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柄魔芋
外观
疣柄魔芋 | |
---|---|
野生的疣柄魔芋位于菲律宾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目: | 泽泻目 Alismatales |
科: | 天南星科 Araceae |
属: | 魔芋属 Amorphophallus |
种: | 疣柄魔芋 A. paeoniifolius
|
二名法 | |
Amorphophallus paeoniifolius | |
异名 | |
|
疣柄魔芋(学名:Amorphophallus paeoniifolius,英语:elephant foot yam)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大洋洲、新几内亚、南亚、东南亚、台湾、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云南、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80米至750米的地区,多生在灌丛、江边草坡及荒地。
疣柄魔芋又可称为大魔芋,根据1995年植物学家Hetterscheid与台湾学者彭镜毅的研究,以及李桓1998年对《中国植物志》之修订。大魔芋其实是疣柄魔芋之同义词,非台湾特有种植物,属天南星科魔芋属。台湾野外只有4种魔芋,分别是台湾魔芋、密毛魔芋、疣柄魔芋、东亚魔芋。此外,因其在伴随响雷的梅雨季期间开花,且散发腐臭味,而俗称“雷公屁”。
别名
[编辑]南星头(广东宝安) 鸡爪芋(广东台山) 鞋板芋(广东罗冈) 南芋(广东阳江)
块茎成分
[编辑]疣柄魔芋块茎中只含有淀粉,几乎不含葡甘聚糖。因此疣柄魔芋无法制成蒟蒻果冻。不过因为其块茎含有大量淀粉,但含有大量的有毒的草酸钙结晶,食用前必须加以煮熟破坏掉刺痛的草酸钙结晶,在非洲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菲律宾等地区常把它做为粮食作物,又称象脚薯(elephant foot yam)。
参考文献
[编辑]- ^ Amorphophallus paeoniifolius. World Checklist of Selected Plant Families (WCSP).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5 February 2017].
- ^ Nicolson, Dan Henry. Nomina conservanda proposita - Amorphophallus (Proposal to change the typification of 723 Amorphophallus, nom. cons. (Araceae)). Taxon. 1977, 26 (2/3): 337–338. JSTOR 1220579. doi:10.2307/122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