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詩[编辑]
具象詩(Concrete poetry),又名圖案有形詩,是將詩歌的文字排版作調整,令其具備圖象化的呈現方式,以表達詩的意境。
具象詩特別指1950和1960年代的圖案有形詩運動,自由地安排語言的元素,不一定是線性的句子結構,可由空間、圖畫和字形特徵以及字間感受,解讀作品意義[1]。
和圖象詩相較,具象詩仍遵守傳統文字排版的字體及方向性,只是排列較不整齊而已;但圖象詩就已經跳脫傳統文字排版的字體及方向性,甚至使用藝術字體或手寫文字以達成特殊效果。
二戰前流變
[编辑]雖然「具象詩」這個名稱近代才出現,但利用排版安插字母位置來增強詩意的做法已有長遠歷史。追溯到西元前2-3世紀,古希臘帝國在埃及的亞歷山卓(Alexandria)地區早已甚為流行,但只有少數記載於《希臘詩選 (Greek Anthology)》中的文本還流傳下來。相關的範例如: 羅德斯的西米亞斯(Simias of Rhodes)的蛋[2]、翅膀[3]、帆船形詩[4],以及泰奧克里托斯(Theocritus)以樂器排簫為樣板的作品[5]。
具象詩的早期復興起源於德國基德里希區,聖瓦倫丁朝聖教堂(St. Valentin, Kiedrich)中的浮雕,正義迴旋(Gerechtigkeitsspiral)。1510年木匠埃爾哈特·福爾克納(Erhart Falckener)於螺旋的形式將內文雕刻於其中一排教堂椅的椅背前方[6]。
但圖像詩真正的全盛時期是在巴洛克時代,引述英國詩人傑洛米·艾德勒(Jeremy Adler)的話:「(詩人們)擺脫了詩體過去差不多被制約的樣式,將詩文書寫從創作偶然性轉變為構思的必須面向......進而產出詩以及視覺藝術的結合體。」[7]在此之前也有希伯來詩人的顯微書法作為先例,將聖經內文以小字排成其所描述對象的樣貌。這讓猶太人在為自然事物打造形象之餘,也避免直接觸犯「打造神像」這條被視為偶像崇拜的戒律。顯微書法現在仍為各藝術家所用,主題不再侷限於宗教,伊斯蘭圖象詩中的阿拉伯詩文也是使用這項技藝[8]。
早期英文宗教具象詩範例包含喬治·赫伯特(George Hubert)1633年在詩集《神廟 (The temple)》中的〈復活節之翼 (Easter Wings)〉、〈祭壇 (The Altar)〉[9]兩首,以及羅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1647年收錄於《聖人們 (Noble Numbers)》中,十字形排列的〈這桿船桅 (This Crosstree Here)〉[10]。世俗藝術的範例包含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與查爾斯-法蘭西斯·潘納德(Charles-François Panard)以紅酒桶書寫飲酒主題[11]。1865年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在《愛麗絲夢遊仙境》第三章中也以尾巴(tail)與故事(tale)雙關為名創作具象詩〈老鼠的故事 (The Mouse's Tale)〉一首[12]。
20世紀初,具象詩迎來了下一波復興,法國詩人紀堯姆·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在1918年創作《圖像詩 (Calligrammes)》時,以領帶、噴泉、窗上滑落的雨滴為外型等……排版為詩文的外型。同個世代的前衛派,如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也正進行著各式實驗性排版,將其原本輔助抒發文意的功能搖身一變,成為作品藝術性的主要考量。在有聲詩方面[13],未來主義領頭羊,義大利作家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透過排版來將給予1912年的作品〈Zang Tumb Tumb〉圖像式的意義[14],奧地利藝術家拉烏爾·豪斯曼(Raoul Hausmann)則提到排版能讓讀者辨識出摻入作品〈音素 (Phonemes)〉中的各類聲音[15]。在「具象詩 (Concrete Poem)」這個名稱為現代大眾所接受、使用之前,俄國未來主義詩人瓦西里·卡門斯基(Vasily Kamensky)將1914年出版的詩集《與母牛探戈 (Tango With Cows: Ferro-Concrete Poems)》(原文:Танго С Коровами: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е Поэмы)中的排版樣式命名為「鋼筋水泥體 (Ferro-Concrete Poem)」(原文: zhelezobetonnye poemy)[16]。
有些人進一步將「詩」的定義簡化為「字母表排列」。1926年,法國作家路易斯·阿拉貢(Louis Aragon)將字母由A排列至Z後將其命名為〈自盡 (Suicides)〉[17];德國藝術家柯特·施威特斯(Kurt Schwitters)的〈ZA(elementary)〉則是相反地從Z排列回A。更甚者如加泰隆尼亞作家約瑟·馬力雅·優尼(Josep Maria Junoy),將兩個字母Z與A置於頁首以及頁尾,並引用古羅馬詩人賀瑞斯(Horace),將其命名為《詩藝 (Art of Peotry)》(原文: Ars Poetica)[18]。
二戰後
