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什拉赫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眾議院貴族
一个波蘭人贵族斯坦尼斯·安东尼·施苏卡

什拉赫塔波蘭語szlachta立陶宛語šlėkta),也译作眾議院貴族施拉赤塔,是波蘭貴族的稱謂,包含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国、以及兩國在1569年合并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貴族階級,也含括了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波兰化的地方,如普鲁士公国魯塞尼亞即現代烏克蘭白俄罗斯的贵族稱謂。

什拉赫塔約占波蘭立陶宛人口的8─10%,政治上奉行波蘭選王制貴族民主制,宗教為羅馬公教佔主流(17世紀中期以後),文化與意識形態則是萨尔马提亚主义(18世紀中期以前)。貴族身分的認同即使到1795年波蘭被滅後,仍頑強的延續了下來。然而,因為波蘭貴族積極參與1863年的一月起義,沙俄在1864年報復性地頒布了「波-立農奴解放令」,將波蘭貴族的經濟基礎幾乎摧毀掉。

內涵

[编辑]
16-17世紀時,部分波蘭權貴在國內的地產分布:靛色-拉齐维乌家族、綠色-扎莫厄斯基家族、橘色-茲巴拉日家族、粉紅-奧斯特羅斯基家族(1682年領地由盧博米爾斯基家族繼承)

什拉赫塔起源於古老而模糊的傳統,它在波蘭和立陶宛作為貴族階級,其實是貧富分化嚴重的差異性存在。有的大貴族像是18世紀的斯坦尼斯瓦夫·盧博米爾斯基英语Stanisław Lubomirski (1722–1782)親王(1722─1782年,可稱是大貴族之首),在1739年繼承了10741處莊園地產,橫跨波蘭的九個王室領地,從其家族所在地──克拉科夫附近的維希尼茲到烏克蘭基輔附近的泰蒂伊夫,有近百萬個農奴在這片土地上為盧博米爾斯基耕種。他從1766年起就是王國大元帥,堪稱是歐洲最大的地主。通過聯姻和政治聯合,盧博米爾斯基家族與其他頂點大貴族如恰爾托雷斯基家族波尼亞托夫斯基家族拉齐维乌家族扎莫厄斯基家族波托茨基家族結交。他們都擁有龐大的地產和私人軍隊,富可敵國。他們居於社會體系的頂端,其貴族地產之多,在歐洲首屈一指,常以經濟上的影響力(或直接賄選)來操縱小貴族;而這些「權貴」級的大貴族,其人數約只佔什拉赫塔的百分之一,當中只有30-40人具有操控國政的巨大實力。

因此大貴族並不是整個什拉赫塔的典型代表,小貴族在16世紀就過了半數。到18世紀中期,絕大多數波蘭貴族都失去了土地,他們通過出租家產、侍奉大貴族,甚至像農民一樣在土地上辛勤耕作來維持生活。但經濟上的落魄卻不能奪去尊貴的象徵──他們的貴族血統、家族徽章、法律地位以及把地位傳承給子女的權利。

波蘭的小貴族非常獨特,在一些省分如马佐夫舍,他們佔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一些地區他們建起塢堡,與農民隔離。這個小貴族群體都是「堡內貴族」。他們堅定地維護他們的生活方式,彼此以「閣下」、「夫人」相稱,對農民則直呼「你」。他們把所有貴族視為兄弟,其他人都是劣等人;對假扮貴族的人則施以極刑。他們小心翼翼地守護封爵程序,不讓他人染指。除了從軍打仗和管理土地之外,他們不從事其他行業的活動。他們就算窮,但是顯擺身分的架子絕不放棄,比如進城一定騎馬、身披紅色斗篷、隨時佩帶武器,即使只有病瘦的老馬和破舊的木劍。因此即使小貴族的房舍很多已簡陋骯髒,但他們必定修建一個門廊,以展示家族的盾徽。最重要的是,他們堅持盧博米爾斯基親王與他們的地位完全相同,至少在法律上確實如此。

因此,什拉赫塔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他們的經濟分化與法律、文化、政治層面出現的巨大反差。與歐洲其他地方的貴族相異的是,他們不承認本土頭銜:因此沒有波蘭男爵、侯爵、伯爵之分。他們最樂意地做的是確認在1569年盧布林聯合之前,一些人已經在立陶宛得到的個人頭銜,或者是與盧博米爾斯基一樣,由教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賜予的頭銜。

波蘭亡國後的身分傳承與復國

[编辑]

從法律的角度看,當1795年波蘭被徹底瓜分之後,貴族身分法被廢除,貴族等級同告終結。部分貴族如盧博米爾斯基家族,設法在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確認自己的貴族地位;少數貴族則在俄羅斯帝國確立自己的貴族地位;但什拉赫塔中的80%失去了貴族的法律及社會地位,靠著大片地產與農奴維持豐厚的經濟地位。這個被剝奪特權的階級,成為整個19世紀激烈反俄情緒的發源地。後來,因為什拉赫塔積極參與1863年的一月起義,沙俄在1864年報復性地頒布了「波-立農奴解放令」,將什拉赫塔的土地財富與經濟基礎幾乎摧毀,許多什拉赫塔因此轉型為商人企業家,並投入現代化工業。

1921年波蘭第二共和國正式代表波蘭復國,當時民主的波蘭議會正式確認廢除貴族特權。但什拉赫塔對於自己特殊身分的意識卻歷經種種災難而保留下來。最晚到1950年,社會學家發現马佐夫舍集體農莊成員避免與「農民」的鄰居來往,採取衣著不同、語言相異,以及複雜的訂婚習俗等措施,來防止自己與非什拉赫塔的人士通婚。

1990年共產主義波蘭人民共和國垮台時,還有年輕的什拉赫塔後代佩帶刻有徽章的圖章指環已表明其身分。到了21世紀,波蘭人仍互稱對方為「閣下」、「夫人」,「什拉赫塔文化」已成為整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見

[编辑]

參考書目

[编辑]
  • (英)諾曼·戴維斯著、郭方、劉北成等譯,《歐洲史(下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 (英)佩里·安德森著,劉北成、龔曉庄譯,《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 Aleksander Brückner, Słownik etymologiczny języka polskiego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Polish Language), first edition, Kraków, Krakowska Spółka Wydawnicza, 1927 (9th edition, Warsaw, Wiedza Powszechna, 2000).
  • (英文) Górecki, Piotr. Economy, Society, and Lordship in Medieval Poland: 1100-1250. New York, NEW YORK: Holmes and Meier Publishers, Inc. 1992. ISBN 0-8419-1318-8. OCLC 25787903. 
  • Manteuffel, Tadeusz, The Formation of the Polish State: The Period of Ducal Rule, 963–1194, Detroit, MICHIGAN, U.S.A.: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2, ISBN 978-0-8143-16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