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64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和一交流道

臺灣省道快速公路臺64線
東西向快速公路八里新店線
地图
臺灣省道快速公路臺64線的路線圖
道路信息
管理方交通部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中和工務段
道路總長28.4公里(17.6英里)
启用时间2000年1月31日
历史2024年12月24日最近一次通車
設施一般交流道:13個
限制車速限制:最高60~80公里每小時
其他稱呼新北市特一號道路
  • 起點
  • 終點
  • 主要結點
起點 八里二交流道新北市八里區臺北港
終點新店端新北市中和區秀朗橋
公路系統
臺灣省道快速公路
台64線五股成子寮段
台64線、新北大橋重新大橋
位於景平路上方的板橋中和段

台64線(東西向快速公路——八里新店線),又稱新北市特一號道路,是臺灣位於新北市之東西向[註 1]省道快速公路。

西起於八里區八里二交流道接台61線與臺北港區道路,穿越觀音山後進入五股,再沿二重疏洪道、五股洲子洋重劃區新北產業園區三重區,上重翠橋後進入板橋江子翠、民生路三、二、一段、中和中正路、景平路,東至中和區秀朗橋,全長28.4公里。

概述

[编辑]

台64線西起臺北港銜接台61線,穿越觀音山、沿二重疏洪道並跨越大漢溪板橋區雙和地區,向東可銜接秀朗橋至新店區,全線可連接至八里五股泰山蘆洲三重新莊板橋永和中和新店等行政區,亦為大台北地區境內重要的快速公路。已經於2009年9月19日全線通車。

歷史

[编辑]

台64線是全臺灣十二條東西向快速公路計畫中,最早出現雛形者。

台64線最初前身為台北縣特一號道路(平面設計,起於五股工業區(今新北產業園區)→新莊思源路→大漢橋江子翠板橋民生路三、二、一段→中和中正路→景平路→迄於秀朗橋中和端),高架路段最初路線只有板橋大漢橋至民生陸橋(板橋區民生路三段、民生路二段),由當年的臺灣省政府住都局(已經併入營建署)負責興建,當初只是一座台北縣特一號道路穿越板橋文化路台三線)的聯絡高架橋,後來「台64線計畫」確立,大漢橋至秀朗橋段,採用分段施工,但工程延宕甚久,板橋至中和段橋下平面道路長期不平,工期長達十七年。是蓋得最早,蓋得最久,沿路民宅最密集的東西向快速公路。

西段部分原本計畫從台61線臨時起點(現在八里三交流道)出發,經短隧道、紅水仙溪,再沿五股民義路(市道108號)西側經長隧道至平原段,再穿過五股工業區至新莊思源路(市道106甲線)、大漢橋,但配合臺北港計畫且新莊沿線居民反對,於是改起自臺北港,經觀音山至二重疏洪道西岸堤防線,過重翠大橋新北環河快速道路平行,類似五楊高架(並非雙層,車流也未重疊,僅設單向半套匝道聯絡),走板橋大漢溪南岸堤防至大漢橋,再與原東段銜接,而成今日路線。[1]

路段興建/通車順序:
  1. 板橋區大漢橋(板橋端)→板橋區民生陸橋南端(最早通車)
  2. 中和區中正路→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中和交流道
  3. 板橋區民生陸橋南端→中和區中正路(該段完成後,大漢橋至中和交流道通車)
  4. 中和交流道→秀朗橋頭(新店端,大漢橋至秀朗橋,台64東段全部通車)
  5. 八里台北港端→五股二交流道(市道108號,興建單位為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台64線西段臺北港至五股二交流道通車)
  6. 重翠橋三重端→中山高速公路→五股二交流道/大漢橋板橋端→重翠橋(最晚興建路段,興建單位為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及內政部營建署,2009年9月19日全線通車)
  7. 三重交流道新增東向匝道→新增東行上下匝道,於2008年12月開工,並於2011年2月1日通車。[2]
  8. 中和一交流道配合環狀線施工,2013年3月7日封閉下橋匝道[3],2015年3月23日已經重新開放。
  9. 板橋交流道配合環狀線施工,板橋民生路的上橋匝道於2015年7月4日封閉拆除,新建環河路匝道於2015年6月27日開放通行[4]
  10. 主線立體銜接台61線之八里二交流道,於2021年10月25日開放來往淡水方向的匝道通車[5]台北港端併入八里二交流道。

設施

[编辑]