[编辑]1950年代初期,兩組創作抽象,非人主題的巴西藝術家團體加入了來自聖保羅雜誌〈Noigandres〉的詩人們,他們開始用抽象的方式來對待語言、文字。在1956/57兩年舉辦的國家具象藝術展(National Exhibition of Concrete Art)後,他們(與其他參展詩人)的詩作便被人們稱呼為「具象詩 (Concrete Poem)」[19]。最初參展的詩人包含德西歐·皮尼亞塔里(Décio Pignatari)[20]與奧古斯托·德·坎波斯(Augusto de Campos)、阿羅多·德·坎波斯(Haroldo de Campos)兩兄弟,在展期間又加入了費利拉·古拉爾(Ferreira Gullar)、羅納多·阿澤雷多(Ronaldo Azeredo)、以及來自里約熱內盧的瓦拉迪米爾·迪亞斯·皮諾(Wlademir Dias Pino)。1958年,發布了一份巴西具象詩宣言,並在1962年出版了詩集。
具象詩人唐·錫維斯特·豪爾達(Dom Sylvester Houédard)說,1962年葡萄牙詩人E·M·德·美羅·伊·卡斯特羅(E.M. de Melo e Castro)刊登於〈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上的一則作品讓整個英國文壇開始注意到具象詩的創作可能性。受影響的作家除了他還有伊恩·漢密爾頓·芬利(Ian Hamilton Finlay)及埃德溫·摩根(Edwin Morgan)。但更早之前,歐洲其他作家就開始創作此類作品。1954年瑞典詩人、視覺藝術家厄文德·法赫斯特倫(Öyvind Fahlströmru)就已經出版〈具象詩之構想 (Conceiving of Concrete Poetry)〉(原文:Hätila Ragulpr på Fåtskliaben)這份宣言[21],同年德國的尤金·哥姆林傑(Eugen Gomringer)也出版了〈行詩到星座 (From Line to Constellation)〉(原文: Vom Vers Zur Konstellation),內文表示與其靠著內文說明,更應該要「從自身開始反映現實 (a reality in itself)」,且應該如機場或是交通號誌般容易理解("as easily to understood as signs in airports and traffic signs")[22]。豪爾達承認他難以定義這風格,因為「印刷後的具象詩,無論是為了配合排版而寫出的詩(Typographic-poetry)或是充滿詩意的排版(Poetic-typography)都十分抽象。」[23] 另一項定義上的難點在於具象詩的藝術性與音樂、雕塑都能有關聯。而且可能再被定義為有聲詩(sound poetry,結合音樂與文學,注重語音層面更勝句法、詞彙層面,代表作品如上方提到的〈音素〉)、尋字詩(found poetry,從一篇文章中挑選詞彙拼湊為詩)、打字機藝術(typewriter art,用打字機創作的畫)。
法國詩人、音樂家亨利·蕭邦(Henri Chopin)作品以音樂創作的方式處理文字,德國動態藝術家凱內爾姆·考克斯(Kenelm Cox)則是注重作品的線性和視覺上的連續性,尤其是變換的過程[24][25]。伊恩·漢密爾頓·芬利的具象詩最初是以書面出版品的形式與世人見面,接下來橫跨象限成為3D雕塑,最後變場域限定藝術,成為他在蘇格蘭的雕刻花園,小斯巴達(Little Sparta)中的一部分。英國有聲詩人鮑伯·科賓(Bob Cobbing),自1942年起便以打字機與影印機進行著實驗性創作,試著將虛的聲音與實體物件做出連結,他說:「打字機的精確升降能創作出詩的節奏,但透過影印機與鏤空模板的堆疊才能使人隨之起舞。」豪爾達的作品全然不同,雖然也使用打字機創作,但更具備繪畫性,其步驟也更像是雕刻。美國極簡主義藝術家Carl Andre自從1958年也加入具象詩,開始他藝術風格的轉變[26],義大利作家艾德亞諾·斯巴托拉(Adriano Spatola)使用多項視覺上的技巧將語言在他1965年的作品〈Zeroglifico〉內碎片化[27]。
摩根在具象詩的實驗性作品含括好幾個作品的層面,如:尋詞詩的「找字」以及印刷的排版技巧。他提到:「許多讀者都有在快速掃描報紙、汲取消息後卻和原意天差地別的經驗。有鑑於此,我開始在詩中藏入訊息,尤其是那些有視覺與排版要素的節點。」[28]另一位英國視覺藝術家湯姆·菲利普斯(Tom Phillips)的畢生心血《A Humument》中(從1966年開始,至2016年出至第六版,每一版至少新增50頁),利用詞語索引配合色彩、繪畫裝飾,巧妙地將詩意藏進書頁中[29]。
儘管有著模糊的藝術關係,具象詩在過去2000多年來仍被視為以視覺性為主,讓讀者注意到頁面、文字間的空隙,與這些空白處所要傳達的重要性[30]。近年來,此項思考點也讓義大利詩人、文學家馬力歐·佩特魯奇(Mario Petrucci)認為具象詩中那些「極端特例」可以被放進「空間形式(Spacial Form)」這個更大的閱讀概念中。光是透過觀察便能劃分大部分的詩與散文了,而所謂「空間形式」的閱讀、欣賞更是將許多視覺藝術的隱藏重點包含在內。舉例來說: 字體、重複詞彙的紋理、以及其他由整體詩文外觀所散發出來,更明顯的視覺訊號[31][32]。
相關
[编辑]參考
[编辑]-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圖案有形詩(具象詩)[永久失效連結] 於2011年3月10日查閱
- ^ Hoyem, Andrew; Todd, Glenn (1981). "Egg by Simias of Rhodes (plate 1 in the portfolio)". FAMSF Explore the Art. Vol. 124. Translated by W. R. Paton. San Francisco: Arion Press. Retrieved 2017-04-03 – via Art.famsf.org.
- ^ Rhodes, Simmias de (1 January 1640). "Français : Calligrame Les Ailes de Simmias de Rhodes, publié dans le livre Ad alas amoris divini a Simmia Rhodio compacta de Fortunio Liceti qui est consacré à ce caligramme" – via Wikimedia Commons.
