10月11日
- UTC18點,27°12′N 66°12′W / 27.2°N 66.2°W:熱帶風暴妮科爾在百慕達西南偏南約570公里洋面第二次升級成一級颶風[11]。
10月12日
- UTC6點,27°36′N 66°48′W / 27.6°N 66.8°W:颶風妮科爾在百慕達西南偏南約545公里水域又一次達到二級颶風標準[11]。
- UTC18點,28°42′N 66°48′W / 28.7°N 66.8°W:颶風妮科爾在百慕達以南約435公里海域成為三級颶風[11]。
10月13日
- UTC0點,29°36′N 66°30′W / 29.6°N 66.5°W:颶風妮科爾在百慕達西南偏南約330公里位置增強成四級颶風[11]。
- UTC6點,30°36′N 66°12′W / 30.6°N 66.2°W:颶風妮科爾在百慕達西南偏南約215公里洋面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20公里,最低氣壓950毫巴(百帕,28.06英寸汞柱)最高強度[11]。
- UTC12點,31°36′N 65°18′W / 31.6°N 65.3°W:颶風妮科爾在百慕達西南偏南僅85公里近海減弱成三級颶風[11]。
- UTC18點,33°00′N 63°54′W / 33.0°N 63.9°W:颶風妮科爾的強度在百慕達東北方向僅100公里近海回落至二級颶風範圍[11]。
10月14日
- UTC6點,34°54′N 60°30′W / 34.9°N 60.5°W:颶風妮科爾在百慕達東北方向約485公里水域削弱成一級颶風[11]。
10月18日
- UTC0點,43°30′N 41°54′W / 43.5°N 41.9°W:颶風妮科爾在亞速爾群島西北偏西約1000公里海域降級成熱帶風暴[11]。
- UTC12點,49°00′N 38°30′W / 49.0°N 38.5°W:熱帶風暴妮科爾在亞速爾群島西北方向約1215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11]。
11月
[編輯]11月20日
- UTC18點,11°06′N 79°42′W / 11.1°N 79.7°W:巴拿馬科隆以北約195公里水域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十六號熱帶低氣壓[4]。
11月21
- UTC6點,11°18′N 79°18′W / 11.3°N 79.3°W:第十六號熱帶低氣壓在巴拿馬科隆東北偏北約235公里位置升級成熱帶風暴奧托[4]。
11月23日
- UTC18點,11°12′N 81°06′W / 11.2°N 81.1°W:熱帶風暴奧托在巴拿馬科隆西北方向約250公里海域增強成一級颶風[4]。
11月24日
- UTC6點,11°06′N 82°24′W / 11.1°N 82.4°W:颶風奧托在哥斯達黎加與尼加拉瓜邊境以東約150公里近海強化成二級颶風[4]。
- UTC12點,11°00′N 83°00′W / 11.0°N 83.0°W:颶風奧托在哥斯達黎加與尼加拉瓜邊境以東僅75公里近海成為三級颶風,並在幾乎同一時間達到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85公里,最低氣壓975毫巴(百帕,28.8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4]。
- UTC17點30分,11°00′N 83°48′W / 11.0°N 83.8°W:颶風奧托以風力時速185公里強度從哥斯達黎加與尼加拉瓜邊境西北方向僅15公里處登陸[4]。
- UTC18點,11°00′N 83°54′W / 11.0°N 83.9°W:颶風奧托在哥斯達黎加與尼加拉瓜邊境西北方向僅25公里處減弱成二級颶風[4]。
11月25日
- UTC0點,10°54′N 84°54′W / 10.9°N 84.9°W:颶風奧托在哥斯達黎加利韋里亞東北方向約65公里近海弱化成一級颶風[4]。
- UTC3點30分,10°42′N 85°36′W / 10.7°N 85.6°W:颶風奧托降級成熱帶風暴並進入東太平洋[4]。
11月30日
- UTC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正式結束[3]。
腳註
[編輯]- ^ 大型颶風指風速按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達到三級或以上的颶風[5]。
參考資料
[編輯]- ^ First above-normal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since 2012 produced five landfalling U.S. storms (報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6-11-30 [202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8).
- ^ Hurricane Season 2016 (報告). Cayman Island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2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1).
- ^ 3.0 3.1 3.2 Dorst, Neal. Hurricane Season Informat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Hurricanes. Miami, Florida: NOAA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8-06-01 [202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Daniel P. Brow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Otto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 2, 8, 9. 2017-01-30 [20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28).
- ^ Christopher W. Landsea; Neal Dorst (ed.). A: Basic Definitions.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6-06-01. A3) What is a super-typhoon? What is a major hurricane ? What is an intense hurricane ? [202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15).
- ^ Bob Henson. Astounding Alex Hits the Azores: January's First Atlantic Landfall in 61 Years. Weather Underground. 2016-01-15 [2016-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6).
- ^ Dr. Jeff Masters. Tropical Storm Colin Becomes Earliest "C" Storm in Atlantic History. Weather Underground. 2016-06-05 [201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7).
- ^ Dr. Jeff Masters; Bob Henson. Danielle the Atlantic's Earliest 4th Storm on Record; 115°-120° Heat in SW U.S.. Weather Underground. 2016-06-20 [201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7).
- ^ Jon Erdman. Hurricane Hermine Ends Florida's Record-Smashing Hurricane Drought. The Weather Channel. 2016-09-02 [202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Stacy R. Stewart.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Matthew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5, 27–29. 2017-04-07 [20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05).
-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Todd B. Kimberlain; Andrew S. Latto.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Nicole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3, 8, 9. 2017-02-15 [20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2-17).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Eric S. Blake.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Alex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2,5,6. 2016-09-13 [2020-04-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1-12).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Michael J. Brenna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Bonnie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 2, 3, 6, 7, 8. 2016-10-14 [2020-06-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6-11).
- ^ 14.0 14.1 14.2 14.3 14.4 Richard J. Pasch; Andrew B. Penny.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Colin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6. 2017-01-17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1-28).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John L. Beven II.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Danielle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5. 2016-09-08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2-03).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Stacy R. Stewart.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Earl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8. 2017-01-19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1-27).
- ^ 17.0 17.1 17.2 17.3 17.4 Todd B. Kimberlai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Fiona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5, 6. 2016-11-11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2-03).
-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Daniel P. Brow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Gaston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3, 6, 7. 2017-01-11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28).
- ^ 19.0 19.1 John P. Cangialosi.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Depression Eight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5, 6. 2016-12-06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28).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Robbie J. Berg.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Hermine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3, 12, 13. 2017-01-30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27).
- ^ 21.0 21.1 21.2 21.3 21.4 Lixion A. Avila.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Ian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4. 2017-01-03 [20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28).
-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Eric S. Blake.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Julia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3, 5, 6. 2017-01-20 [20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28).
-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Richard J. Pasch; David A. Zelinsky.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Karl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5, 6, 7. 2017-01-04 [20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28).
- ^ 24.0 24.1 24.2 24.3 24.4 John L. Beven II.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Lisa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 5, 6. 2017-02-03 [20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13).
外部連結
[編輯]- 2016年熱帶氣旋公告存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和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共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