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男子雙打
外观
(重定向自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男子雙打比賽)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網球比賽 | ||||
---|---|---|---|---|
單打 | 男子 女子 | |||
雙打 | 男子 女子 |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的男子雙打比賽於2008年8月10日至8月17日舉行,總共有32隊、64位球手參賽。初賽到四強以3盤分勝負,決賽才以5盤分高下。最後一盤必需要勝出對方兩局才能勝出比賽。
原定賽程
[编辑]8月10日 | 8月11日 | 8月12日 | 8月13日 | 8月14日 | 8月15日 | 8月16日 | |
---|---|---|---|---|---|---|---|
上午 | 10.30 | 10.30 | 10.30 | ||||
下午 | 17.00 | 17.00 | 17.00 | 16.00 | 16.00 | 16.00 | 16.00 |
第一圈 | 第一圈 | 第二圈 | 八強 | 四強 | 銅牌賽 | 決賽 |
不過由於受到天雨的影響,銅牌賽改於8月16日舉行。
賽事
[编辑]決賽圈
[编辑]四強 | 決賽 | |||||||||||||
1 | 鲍勃·布赖恩(美国) 迈克·布赖恩(美国) |
66 | 4 | |||||||||||
4 | 费德勒(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7 | 6 | |||||||||||
4 | 费德勒(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6 | 6 | 64 | 6 | |||||||||
阿斯博林(瑞典) 約翰松(瑞典) |
3 | 4 | 7 | 3 |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6 | 6 | 17 | |||||||||||
阿斯博林(瑞典) 約翰松(瑞典) |
7 | 4 | 19 | 銅牌賽 | ||||||||||
1 | 鲍勃·布赖恩(美国) 迈克·布赖恩(美国) |
4 | 6 | 6 |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3 | 4 |
初賽上線
[编辑]首圈 | 次圈 | 八強 | 四強 | |||||||||||||||||||||||
1 | B·布赖恩(美国) M·布赖恩(美国) |
6 | 6 | |||||||||||||||||||||||
诺尔斯(巴哈马) 穆林斯(巴哈马) |
2 | 1 | 1 | B·布赖恩(美国) M·布赖恩(美国) |
7 | 6 | ||||||||||||||||||||
IP | 基弗(德国) 舒特勒(德国) |
7 | 3 | 1 | 克諾夫萊(奥地利) 梅爾策(奥地利) |
62 | 4 | |||||||||||||||||||
克諾夫萊(奥地利) 梅爾策(奥地利) |
66 | 6 | 6 | 1 | B·布赖恩(美国) M·布赖恩(美国) |
6 | 6 | |||||||||||||||||||
IP | 古西奥尼(澳大利亚) 休伊特(澳大利亚) |
4 | 7 | 18 | IP | 古西奥尼(澳大利亚) 休伊特(澳大利亚) |
4 | 3 | ||||||||||||||||||
IP | 卡萊里(阿根廷) 摩納哥(阿根廷) |
6 | 64 | 16 | IP | 古西奥尼(澳大利亚) 休伊特(澳大利亚) |
6 | 7 | ||||||||||||||||||
比约克曼(瑞典) 索德靈(瑞典) |
3 | 3 | 6 | 纳达尔(西班牙) 罗布雷多(西班牙) |
2 | 65 | ||||||||||||||||||||
6 | 纳达尔(西班牙) 罗布雷多(西班牙) |
6 | 6 | 1 | B·布赖恩(美国) M·布赖恩(美国) |
66 | 4 | |||||||||||||||||||
4 | 费德勒(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7 | '6 | 4 | 费德勒(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7 | 6 | |||||||||||||||||||
博莱利(意大利) 塞皮(意大利) |
5 | 1 | 4 | 费德勒(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6 | 6 | ||||||||||||||||||||
ALT | 图尔苏诺夫(俄罗斯) 尤日尼(俄罗斯) |
7 | 6 | 图尔苏诺夫(俄罗斯) 尤日尼(俄罗斯) |
4 | 3 | ||||||||||||||||||||
IP | 冈萨雷斯(智利) 马苏(智利) |
65 | 4 | 4 | 费德勒(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6 | 6 | |||||||||||||||||||
貝爾迪赫(捷克) 斯泰潘内克(捷克) |
7 | 2 | 6 | 7 | 布帕蒂(印度) 帕斯(印度) |
2 | 4 | |||||||||||||||||||
梅洛(巴西) 薩(巴西) |
5 | 6 | 8 | 梅洛(巴西) 薩(巴西) |
2 | 4 | ||||||||||||||||||||
蒙菲爾斯(法国) 西蒙(法国) |
3 | 3 | 7 | 布帕蒂(印度) 帕斯(印度) |
6 | 6 | ||||||||||||||||||||
7 | 布帕蒂(印度) 帕斯(印度) |
6 | 6 |
初賽下線
[编辑]首圈 | 次圈 | 八強 | 四強 | |||||||||||||||||||||||
8 | 安德烈耶夫(俄罗斯) 达维登科(俄罗斯) |
6 | 6 | |||||||||||||||||||||||
布雷克(美国) 奎里(美国) |
4 | 4; | 8 | 安德烈耶夫(俄罗斯) 达维登科(俄罗斯) |
7 | 6 | ||||||||||||||||||||
卡纳斯(阿根廷) 纳尔班迪安(阿根廷) |
7 | 65 | 3 | 達爾西斯(比利时) 羅庫斯(比利时) |
66 | 2 | ||||||||||||||||||||
達爾西斯(比利时) 羅庫斯(比利时) |
66 | 7 | 6 | 8 | 安德烈耶夫(俄罗斯) 达维登科(俄罗斯) |
2 | 7 | 4 | ||||||||||||||||||
A·穆雷(英国) J·穆雷(英国) |
4 | 6 | 6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64 | 6 | |||||||||||||||||||
内斯特(加拿大) 尼迈耶(加拿大) |
6 | 3 | 4 | A·穆雷(英国) J·穆雷(英国) |
1 | 3 |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6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6 | |||||||||||||||||||||
3 | 埃利希(以色列) 拉姆(以色列) |
4 | 4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6 | 17 | |||||||||||||||||||
5 | 阿尔玛格罗(西班牙) 费雷尔(西班牙) |
3 | 6 | 6 | 阿斯博林(瑞典) 约翰松(瑞典) |
7 | 4 | 19 | ||||||||||||||||||
安德森(南非) 科塔兹(南非) |
6 | 3 | 4 | 5 | 阿尔玛格罗(西班牙) 费雷尔(西班牙) |
66 | 4 | |||||||||||||||||||
阿斯博林(瑞典) 约翰松(瑞典) |
7 | 6 | 阿斯博林(瑞典) 约翰松(瑞典) |
7 | 6 | |||||||||||||||||||||
汉利(澳大利亚) 克尔(澳大利亚) |
67 | 3 | 阿斯博林(瑞典) 约翰松(瑞典) |
7 | 6 | |||||||||||||||||||||
費騰柏格(波兰) 麥考斯基(波兰) |
6 | 6 | 費騰柏格(波兰) 麥考斯基(波兰) |
65 | 4 | |||||||||||||||||||||
IP | 于欣源(中国) 曾少眩(中国) |
3 | 4 | 費騰柏格(波兰) 麥考斯基(波兰) |
1 | 7 | 7 | |||||||||||||||||||
达姆(捷克) 維兹納爾(捷克) |
3 | 6 | 6 | 达姆(捷克) 維兹納爾(捷克) |
6 | 63 | 5 | |||||||||||||||||||
2 | 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齊莫尼奇(塞尔维亚) |
6 | 0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