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静海军节度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靜海節度使
靜海軍節度使
777年—968年

五代十國時期的靜海軍(交趾)
歷史
政府
靜海軍節度使 
• 777年—782年
乌崇福
• 938年
矯公羨
歷史時期越南自主時期
• 成立
777年
• 丁朝建立
968年
前身
继承
安南都護府
吳朝
今属于 越南

越南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期東山文化
傳說時期鴻龐氏甌貉
第一次北属時期 前207–40
南越西漢東漢
東漢:徵氏姐妹 40–43
第二次北属時期 43–544
東漢
吳:赵妪 248
前李朝(萬春國)544–602
第三次北属時期 602–905
武周
唐:梅叔鸞馮興楊清
越南自主時期 905–938
後梁南漢
靜海軍曲家楊廷藝矯公羨
吳朝十二使君時期 938–967
丁朝 968–980
前黎朝 980–1009
李朝 1009–1226
陳朝 1226–1400
胡朝 1400–1407
第四次北属時期 1407–1427
明:後陳朝 1407–1413
後黎朝前期 1428–1527
莫朝 1527–1592
南北朝
1533–1592
莫朝 後黎朝
後期
後黎朝後期 1533–1789
後黎朝後期
鄭阮分治
1627–1672
1774–1775
鄭主
1545–1787
阮主
南進
1558–1777
西山朝 1778–1802
阮朝 1802–1945
法属时期 1884–1945
北圻中圻南圻
法屬印支:保護國阮朝
日属时期 1940–1945
法屬印度支那政府)
日属:保護國阮朝越南帝国 1945
越盟 法属时期 1945–1954
法屬印支:南圻國山地國越南臨時中央政府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1976
越南国
1949–1955
越南共和国
1955–1975
越南南方共和國1969–1976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至今
越南主题

静海军节度使越南语Tĩnh Hải quân Tiết độ sứ靜海軍節度使),又稱交州節度使交趾節度使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在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设置的藩镇,于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仍作为宋朝皇帝赐予越南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各朝君主加官,直到宋朝灭亡以后方才停止使用。

建制沿革

[编辑]

郡县时期

[编辑]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交趾郡交州总管府[1],武德七年(624年)又改为交州都督府[2]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再改为安南都护府[3]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复改为镇南都护府[4],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仍改为安南都护府[5],由交州刺史充任都护[6]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在安南都护府设置静海军,以安南都护高骈[7]节度使[8],仍兼安南都护[9]。静海军节度使之名自此始。

自治时期

[编辑]

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加静海军节度使曲承裕同平章事,成为越南实际自治的开始。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曲承裕死,以其子静海军行营司马权知留后曲颢起复为安南都护,充节度使[10]乾化元年(911年),曲颢死,以其子静海留后曲承美为节度使[11]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南汉刘龑平定安南,生擒曲承美。曲氏故将杨廷艺起兵赶走南汉交州刺史李进,自立为节度使,数年后被部将矫公羡所杀,矫公羡又被杨廷艺部将吴权所杀。晋出帝天福三年(938年),吴权在白藤江之战中击败南汉军队[12],次年(939年)即自立为王,拉开脱离中国统治的序幕。

自908年起,南漢刘隐劉龑劉弘操都作名義上的静海军节度使。

独立时期

[编辑]

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自称大胜明皇帝,正式脱离中国独立。开宝六年(973年),丁部领命长子丁琏以权交州节度使的名义入贡,授检校太师、充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13];开宝八年(975年),授丁部领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封交阯郡王[14]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雍熙三年(986年),以权静海军留后黎桓[15]检校太保使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安南都护、充静海军节度、交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封京兆郡侯、食邑三千户、赐号推诚顺化功臣[16]淳化四年(993年),进封交阯郡王;至道三年(997年),加兼侍中、进封南平王[17]景德四年(1006年),黎桓死,赠中书令南越王[18]。自黎桓始,各朝君主新在位者皆自称权静海军留后以俟宋朝之封;宋朝也必定待之以特进检校太尉太傅)、充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安南都护、兼御史大夫上柱国、交阯郡王、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赐推诚顺化功臣号[19],久之进封南平王,死后追赠侍中、南越王。此则宋朝仍视其为内藩,故锡以交趾郡王、南平王、南越王之名[20]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李公蕴建立李朝。同年,以权静海军留后李公蕴为静海军节度,封交阯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封南平王[21]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李公蕴死,追赠侍中、南越王[22]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赐国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安南国王[23]。安南国名自此始。至此,宋朝已视安南为外藩,取消安南都护一职,仍授以静海军节度使,其检校官宪衔食邑功臣号如故。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陈日煚堂叔陈守度的帮助下建立陈朝端平三年(1236年),封为安南国王[24]景定三年(1262年),陈日煚上表求传位其子,遂以陈日煚为检校太师、安南国大王,其子陈晃为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使、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安南国王、效忠顺化功臣[25]。这是静海军节度使最后一次除授。