交流道

[编辑]
  • 除24.5公里中和交流道往國道3號出口匝道外,全線於2007年11月1日開放排氣量逾550c.c.以上之大型重型機車行駛,並於2012年7月1日開放排氣量250c.c.至550c.c.之大型重型機車行駛[6]
  • 台64線板橋交流道高架主線(板橋民生路:大漢橋——民生陸橋,也就是最早通車的一段)禁止大貨車通行,雙向大貨車需先下匝道走平面道路再上匝道回主線。
  • 舊里程:板橋18.0K、中和一20.1K、中和21.0K、中和二23.0K、新店端25.8K。
30
台64線路線設施里程一覽表
標誌 里程 名稱 順樁預告 逆樁預告 形式 通車日 銜接道路
→聯絡地區
↑主線成為商港路
0 八里二 0.0 八里二 快速公路起點 臺北港
快速公路終點
直接式 2009年1月12日 臨港大道、商港路
臺北港
0 八里二 0.6 八里二 (僅西出東入) 林口 八里 Y型 2021年10月25日(銜接南出北入)

2024年1月30日(銜接北出)
2024年12月24日(銜接南入)

西部濱海快速公路[5]
1 八里 1.2 八里 (僅西出東入) 八里 半套鑽石型 2009年1月12日 台15線 市道105號
八里區十三行博物館
 觀音山隧道
6 觀音山 6.4 觀音山 觀音山 觀音山 平面Y型 2009年4月3日 北53-1線(凌雲路)
五股區觀音坑觀音山風景區
10 五股一 10.0 五股一 成子寮 成子寮 簡易鑽石型 2009年9月19日 疏洪北路
五股區成子寮
11 五股二 11.8 五股二 蘆洲 更寮
五股 高速公路
五股 高速公路
蘆洲 更寮
複合雙葉型 2009年1月12日 市道108號(永安大橋)、 五股交流道
蘆洲區五股區五股坑更寮
14 三重 14.3 三重 三重 新莊 三重 簡易鑽石型(銜接新北大道)
半套Y型(銜接中山高架道路)
2011年2月1日 台1線新北大道)、環河路
三重區新莊區
 重翠大橋 新北環河快速道路一同過河,非共構。
17 江子翠 17.8 江子翠 新北環快 江子翠 江子翠 分離式鑽石型
[註 2]
2009年9月19日 新北環河快速道路(東出西入)、環河西路(西出東入)
板橋區江子翠
20 板橋 20.8 板橋 板橋 民生路
板橋車站
新莊(A)
板橋 台北 萬板路(B)
複合鑽石型 2000年1月31日 台3線文化路)、 市道106甲線大漢橋[註 3]縣民大道、萬板路
板橋區板橋萬華區新莊區板橋車站
23 中和一 23.2 中和一 中和 中山路 (僅東出西入) 半套鑽石型 2000年1月31日 市道106號
中和區漳和永和區
24 中和 24.5 中和 台北 桃園 (僅東出西入) Y型 2000年1月31日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26 中和二 26.5 中和二 中和 圓通路 (無西出匝道) 匝道 2003年1月28日 市道106號 市道111號
中和區南勢角永和區
28 新店端 28.4 新店端 中和 秀朗路 永和 新店
快速公路終點
快速公路起點 直接式 2003年1月28日 市道106號 北94線新北環河快速道路新店環河快速道路
中和區秀朗永和區新店區
↓主線成為市道106號(景平路)

隧道

[编辑]
名稱 長度 竣工日期
東行 西行
觀音山隧道 2,590公尺 2,365公尺 2009年1月12日 (2009-01-12)

車道數及速限

[编辑]
  • 台64線主線全路段均採雙向各2車道配置。部分路段設有1車道之路肩或避車彎,供故障車、緊急車輛使用。
路段 里程 車道數 速限(km/h) 備註
東行 西行 雙向 直線段 彎道段
八里二交流道~重翠橋 0K+000 - 14K+500 2 2 4 [註 4]
重翠橋~新店端 14k+500 - 28k+668 [註 5]

相關資訊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實際為西北往東南向。
  2. ^ 西入改至環河路匝道,已於2015年6月27日通車。
  3. ^ 僅西出東入。
  4. ^ 速限經新北市政府邀集相關單位開會決議,屬丘陵區二級路(臺北港段至五股一)或平原區三級路(五股一至重翠橋)。
  5. ^ 速限經新北市政府邀集相關單位開會決議,屬都市計畫區二級路。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張浵. 台灣公路建設紀要 (PDF). 中華顧問工程司. 2017 [2022-08-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1-23). 
  2. ^ 東西向快速公路八里新店線三重交流道東行線匝道預定於民國100年2月1日下午6時通車. 營建署即時新聞. 2011-02-01 [201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捷運環狀線CF650區段標CF651B標工程於2013年3月7日凌晨0時進行台64線快速道路中和一下橋匝道封閉交通維持改道作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新聞稿. [2013-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6日). 
  4. ^ 王鴻國. 台64線民生路匝道 7/4日拆除. 中央社. 2015-05-27 [2015-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5. ^ 5.0 5.1 林欣漢. 淡江大橋第二標工程完工 八里端聯絡道今晚10點通車. 自由時報. 2021-10-25 [202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6. ^ 省道快速公路開放及禁止2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行駛路段範圍表. [201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文獻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