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卡累利阿共和国

坐标63°49′N 33°00′E / 63.817°N 33.000°E / 63.817; 33.0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卡累利阿共和國
卡累利阿共和国
共和国
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
颂歌:卡累利阿共和国国歌英语Anthem of the Republic of Karelia
坐标:63°49′N 33°00′E / 63.817°N 33.000°E / 63.817; 33.000
国家 俄羅斯
联邦管区西北部联邦管区[1]
经济地区北方经济地区[2]
建立1923年6月27日
1956年7月16日
1991年11月13日[3]
首府彼得罗扎沃茨克
政府
 • 行政机构卡累利阿共和国立法会议英语Legislative Assembly of the Republic of Karelia[4]
 • 首脑[6]阿尔图尔·帕尔芬奇科夫[5]
面积[7]
 • 总计172,400 平方公里(66,600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20
人口(2010年普查)[8]
 • 总计643,548人
 • 排名68
 • 密度3.73人/平方公里(9.67人/平方英里)
 • 市区78.0%
 • 乡村22.0%
时区UTC+03:00在维基数据编辑[9]UTC+3
ISO 3166码RU-KR
车牌10
官方语言俄语[i]
区划代码86000000
網站http://www.gov.karelia.ru
  1. ^ 根據《俄罗斯联邦宪法》第68.1條為全俄羅斯全境官方語言。

卡累利阿共和国[10](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羅馬化Respublika Kareliya卡累利阿语Karjalan tazavalda芬蘭語Karjalan tasavalta)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它位于俄罗斯的西北部,首都是彼得罗扎沃茨克(28万人口),它南鄰列寧格勒州沃洛格达州,北接科拉半島摩尔曼斯克州,東南鄰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西接芬兰,东部滨临白海。面积172,400平方公里,人口648,543人(2010年统计)[11]

历史

[编辑]

从13世纪开始卡累利阿部分地区属于瑞典,18世纪初的大北方戰爭後簽訂《尼斯塔德條約》(1721年)之後属于俄罗斯

卡累利阿是在冰川期之後,即西元前7000至西元前6000年時開始有人居住的,古代居民主要從事漁獵活動。西元前1000年前後,這裡的人們掌握了冶鐵術,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西元1000年末期時,當地主要居住著使用芬蘭烏戈爾語族語言的民族:在卡累利阿地峽拉多加湖畔北部地方居住的主要是卡累利阿人,在拉多加湖和奧涅加湖之間居住的主要是维普斯人,再往北住的是萨米人。與此同時,在奧博涅加東北部和白海沿岸地區出現了斯拉夫人。他們促進了當地農業、制鹽業和海洋漁業的發展。

西元9世紀基輔羅斯出現後,卡累利阿被納入這一國家的勢力範圍。西元12世紀基輔羅斯解體後,卡累利阿成為諾夫哥羅德公國的一部分。

1478年,卡累利阿同諾夫哥羅德公國的其他地區一併歸入俄羅斯國家。1617年,經過長時間的戰事,卡累利阿地峽被瑞典佔領,卡累利阿人大規模向俄羅斯國家內地遷徙。彼得一世執政時期,在卡累利阿境內的奧洛涅茨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礦石加工廠,這些礦廠在與瑞典進行的北方戰爭期間(1700-1721年)向俄羅斯軍隊提供槍炮和其他裝備,對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703年建立的彼得羅夫斯基工廠為同名小鎮注入活力,該鎮不斷發展,最後成為彼得羅紮沃茨克市。根據1721年締結的《尼斯塔德條約》,卡累利阿地峽重新劃歸俄羅斯版圖。

從1918年春天起,卡累利阿成為紅軍與白衛軍和外國武裝分子交戰的場所。1919年夏,白衛軍和協約國軍隊佔領了卡累利阿沿海地帶和奧涅加湖北部沿岸地區,而芬蘭白軍則佔領了卡累利阿西部邊境區域。經過彼得羅紮沃茨克、維德利察利日馬城下的戰鬥,紅軍于1919年夏秋重新奪回主動權,並在1920年2月-3月發動的攻勢中徹底打敗了敵人。

1920年6月8日,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下令,將阿爾漢格爾斯克省奧洛涅茨省內的卡累利阿人聚居區組建成卡累利阿勞動公社。1923年7月25日,根據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決定,卡累利阿勞動公社改為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卡累利阿經濟恢復工作於1925年基本結束,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工業化建設期間,卡累利阿的木材加工業不斷發展,一系列鋸木廠得以改建修復。此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工業部門,如紙漿造紙業、傢俱製造業、採礦業和能源工業。苏联大清洗期间,数千人在该地桑达莫赫被处决,相关情况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被发现。

