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罪惡的審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罪惡的審判
جىنايى ھۆكۈم
藝術家哈孜·艾買提
年份1964年
類型油彩/畫布
尺寸128 cm × 190 cm(50英寸 × 75英寸)
收藏國家/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收藏地北京中國美術館

罪惡的審判》(維吾爾語جىنايى ھۆكۈم‎)是哈孜·艾買提於1964年創作的布面油彩畫,是哈孜·艾買提的成名作。現藏於中國美術館。《罪惡的審判》的主要內容為巴依與宗教法庭法官勾結,霸占維吾爾族少女,導致貧民少女與親人生離死別的悲劇,被譽為新疆油畫版「白毛女」。[書 1][網 1]

主題取材

[編輯]

《罪惡的審判》是以伊斯蘭教法宗教法庭為背景而創作。[書 2]新疆建省後,新疆境內大部分地區開始實施清朝法律,禁止宗教干預法律。除哈密札薩克和碩親王外,各地郡王不准按伊斯蘭教法審判民事案件。雖名義上禁止宗教法庭,但貫徹並不徹底,甚至存在政府包庇的情況。到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哈密地區南疆各地宗教法庭不僅依然存在,還保留有一定司法權力。伊斯蘭教法在維吾爾族群眾中具有強約束力,對世俗生活影響大。所涉及包括信仰、禮儀、契約、遺產、婚姻、家庭等民事案件。在哈密,到金樹仁改土歸流前,宗教法庭也負責審判殺人、盜竊、搶劫等刑事案件。不過由於伊斯蘭教法的局限,並非所有案件都有明文規定,此時只能依靠習慣法穆夫提處理、解釋;加上宗教法庭司法權長期被宗教上層人士掌握,審判案件時常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如此種種使宗教法庭時常發生司法不公的情況。[書 3]《罪惡的審判》表現的主題便是地主巴依與宗教法庭法官勾結,所作出的不公正判決的場景。[書 1]

畫作內容

[編輯]

《罪惡的審判》縱128厘米,寬190厘米[a][書 1]其主題為巴依與宗教法庭法官勾結,霸占少女,導致貧民少女與親人生離死別的悲劇。畫面中共刻畫30到40個人物,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其一為巴依和宗教法官一眾。巴依從清真寺走出,其身配手槍,旁跟黑犬;其身邊則是奴顏婢膝的宗教法官;二人身後是正在拖拽少女的兩名打手。其二是被迫分離的老年人和少女。老人伸出雙手試圖挽回少女;被打手拖拽的少女因反抗而髮辮披散在胸前,並伸出掙扎呼救的手。其三為群像。圍觀的群眾因年紀、性別、身份、職業不同而展示出不同的狀態和性格。包括對巴依等人怒目而視的維吾爾族青年、怕事的過路者、敢怒不敢言的小販等。[刊 1]

創作前後

[編輯]

1963年,哈孜·艾買提前往吐魯番縣火焰山公社參與社教活動。許多貧下中農講述的經歷成為哈孜·艾買提創作《罪惡的審判》的靈感來源。[網 1]1964年6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新疆美術家協會組織哈孜·艾買提等一眾畫家,為將在北京市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第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準備作品。哈孜·艾買提先創作完成《罪惡的審判》鉛筆速寫草圖。為滿足畫展要求,哈孜·艾買提將2幅幅寬較小的帆布制畫布拼接為一副大畫布,開始利用煤勾勒輪廓。然而,畫作中關於穆斯林群眾對伊斯蘭教法無條件遵循的內容遭到其他畫家的質疑,哈孜·艾買提因此陷入矛盾,暫停了《罪惡的審判》的繪製,轉而開始創作以支邊青年為主題的油畫《開荒隊》。一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任職的關夫生前往畫室觀摩,得知《罪惡的審判》暫停創作的原委後,對該畫作所揭露的不平等、迷信等內容表達了肯定。《罪惡的審判》得以繼續創作。[書 4]