- ^ Guichard, Luis Arturo (2006). "Simmias' pattern poems". Beyond the Canon (PDF). Hellenistica Groningana 11. p. 103.
- ^ Panpipe, Theocritu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 ^ Higgins, p. 71.
- ^ Adler, Jeremy (1982). "Technopaigneia, carmina figurata and Bilder-Reime: 17th century figured poetr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omparative Criticism. Vol. 4. CUP. p. 107.
- ^ "Arabic Calligraphy" (JPG). Arabicalligraphy.com. Retrieved 2017-04-03.
- ^ "George Herbert: The Altar (1633)". Ccel.org. Retrieved 2017-04-03.
- ^ "Robert Herrick. Noble Numbers. 268". Luminarium.org. 2001-04-17. Retrieved 2017-04-03.
- ^ Unknown (20 May 2014). "Français : Illustration se trouvant à la fin du Cinquième livre de François Rabelais" – via Wikimedia Commons.
- ^ The Mouse's Tale, Poem Analysis
- ^ Sounds, sound poetry, and sound/text compositions, Duke, Jas H., NMA10 Magazine., p.7
- ^ Marinetti's Incunable of Poetic and Typographic Experiment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History of Information
- ^ Phonemes (recorded in 1956-1957 by Henri Chopin), SoundCloud
- ^ Tango with Cows
- ^ Louis Aragon — Suicide: an old-fashioned dum-dum poem, Volodymyr Biylk, Medium
- ^ The Art of Poetry, Josep-Maria Junoy, onedit index
- ^ The second Brazilian Avant-Garde: The Concrete Art Movement, La Modernista, 2021
- ^ Décio Pignatari 1927-2012, Poetry Foundation, 2012
- ^ A reference to an episode in the Swedish translation of Winnie-the-Pooh
- ^ "From Line to Constellation", 1954, trans. by Mike Weaver in Image Magazine, Dec. 1964.
- ^ Peter Mayer, "Concrete poems just are", Eye Magazine 20, Spring 1996
- ^ Kenelm Cox, Art UK
- ^ Learn about the influential work of Wotton artist Kenelm Cox, Gazette, 2015
- ^ "The Shape of Poetry /2 : Dom Sylvester Houédard's 'Typestracts' – SOCKS". Socks-studio.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7-06-30. Retrieved 2017-04-03.
- ^ "Adriano Spatola e la poesia concreta: Zeroglifico (Sampietro, Bologna 1966)" (PDF). Archiviomauriziospatola.com. Retrieved 2017-04-03.
- ^ The section Newspoems 1965-71 in Themes on a Variation, Manchester 1988, pp.63-112
- ^ A Humumunts, Tom Phillips, 1966-2016
- ^ "Reading space in visual poetry", Writing Technologies, Vol.4 2012, pp.75-106
- ^ Spatial Form, Mario Petrucci, 2004
- ^ Writing In Educa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Writers in Education, issue 40 (2006), pp.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