苏芬战争(1939年-1940年)结束后,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于1940年3月31日改称为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其加盟共和国的地位一直保持到1956年卡累利阿重新成为俄罗斯联邦下属的自治共和国之时。

在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苏联軍隊被納粹德國的突襲迅速崩潰,芬蘭乘機進攻卡累利阿及摩爾曼斯克,10月芬蘭攻破卡累利阿首府彼得羅扎沃茨克,大部分領土被佔領。卡累利阿超過10萬居民參加了蘇聯軍隊和遊擊隊。1944年6月21日,卡累利阿方面軍轉入進攻,6月28日打敗德芬聯軍解放了彼得羅扎沃茨克。到7月末,蘇軍挺進到蘇聯與芬蘭邊界一線,直至9月芬蘭同蘇聯停戰退出。數千名卡累利阿人因在前線戰鬥中的英勇表現和在後方的忘我工作而榮獲政府頒發的勳章,26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戰爭使卡累利阿的國民經濟和文化事業遭受巨大損失。約200多家企業、學校和俱樂部被損毀。到1950年,該地區經濟得以恢復,主要經濟指標達到戰前水準。在蘇聯歐洲部分城市和村莊的重建過程中,卡累利阿生產的木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木材加工業的增長態勢一直持續到60年代中期。當時採取了逐步縮減木材加工業、優先發展其他重要工業(造紙業、採礦業、機械製造業和金屬加工業)的方針。

1992年3月31日,卡累利阿共和国作为俄罗斯联邦一个全权主体,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条约》。

行政區劃

[编辑]

卡累利阿共和國包括了18個區,2個共和國附屬市,16個區屬市,22市屬區,87個行政農莊。[12]

首府彼得罗扎沃茨克位于奥涅加湖畔,人口为266,160人(2006年)。於1777年建市,该市距莫斯科925公里。

其他共和国境内较大城市有索尔塔瓦拉凯姆孔多波加白海城、谢格扎市、梅德韦日耶戈尔斯克市。

共和國附屬市

[编辑]
共和國附屬市 人口 面積
(км²)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彼得羅扎沃茨克 270 601 113 2394.7
科斯托穆克沙 30 241 15 2016.1

行政區

[编辑]
區域

[12]

人口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城市人口 農村人口 首府 區轄市和市级镇 城市和城市住區 農村居民點數量
白海城区 21,065 12,930 1.6 11,563 9,502 白海城 白海城 1 4
卡列瓦拉区 9,470 13,030 0.7 5,274 4,196 卡列瓦拉 卡列瓦拉 1 3
凯姆区 18,604 7,950 2.3 13,118 5,486 凯姆 凯姆 1 3
孔多波加区 41,827 5,940 7.0 33,309 8,518 孔多波加 孔多波加 1 8
拉赫坚波希亚区 15,273 2,180 7.0 8,124 7,149 拉赫坚波希亚 拉赫坚波希亚 1 4
洛乌希区 16,746 22,710 0.7 10,823 5,923 洛乌希 洛乌希、皮亚奥泽尔斯基丘帕 3 3
梅德韦日耶戈尔斯克区 34,172 13,730 2.5 22,725 11,447 梅德韦日耶戈尔斯克 梅德韦日耶戈尔斯克、平杜希波韦涅茨 3 6
穆耶澤爾斯基區 14,613 18,180 0.8 3,795 10,818 穆耶澤爾斯基 穆耶澤爾斯基 1 7
奥洛涅茨区 24,962 3,920 6.4 9,201 15,761 奥洛涅茨 奥洛涅茨 1 9
皮特基亞蘭塔區 21,931 2,270 9.7 12,540 9,391 皮特基亞蘭塔 皮特基亞蘭塔 1 4
彼得羅扎沃茨克 23,246 4,600 5.1 - 23,246 彼得羅扎沃茨克 - 13
普里亚扎区 16,882 6,430 2.6 4,174 12,708 普里亚扎 普里亚扎 1 6
普多日区 24,614 12,660 1.9 9,864 14,750 普多日 普多日 1 7
谢格扎區 45,963 10,640 4.3 42,209 3,754 谢格扎 納德沃伊齊 2 4
索爾塔瓦拉 32,885 2,190 15.0 25,259 7,626 索爾塔瓦拉 赫柳利亞維亞爾齊利亞 3 2
苏奥耶尔维区 21,117 13,580 0.2 10,776 10,341 苏奥耶尔维 苏奥耶尔维 1 4