歷代靜海軍節度使

[编辑]

郡縣時期

[编辑]

此時期節度使由中國中央朝廷任命。

姓名 任期 註釋
乌崇福 777年—782年
李孟秋 782年 自立
张应 788年
庞复 789年
高正平 790年—791年
赵昌 791年—802年
裴泰 802年—803年
赵昌 804年—806年
张舟 806年—810年
马摠 810年—813年
张勉[需要消歧义] 813年
裴行立 813年—817年
李象古 817年—819年
杨清 819年—820年 自立
桂仲武 819年—820年 未赴任
裴行立 820年
桂仲武 820年—822年
王承弁 822年
李元喜 822年—826年
韩约 827年—828年
郑绰 831年
刘旻 833年
韩威 834年
田早 835年
马植 836年—840年
武浑 843年
裴元裕 846年—847年
田在宥 849年—850年
崔耿 852年
李涿 853年—855年
宋涯 857年
李弘甫 857年—858年
王式 858年—860年
李鄠 860年—861年
王宽 861年—862年
蔡袭 862年—863年
宋戎 863年
张茵 864年
高骈 864年—866年
王晏权 866年
高骈 866年—868年
高浔 868年—873年
曾衮 880年
高茂卿 882年
谢肇 884年
安友权 897年—900年
孙德昭 901年 未到任
朱全昱 905年 未到任
独孤损 905年 未到任
劉隱 908年—911年 後梁任命。未到任
清海軍節度使兼任此職[26][27]
劉巖 913年?—917年 後梁任命。未到任
清海軍節度使兼任此職[27]
劉弘操 938年 南漢任命。未到任
陣亡於白藤江之戰[28]

自治時期

[编辑]

