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台大校园文化资产诠释实习课/台湾大学造园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大学造园馆,为台湾第一座造园馆[1],位于基隆路四段,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对面。由台大园艺研究所造园组凌德麟教授推动建造,并在馆内成立成立了中华民国造园学会[2],建筑整体以造园为主要概念设计规划,主要用途为台大园艺系造园组的上课用教学馆。

正门外观

建筑背景

[编辑]

在欧美、日本,造园已经从园艺学科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见造园的技术为一种全世界的趋势。

相较于过去民生需求较高的时代,现代人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化景观环境的造园逐渐受到人民的重视,因此建造造园馆一直是凌德麟教授从台大园艺系造园组毕业后回校任教后的首要目标。但因为园艺系在当时已有园艺馆及园艺品加工馆两系馆,因此申请中华民国教育部补助建造相对困难。凌德麟教授以研究报酬做为基金,并设法向教育部申请补助。在其大力推动下,造园馆最终在1982年动工,并在1986年3月6日[3]完工。

凌德麟教授在规划造园馆时,有着以下的原则[4]

  1. 必须看起来是台大校园中之一部分。
  2. 有象征中国文化之外观及内涵。
  3. 要能显示造园景观之特色。
  4. 表现出台湾第一栋为造园景观发展而盖建之馆舍。
  5. 是凌教授半生心血对景观造园发展奉献成果之一。
  6. 可提供台湾景观界办理推广教育、研讨会及学术活动。
  7. 能在室内外空间办理造园材料或图书展示会。
  8. 必要时可提供园艺系师生举办游艺会及联谊会。

建筑周围有前、侧、后院,并加上风水观念。前院面向基隆路,种植树木作为隔音墙,且放置两大石块象征青龙与白虎。各层屋顶上设有不同风格的特色庭园,但因为经费不足而未实行;且后来台北市政府拓宽基隆路[5]以和台大交换舟山路校地,造园馆像围墙内后退5米,也移动前院的巨石,使风水被破坏。之后大柳树然被 台风连根拔起死亡。且在凌德麟教授退休后,造园馆更因为缺乏适当管理,加上道路拓宽与台风种种破坏,导致现在造园馆仅为台大园艺系上造园课时所用,当年的观赏用途以不复存在。

造园馆前院现况

建筑外观

[编辑]

建筑结构

[编辑]

为阶梯式的三层楼建筑,一楼有5间教室,分别为可容纳200人的演讲厅、普通教室、绘图教室、设计教室及模型教室;二楼为6间办公室;三楼原预定作为小会议室、电脑室及陈列室,但因为现在师生人数增加,便将演讲厅隔成3间设计教室,并未依照规划进行,因此常常会说造园馆“永远少一间房”。

建筑特色

[编辑]

全馆以造园为首要概念,建筑物俯瞰为"L"字形,为造园造园景观(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简写,也是Ling的简写。建筑物本体与围墙间相隔了10米来做为景观教育的教材园兼造园馆前院。

前院采现代风格,以草地花坛为主,并种植白千层、榕树与黄椰子等树种作为天然隔音墙,阻隔基隆路的车声,而至于前院中的两座巨石,分别代表中国风水中的青龙白虎;侧院的设计上因为保留了原来在建地内的两棵老杨柳树,因此以两树为主体规划成中国式的侧院,并加上了中国式的假山假水作为陪衬; 后院则人工堆出小土山栽植果树和常绿乔木,不仅顾及景,更保护了生态,也能配合风水,围成太师椅地形。土山与馆间设计成英式草坡供师生休憩。

除了建筑周围的造景,在建筑物本身针对凌教授的原则来设计。为了符合第一条原则,建筑物外墙面使用台大特有的十三沟面砖及洗石子台座;为了展现中国文化内涵,建筑物正面采用了正面放置10个访苏州留园小院门的八角形长窗;为了符合造园的特性,在阶梯状的建筑结构中,每一层楼的屋顶都是更高一层楼的庭园,一楼屋顶设计为日式庭园;演讲厅屋顶为意大利台坡式庭园;二楼屋顶为实习操作庭园;三楼屋则为苗圃及盆景园,但后来因经费不足无法顺利完工,唯一完成的日式庭园也因为漏水而拆除。目前仅有后院的英式草坡符合预定计划的原貌。台大前校长孙震到馆演说时也说:“这是台大校本部唯一的一座山啦!”[4]

室内的设计也依循造园的原则,走廊上挂有花篮种植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一层走廊下方以玻璃板代替砖墙,让视野直接穿透进庭园中,将造园景观带入室内。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985-09-17/民生报/06版/生活综合版/管家琪,2012-11-22
  2. ^ 1990-07-01/联合报/15版/台北市民生活/牛庆福,2012-11-22
  3. ^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04). 台大出版中心. : 654. 
  4. ^ 4.0 4.1 凌德麟. 椰林風情~建物篇--臺大校舍環境中的隱士-造園館的故事. 台大校友双月刊. 2010-05-01, (69) [2012-11-20]. 
  5. ^ 1970-01-19/联合报/06版,20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