地理

[编辑]

卡累利阿东滨白海,其海岸线长630公里,西邻芬兰,边境约700公里。它的北方是俄罗斯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南方是圣彼得堡沃洛格达。東部多為丘陵及平原,迤西則漸漸為高地。

卡累利阿境内大多数地方是国家森林,全国木头总量为8兆立方米,其中可开采木头总量达4兆立方米,其中3.75兆立方米是松木

河流与湖沼

[编辑]

共和国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河流約有27,000條,主要的河流有沃德拉河(400km)、維格河凯姆河。還有60,000多个湖泊,其中西南的拉多加湖是欧洲最大的湖,湖和沼泽的可提供2千立方公里的高质量饮水。而東南的奧涅加湖則是歐洲第二大湖,其他的湖有維戈澤羅湖谢戈泽羅湖等。湖泊及沼泽的水加在一起达2,000立方公里高质量饮水。

境内有多种鱼类,如宽突鳕鲱鱼大西洋鳕比目鱼鲑鱼鲑鳟鱼淡水鲑等。

資源

[编辑]

共和国的自然资源主要是各种建筑材料,如花岗岩辉绿岩石英岩白云石大理石等。

此外还有鐵礦石鑽石等。

国境内森林覆盖率为54.4%,木材的储备量为6亿立方米。其中樟子松占58%、云杉占38%、落叶松占4%。沼泽地占共和国领土的18%,含泥炭40亿吨。

文化

[编辑]

现在俄语是卡累利阿共和国的唯一的官方语言。自2004年起卡累利阿语维普斯语芬兰语是卡累利阿共和国官方认可的语言,并受到提倡使用[13]。自1940年冬季战争(并吞部分芬兰领土)直至1980年代苏联经济改革开始时,芬兰语曾是卡累利阿共和国的第二官方语言。之后曾有把卡累利阿语定为第二官方语言的倡议,但是不断受到否定。

卡累利阿的民间文化艺术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其古代能工巧匠制作的圣像别具一格,基日岛教堂建筑群(1714-1874年建成)、孔多波加圣母升天教堂(1774年)和凯姆圣母升天教堂(1711-1717年)等木制建筑独一无二,享誉世界。

19世纪30年代,芬兰民俗学家伦罗特在卡累利阿北部收集和整理了当地的古诗和民歌,编著成著名的史诗《卡勒瓦拉》。佩尔杜年和佩尔杜年、基也韦赖年、列霍托年、米赫耶夫和里亚比宁、费多索夫、谢戈列诺克、科纳什科夫等民间歌手和说唱艺人也广为人知。

许多苏联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也与这一地区密不可分,其中包括作曲家西尼萨诺和劳季奥、画家云图宁、雕塑家兰基宁、作家莫年、鲁戈耶夫、斯捷潘诺维奇、古萨罗夫、莱涅、苏马年、古塔里等。

政治

[编辑]

卡累利阿共和國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及議會選舉(定員57人)四年舉行一次。現任總統為阿尔图尔·帕尔芬奇科夫(2017年9月25日就任)。

經濟

[编辑]

卡累利阿共和国是一个工农业共和国[14],具有一個發達的工業基礎,主要產業為林業、木材加工、造紙業、金屬加工業等。

有三个主要经济区:

農業

[编辑]

共和国农业的主要部门有畜牧业、奶业、土豆蔬菜种植业,改良的耕地面积占三分之二,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也占了不小的比重。

工業

[编辑]

主要电力能源工业有位于舒亚河维戈河凯姆河及其它河的国营发电站。境内的木材采伐与加工工业占俄罗斯出口木材的百分之五以上。机械制造、冶金、造船业也有所发展。大型企业有维亚尔齐利亚的冶金厂(主要进行来料加工)、比杜什和彼得罗扎沃茨克奥涅加拖拉机厂奥涅加造船厂彼得罗扎沃茨克的造纸厂、纳德沃茨克的铝厂及众多的渔业加工厂。

木材综合工业在卡累利阿共和国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同时电力能源工业、黑色金属冶金工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与金属加工工业也在迅速地发展。

共和國內的大型企業有奧涅加船廠(建設海上和內河貨船)、瓦錫蘭五金廠(電線、鐵釘)等。

還有從事造紙(紙袋、紙漿、紙板)、化學設備,核電廠設備,廢核燃料容器、拖拉機等工廠。另外還有開採與再製鐵礦石、鋁的工廠。

外贸

[编辑]

