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古城址
外观
京城古城址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河南省荥阳市 |
坐标 | 34°43′16.21″N 113°26′6.59″E / 34.7211694°N 113.4351639°E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东周 |
编号 | 7-0314 |
认定时间 | 2013年3月 |
京城古城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村,为春秋时期的城市遗址。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10米,东西宽约1499米。地面现存城墙八段,共长1000余米,高3-7米,基宽25米[1]。京城古城址于1986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京城在春秋时期属郑国,曾为郑国东迁后的第一个国都。郑国迁都新郑之后,郑庄公以此城封大叔段,为《左传》中记载的京城大叔[2],郑伯克段即发生在此地。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发生“叔带之乱”,襄王出避,郑文公迎襄王居于京,后亦称“襄城”[1]。
京城在战国时期韩灭郑后属韩国。秦朝时在此置京县,《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战荥阳南京、索间”,京即京城[3]。至北齐时废京县,并入荥阳县[4]。清朝时合京、襄二字,称“京襄城”。
考古发现及现状
[编辑]京城古城址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1722米,东西宽1418米,周长约6300米。今地面尚存城墙8段,长约1000多米,其中东南城角一段长约60多米,高约10米;东北城角长约200余米,高约6米,墙基宽约25米;西城墙尚有一段保留,高5米,城上夯层、木棍架孔清晰可见。夯层中为圆形夯窝,直径约8厘米,夯层较薄,一般厚5~12厘米,土质非常坚硬。南墙与东墙外有深沟,南城墙外深沟今称车轮沟,东墙已被横沟截成数段,城门已无存。城内发现有春秋至汉代的陶片等遗物,城外四周亦发现有大量空心砖墓。1979年,城内还出土了两枚汉代金饼,重约500克[3]。
京城古城址所在地现建有荥阳市京襄城遗址生态园,公园占地面积740亩,于2008年5月1日开园并免费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