為體現《罪惡的審判》內人物個性和特徵,哈孜·艾買提前往烏魯木齊市二道橋、碾子溝長途汽車站、新疆人民劇場等地進行採風,收集了茶店、馬掌鋪子老闆,南北疆旅客等不同年齡、膚色、類型的人物素材。其中畫作中怒視惡霸的年輕農民的形象源自在新疆人民劇場開會時,遇到的演員阿布力孜·玉素甫。萬事俱備的哈孜·艾買提共用20天完成了《罪惡的審判》的繪製。畫作完成後,對《罪惡的審判》的批評之聲依然存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有人原文如此為此向《新疆日報》投稿。現場視察過作品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黨組書記劉肖無認為應該交由群眾評價,阻止了該文章的刊登。《罪惡的審判》於烏魯木齊市工人文化宮首展,並得到觀眾的正面反饋。畫展結束後,《罪惡的審判》等作品交由中共中央西北局審查,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看過畫作後同意向北京送展。[書 4]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全國美術展覽會」(第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其中展出的《罪惡的審判》獲得觀眾好評。此後,《美術》雜誌兩次刊登關於《罪惡的審判》的評論,《人民日報》也刊登了油畫《罪惡的審判》。自此,哈孜·艾買提因《罪惡的審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聲大噪。[書 4][書 5]

畫作解讀

[編輯]

《罪惡的審判》以養尊處優、兇狠殘暴的巴依、宗教法庭法官和貧困不堪、任人欺凌的貧苦大眾,這兩個不同社會階級對立作為主要渲染對象。[刊 2]《罪惡的審判》構圖上將少女和老人、巴依和宗教法官分布在了右上到左下的對角線上,周邊輔以圍觀群眾,形成呼應的動勢並且表現了重點,使姑娘與老人成為畫面的焦點。色彩上,少女的紅裙是畫作中鮮有的亮色,與畫作整體灰暗的色調、眾人的穿著形成反照。作為宗教法庭的清真寺牆體、清真寺大門、貧民的穿著相互映襯,使作品形成凝重暗淡的色調、悲愴壓抑氣氛。[書 5]

畫作收藏

[編輯]

《罪惡的審判》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書 5]《罪惡的審判》素描稿、畫作姊妹篇——講述「減租反霸」運動場景的油畫《清算》藏於新疆美術館[網 1]

注釋

[編輯]
  1. ^ 或為126.5厘米×189厘米[網 1]

參考資料

[編輯]
書目
  1. ^ 1.0 1.1 1.2 吳為山編. 中国美术馆人话馆藏.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23: 180–181. ISBN 978-7-5039-7216-4. 
  2. ^ 中國藝術研究院. 为人民画像. 南京: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22: 76–77. ISBN 978-7-5580-9848-2. 
  3. ^ 伏陽著. 民国时期新疆法律制度研究. 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3: 180–191; 243–244. ISBN 978-7-5620-4997-5. 
  4. ^ 4.0 4.1 4.2 哈孜·艾買提著; 狄力木拉提·泰來提譯. 不朽的生命画卷.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2: 290–297. ISBN 978-7-228-15313-8. 
  5. ^ 5.0 5.1 5.2 李開榮著. 从民国到新世纪 新疆美术发展态势研究.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3: 42–43. ISBN 978-7-5112-3423-0. 
期刊
  1. ^ 馬克. 从油画《罪恶的审判》談起. 美術. 1965, (1): 33–34,19. doi:10.13864/j.cnki.cn11-1311/j.1965.01.004. CNKI MEIS196501004. 
  2. ^ 萬蕙; 張雪立. 暴风雨来临前的权力斗争——解读油画《罪恶的审判》. 知識經濟. 2008, (6): 167. doi:10.15880/j.cnki.zsjj.2008.06.062. CNKI ZZJJ200806109. 
網站
  1. ^ 1.0 1.1 1.2 1.3 李莉. 【画中有故事】油画里的新疆 “白毛女”. 天山網. 2021-09-15 [2024-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