卡累利阿共和国同世界上8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主要贸易伙伴为芬兰英国德国东欧国家[15]。主要出口新闻纸(21.9%)、原木(19.7%)、铝(11.8%)、锯材和铁矿石(分别为9.6%)、鱼和海产品(6.8%);主要进口机械制造产品、载重卡车、拖拉机和仪器仪表。2004年外贸额9.9亿美元,其中出口8.2亿美元。

投资

[编辑]

卡累利阿共和国内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是兴建俄罗斯至芬兰边境的列德冒泽拉——果奇果姆首条商务铁路,使其与十月区和北部铁路相连接。另外,还铺设了由巴达尼克至北部俄罗斯的道路以及由科米乌拉尔的道路。

卡累利阿共和国大力发展自己的新兴部门——沿河、沿湖的旅游业,其主要客流来源于芬兰。

人口

[编辑]

根據2013年1月常住人口評價[16],共和國的人口數為636 932人,人口密度- 3.53人/公里(2013年),城市人口- 78.8 %(2013年)。

居民主要是俄罗斯人卡累利阿人,后者与芬兰人是近亲。

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11],人口數為643,548人,與2002年相比,常住人口減少了71,000人,人口在該區出現了明顯下降的趨勢。

統計数据

[编辑]
平均人口 (x 1000) 新生人口 死亡人口 人口自然增長 粗出生率(每1000) 粗死亡率(每1000) 人口自然增長率(每1000) 總和生育率
1970 714 11,346 5,333 6,013 15.9 7.5 8.4
1975 723 12,748 6,086 6,662 17.6 8.4 9.2
1980 741 12,275 7,374 4,901 16.6 10.0 6.6
1985 770 13,201 8,205 4,996 17.1 10.7 6.5
1990 792 10,553 8,072 2,481 13.3 10.2 3.1 1,87
1991 790 8,982 8,305 677 11.4 10.5 0.9 1,62
1992 788 7,969 9,834 -1,865 10.1 12.5 -2.4 1,46
1993 782 7,003 11,817 -4,814 9.0 15.1 -6.2 1,30
1994 774 6,800 13,325 -6,525 8.8 17.2 -8.4 1,26
1995 767 6,729 12,845 -6,116 8.8 16.7 -8.0 1,24
1996 760 6,461 11,192 -4,731 8.5 14.7 -6.2 1,19
1997 753 6,230 10,306 -4,076 8.3 13.7 -5.4 1,15
1998 747 6,382 10,285 -3,903 8.5 13.8 -5.2 1,18
1999 740 6,054 11,612 -5,558 8.2 15.7 -7.5 1,12
2000 732 6,374 12,083 -5,709 8.7 16.5 -7.8 1,18
2001 725 6,833 12,597 -5,764 9.4 17.4 -7.9 1,25
2002 717 7,247 13,435 -6,188 10.1 18.7 -8.6 1,33
2003 707 7,290 14,141 -6,851 10.3 20.0 -9.7 1,32
2004 696 7,320 13,092 -5,772 10.5 18.8 -8.3 1,31
2005 686 6,952 12,649 -5,697 10.1 18.4 -8.3 1,24
2006 676 6,938 11,716 -4,778 10.3 17.3 -7.1 1,22
2007 667 7,319 11,007 -3,688 11.0 16.5 -5.5 1,28
2008 659 7,682 11,134 -3,452 11.7 16.9 -5.2 1,35
2009 651 7,884 10,599 -2,715 12.1 16.3 -4.2 1,58
2010 644 7,821 10,471 -2,650 12.1 16.2 -4.1 1,58
2011 641 7,711 9,479 -1,768 12.0 14.7 -2.7 1,60
2012 640 7,980 9,761 -1,781 12.5 15.3 -2.8 1,70
資料來源:Дем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России 2012г[17]

民族構成

[编辑]

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俄羅斯族佔了全共和國人口數的82.2%,卡累利阿族 7.4%。其他包括白俄羅斯族 (3.8%)、烏克蘭族 (2%)、芬蘭族 (1.4%)、維普斯族 (0.5%),以及其他眾多少數民族,其人口數皆不到總人口數的0.5%。

