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齊燕會館
青島館陶路近代建築 | |
---|---|
齊燕會館舊址 | |
齊燕會館舊址,2015年 | |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館陶路13號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02-1940年 |
編號 | 3-249 |
認定時間 | 2006年12月7日 |
36°04′41″N 120°18′59.2″E / 36.07806°N 120.316444°E 青島齊燕會館舊址是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館陶路13號的一座會館建築,建於1925年,建築設計師為王錫波。2006年列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齊燕會館的前身是即墨人胡存約、黃縣人傅炳昭等人於1901年(一說1902年)創辦的山東會館,後來因朱子興等河北、天津籍商人加入而於1908年改組為齊燕會館。會館設委員長1人、副委員長2人、委員30人。最初的館址可能位於大鮑島一帶。德占時期,膠澳總督府遴選四名華人信任,代表華商群體參議華人事務,其中齊燕會館占有兩個名額,廣東會館、三江會館各占一個名額[1][2][3]。
德占當局開闢港埠區後,齊燕會館館陶路與陵縣路之間購得一塊土地並建設禮堂一座。1922年青島回歸後,會館原有建築不敷使用,遂於1925年建設新的館址,新樓的設計者是膠澳商埠局工程事務所的王錫波,全盛工程局承建[4]。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後,孫中山先生逝世追悼大會於4月10日在齊燕會館舉行,會館會堂作為祭堂,大門上懸掛橫幅「普天同哀」,兩邊懸掛輓聯「乃聖乃神乃文乃武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就之如日望之為雲」,會堂內擺放孫中山遺像、花圈、祭品、輓聯等,追悼會上宣讀遺囑,各界代表發表演講,前往追悼者達萬人[1]。
同年6月30日,正值五卅慘案發生一個月時,青島各界在齊燕會館舉行青滬粵漢死難烈士追悼會,各界團體參加集會者40餘個,共計3萬餘人,《青島公民報》主筆胡信之宣讀祭文,各界代表登台演講,之後遊行示威,商店休業一天[3]。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後,國民會議選舉開票、國民革命軍誓師紀念大會等活動都經常由齊燕會館主持[1]。
齊燕會館也曾為青島的貨幣兌換場所。1929年7月26日早晨,中國、交通、明華、大陸、山左、中魯六家銀行經協商後在齊燕會館宣布停止使用膠平銀進行銀錢兌換交易,改用銀元,並函請青島市政府批准。橫濱正金銀行曾通過日本領事館提出抗議,後因華商抵制而作罷。7月31日,青島市政府發布公告同意廢除膠平銀改用銀元[3][5]。1931年,青島商會會長宋雨亭聯合青島市內多家華資工商業大戶開辦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以對抗日資青島取引所,並於9月19日在齊燕會館開業交易,交易所在會館營業直至1935年11月大沽路的交易所大樓建成[1][2]。
齊燕會館在20世紀上半葉的青島商界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力,1930年代青島商會的主席團委員、常務委員、執行委員中,齊燕會館成員占大多數。商會自創建以來,除江蘇江都人丁敬臣曾任會長兩年外,其餘歷屆會長均為齊燕會館的山東商人,且大部分為黃縣人、掖縣人。1920年代後的會長與副會長均為山東人[1]。
1938年1月日軍占領青島後,齊燕會館館址為日軍所占,改為興亞俱樂部[6]。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館址為南京國民政府所接收,1946年改為青島要塞司令部所在地[7]。同時青島商會籌設現貨交易市場,原計劃借用大沽路交易所大樓未成,於1949年3月向第十一綏靖區司令部申請撥付原齊燕會館作為交易市場,獲同意後於4月末接收該建築,青島要塞司令部遷往太平路。交易市場定於5月末啟用,但數天後的6月2日,解放軍接管青島,交易市場便不了了之[8]。1949年後,該建築曾為海軍招待所,現仍為軍事管理區[2][3]。2000年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名單[9]。2006年12月7日列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青島館陶路近代建築的保護範圍[10]。
建築特色
[編輯]齊燕會館所在的院落面積較大,西臨館陶路,東臨陵縣路,南北分別與上海路和寧波路隔有一段距離。
會館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6],位於院落中央,其正面面向正西方而不與館陶路平行。院落面向館陶路一面有大塊花崗岩蘑菇石砌成的擋土牆,並設院門,院門後方為12級台階通往會館。建築立面裝飾多布置在正立面,其他立面裝飾較簡潔。建築花崗岩蘑菇石砌基,主入口處建有一座6根立柱支撐的門廊,大門兩側曾有前清學部侍郎劉廷琛所題楹聯:「齊魯為禮義文物所宗誰使海邦同被化,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我來田島問英雄[2][3]。」其上方的二樓以四根愛奧尼亞柱頭壁柱、水平影線與女兒牆裝飾,正中設塔樓強調中軸線(塔樓於2000年代被拆除)。牆面主體為拉毛抹灰粉刷,再以光面抹灰進行分割,上下兩層窗戶間還有裝飾紋樣。屋頂為紅瓦坡屋頂。[4][6]
建築整體分為前樓與會堂,前樓分為正廳和兩側的偏廳,偏廳後面為樓梯間。前樓後方與長方形的會堂相連,會堂長15米,寬11米,高8米,兩側設兩層遊廊,後方為舞台。會堂外的後方另設有一朝向後院的舞台。相對於館陶路其他緊鄰街道以彰顯形象的商業建築,與街道保持距離的會館建築體現了相對內斂的姿態[4]。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青島城市建設檔案館編. 《大鲍岛: 一个青岛本土社区的成长记录》.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9138.
- ^ 2.0 2.1 2.2 2.3 田野. 老青岛三大会馆三足鼎立 曾保护天后宫. 城市信報. 2016-10-20 [2017-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4).
- ^ 3.0 3.1 3.2 3.3 3.4 青岛三大会馆与商贾大亨的历史过往和传奇故事. 半島都市報 半島網. 2015-11-03 [2017-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7).
- ^ 4.0 4.1 4.2 金山. 《青岛近代建筑 1922-1937》.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08-6665-9.
- ^ 柳賓, 青岛废除胶平银事件, 中國金融, 2017年18期
- ^ 6.0 6.1 6.2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青島市建設委員會 (編). 《青岛优秀建筑志》.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43625044.
-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一篇 驻军与军事机构,第三章 国民革命军. 《青岛市志·军事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5 [2023-08-02]. ISBN 7-5011-28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2).
- ^ 盛雷. “二衙门”的最后时光——1945-1949年的青岛市商会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9.
- ^ 青島市規劃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 青島政務網. 2006-05-20 [2017-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7).
- ^ 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鲁政发[2006]136号). 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 2006-12-07 [2023-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8).
此條目已被提出存廢討論。請前往此處就該條目是否應該被刪除進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