此時期的靜海軍節度使都是安南人。

姓名 任期 註釋
曲承裕 905年—907年 安南曲家領袖
曲顥 907年—917年 安南曲家領袖。907年被後梁承認為靜海軍節度使,但908年後梁將此職轉授劉隱。
曲承美 917年—923/930年 安南曲家領袖。為其統治地位為後梁承認
楊廷藝 931年—938年
矯公羨 938年 殺楊廷藝自立。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旧唐书·地理志》:“安南都督府,隋交趾郡。武德五年,改为交州总管府。”
  2. ^ 《旧唐书·地理志》:“高祖受命之初,改郡为州,太守并称刺史。其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以统军戎。至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3. ^ 《旧唐书·地理志》:“调露元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
  4. ^ 《旧唐书·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改为镇南都护府。”
  5. ^ 《旧唐书·代宗纪》:“(永泰二年二月)壬辰,镇南都护依旧为安南都护府。”
  6. ^ 《旧唐书·地理志》:“后为安南府。刺史充都护,管兵四千二百。”
  7. ^ 《旧唐书·高骈传》:“五年,移骈为安南都护。”
  8. ^ 《资治通鉴》:“(咸通七年十一月)置静海军于安南,以高骈为节度使。”
  9. ^ 《新唐书·高骈传》:“进骈检校刑部尚书,仍镇安南,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兼诸道行营招讨使。”
  10. ^ 《旧五代史·梁太祖纪》:“(开平元年)七月丙申,以静海军行营司马权知留后曲颢起复为安南都护,充节度使。”
  11. ^ 《资治通鉴》:“(乾化元年十二月)戊午,以静海留后曲美为节度使。”
  12. ^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遣将李守鄘、梁克贞攻交趾,擒曲承美等。……四年,爱州杨廷艺叛,攻交州刺史李进,进遁归。遣承旨程宝攻廷艺,宝战死。……交州牙将皎公羡杀杨廷艺自立,廷艺故将吴权攻交州,公羡来乞师。龑封洪操交王,出兵白藤以攻之。龑以兵驻海门,权已杀公羡,逆战海口,植铁橛海中,权兵乘潮而进,洪操逐之,潮退舟还,轹橛者皆覆,洪操战死,龑收余众而还。”
  13. ^ 《宋史·交趾传》:“制以权交州节度使丁琏以检校太师充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
  14. ^ 《宋史·交趾传》:“开宝八年……降制曰:‘……尔部领世为右族,克保遐方;夙慕华风,不忘内附。……可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封交阯郡王。”
  15. ^ 《宋史·太宗纪》:“(雍熙三年十月)庚申,诏以权静海军留后黎桓为本军节度。”
  16. ^ 《宋史·交趾传》:“是岁十月,制曰:‘权知交州三使留后黎桓,兼资义勇,特禀忠纯,能得邦人之心,弥谨藩臣之礼。……可检校太保、使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安南都护、充静海军节度、交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封京兆郡侯、食邑三千户,仍赐号推诚顺化功臣。’遣左补阙李若拙、国子博士李觉为使以赐之。”
  17. ^ 《宋史·太宗纪》:“(淳化四年二月)己丑,加高丽国王治、静海军节度使黎桓并检校太尉。……(至道三年四月)乙卯,静海军节度使、交阯郡王黎桓加兼侍中,进封南平王。”
  18. ^ 《宋史·交趾传》:“三年,桓卒。……(四年)追赠桓中书令、南越王。”
  19. ^ 《宋史·交趾传》:“龙廷称权安南静海军留后,遣弟峰州刺史明昶、副使安南掌书记殿中丞黄成雅等来贡。……诏拜龙廷特进、检校太尉、充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安南都护、兼御史大夫、上柱国,仍封交阯郡王、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赐推诚顺化功臣,仍赐名至忠,给以旌节。”
  20. ^ 《宋史·交趾传》:“(淳化)四年,进封桓交阯郡王。……真宗即位,进封桓南平王兼侍中。(景德)三年,桓卒。……(四年)追赠桓中书令、南越王。”
  21. ^ 《宋史·真宗纪》:“(大中祥符三年)三月壬辰,以权静海军留后李公蕴为静海军节度,封交阯郡王,赐衣带、器币。……(天禧元年二月)庚寅,进封李公蕴为南平王。”
  22. ^ 《宋史·交趾传》:“(天圣六年)卒,年四十四。其子德政自称权知留后事,来告哀。赠公蕴为侍中、南越王……除德政检校太尉、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交阯郡王。”
  23. ^ 《宋史·孝宗纪》:“(淳熙元年正月丙午)以交阯入贡,诏赐国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
  24. ^ 《续资治通鉴》:“(端平三年十月)安南国陈日煚遣人入贡。制授安南国王,仍赐效忠顺化功臣。”
  25. ^ 《宋史·理宗纪》:“(景定三年六月)庚戌,安南国王日煚上表乞世袭,诏授检校太师、安南国王,加食邑,男威晃授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使、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安南国王、效忠顺化功臣,仍赐金带、器币、鞍马。”
  26. ^ 《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五·南北分爭紀》:「丁卯(唐天祐四年,梁太祖朱全忠更名晃開平元年)。梁以廣州節度使劉隐兼靜海軍節度使,封南平王。」
  27. ^ 27.0 27.1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開平)二年,(劉隱)兼靜海軍節度、安南都護。...末帝即位,悉以隱官爵授龑。」
  28. ^ 《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五·南北分爭紀》:「戊戌(晋天福三年)冬十二月,廷藝牙将吳權自愛州舉兵攻公羡。公羡遣使以賂求救於漢。主龔欲因其亂而取之,乃以其子萬王弘操為靜海軍節度使,徙封交王,将兵救公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