民族 1926人口普查 1939人口普查 1959人口普查 1970人口普查 1979人口普查 1989人口普查 2002人口普查 2010人口普查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俄羅斯族 153,967 57.2% 296,529 63.2% 412,773 62.7% 486,198 68.1% 522,230 71.3% 581,571 73.6% 548,941 76.6% 507,654 82.2%
卡累利阿族 100,781 37.4% 108,571 23.2% 85,473 13.0% 84,180 11.8% 81,274 11.1% 78,928 10.0% 65,651 9.2% 45,570 7.4%
白俄羅斯族 555 0.2% 4,263 0.9% 71,900 10.9% 66,410 9.3% 59,394 8.1% 55,530 7.0% 37,681 5.3% 23,345 3.8%
烏克蘭族 708 0.3% 21,112 4.5% 23,569 3.6% 27,440 3.8% 23,765 3.2% 28,242 3.6% 19,248 2.7% 12,677 2.0%
芬蘭族 2,544 0.9% 8,322 1.8% 27,829 4.2% 22,174 3.1% 20,099 2.7% 18,420 2.3% 14,156 2.0% 8,577 1.4%
維普斯族 8,587 3.2% 9,392 2.0% 7,179 1.1% 6,323 0.9% 5,864 0.8% 5,954 0.8% 4,870 0.7% 3,423 0.5%
其他 2,194 0.8% 20,709 4.4% 29,869 4.5% 20,726 2.9% 19,565 2.7% 21,505 2.7% 25,734 3.6% 16,422 2.7%
資料來源:Об итогах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й переписи населения 2010г[18]

世界遺產基日島

[编辑]

基日岛位于卡累利阿共和国境内奥涅加湖西北岸,是俄罗斯最知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当地的文物古迹吸引游客一年四季前来参观。奧涅加湖的基日島的木製教堂在建築界非常出名,于1990年成為了世界遺產

時區

[编辑]

本地區使用莫斯科時間。時差為UTC+3小時、無夏令時。(2011年3月之前時區為UTC+3、夏令時為UTC+4

相關條目

[编辑]

註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каз №849 от 13 мая 2000 г. «О полномочном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федеральном округе». Вступил в силу 13 мая 2000 г. Опубликован: "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РФ", №20, ст. 2112, 15 мая 2000 г.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Decree #849 of May 13, 2000 On the Plenipotentiary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 a Federal District. Effective as of May 13, 2000).
  2. ^ Госстандар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К 024-95 27 декабря 1995 г. «Общероссийский классификатор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регионов. 2.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районы», в ред. Изменения №5/2001 ОКЭР. (Gosstandart英语Gosstandar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OK 024-95 December 27, 1995 Russian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Regions. 2. Economic Regions, as amended by the Amendment #5/2001 OKER. ).
  3. ^ "Карель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новейшей истории. Путеводитель". Приложение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релия". 2003.
  4. ^ Constitution, Article 32
  5. ^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Republic of Karelia. Artur Olegovich Parfenchik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Constitution, Article 46.
  7. ^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Территория, число районов, населённых пунктов и сельских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й по субъекта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Territory, Number of Districts, Inhabited Localities, and Rural Administration by Federal Subject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02 года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of 2002).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2004-05-21 [2011-11-01] (俄语). 
  8. ^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Том 1 [2010 All-Russian Population Census, vol. 1].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2010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2011 (俄语). 
  9. ^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语). 
  10. ^ 周定国 (编). Kareliya,Respublika 卡累利阿共和国。英语惯用名Karelia [俄].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 (简体中文)
  11. ^ 11.0 11.1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201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2). 
  12. ^ 12.0 12.1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201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13. ^ Antonova, Natalya. Karelian, Vepps, and Finnish languages have got the state support in the Republic of Karelia. The Official Web Portal of the Republic of Karelia. 2004-03-18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1) (英语). 
  14. ^ Валовой региональный продукт на душу населени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15. ^ Russia: All Regions Trade & Investment Guide. CTEC Publishing LLC. 2003
  16. ^ 存档副本. [201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17. ^ Дем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России 2012г. [201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18. ^ Об итогах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й переписи населения 2010г. [201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2). 

書籍

[编辑]
  • A. M. 普罗霍罗夫主编,本书译审委员会译,1986,《苏联百科辞典》第二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Верховный Совет Карельской АССР. №473-ЗРК 30 мая 1978 г. «Конституция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релия», в ред. Закона №1314-ЗРК от 16 июля 2009 г «О внесении изменений в Конституцию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релия». Опубликован: отдельной брошюрой. (Supreme Soviet of the Karelian ASSR. #473-ZRK May 30, 1978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Karelia, as amended by the Law #1314-ZRK of July 16, 2009 On Amending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Kare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