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学生服务中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尔斯鲁厄的大学生服务中心

大学生服务中心(德語:Studentenwerk,在巴登-符腾堡柏林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普法尔茨图林根汉堡称作Studierendenwerk)是德国专门负责大学生社会、经济和文化利益需求的机构。其创立早期只是学生性质的自助服务组织,如今已由各联邦州正式依法设立,并且大多属于公法机构德语Anstalt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目前,德国共有58家大学生服务中心,由各联邦州划定它们应负责的高校及城市范围。各服务中心的规模相差悬殊,雇员人数从11人到790人不等,服务覆盖的学生数也由1,300到125,000人不等。各地的大学生服务中心由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Deutsches Studentenwerk,DSW)统一管辖。

历史

[编辑]

最早的大学生服务中心成立于一战之后。因战争和通货膨胀,很多大学生一贫如洗,无钱支付学业。1921年7月,各地的学生自助组织和学术帮扶机构,在埃尔朗根举行的第四届德国学生大会上,合并成立了注册组织——德国学生团体经济帮扶组织(Wirtschaftshilfe der Deutschen Studentenschaft e.V.)。在随后十年的政局变更中,学生自助组织和学术帮扶机构间的分歧日益加深,其结果是在1929年,此注册组织更名为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Deutsches Studentenwerk e. V.,缩写:DSW)。

随着纳粹德国的兴起,1933年之后,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以帝国大学生服务中心(Reichsstudentenwerk)之名成为一家直属帝国中央的公法机构,隶属于新成立的帝国大学生领导体系德语Reichsstudentenführung,一切行动服从纳粹德国的政治纲领;而各地方的大学生服务中心则降级为听命于上级的分支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帝国大学生服务中心随之瓦解。在联邦德国,各地区的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多以注册组织或基金会的形式纷纷重建。1950年,各地大学生服务中心重新成立了一个上层联盟,并于1956年冠以旧名“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Deutsches Studentenwerk e. V.)”。从1957年起,根据洪内夫模式德语Honnefer Modell(《联邦教育促进法德语BAföG》的前身),大学生服务中心被委托负责推进全面的学生学业资助计划;同时从1960年起,学生宿舍陆续兴建。因为这两项事务越来越需要大量来自社会各界的投资,大学生服务中心渐渐失去了作为学生自助服务组织的角色。当时的德国学生团体联合会德语Verband Deutscher Studentenschaften和联邦德国校长联席会议德语Hochschulrektorenkonferenz联名要求(重新)加强学生团体和各高校对大学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不过,随着70年代初《联邦教育促进法》助学金(BAföG)的引入,大学生服务中心仍几乎成为一家公法管辖下的机构。

民主德国没有大学生服务中心。食堂和宿舍代之由高校自行管理。两德统一之后,东德地区便以西德为参照,重建了大学生服务中心,并同为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成员。在这批新机构的成立中,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一度致力于为大学生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因此,在东德地区大学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委员会里,学生通常可占到委员席位的半数。

职责

[编辑]

当今,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实际工作范围主要涵盖了:

  • 学生宿舍运营和管理;
  • 根据《联邦教育促进法》发放助学金(BAföG)并处理其他相关事宜(例外: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联邦教育促进法》助学金发放处属于各高校);
  • 学生心理咨询、社会咨询以及法律咨询;
  • 提供贷款和社会援助;
  • 为为人父母的学生提供儿童照料;
  • 文化服务。

法律形式、资金来源和组织形式

[编辑]

大学生服务中心的企业实体法律形式德语Rechtsform通常是公法机构。它们是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机构,在形式上独立于各高校。但因其工作对教育领域产生影响,故亦受《联邦高等教育法》或单独的《大学生服务中心法》等联邦州法律辖制。

大学生服务中心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州政府(少部分来自联邦政府)、所有学生必须缴纳的社会费德语Sozialbeitrag(又称学期费)、以及服务中心自身的经营收入(如食堂收入、房租收入)。

依照《联邦教育促进法》发放助学金(BAföG),是一种直接的、针对个人的学业资助。与之相应,大学生服务中心本身的运营因为受到了国家资助,所以对学生们来说,属于一种间接的学业资助。

大 学生服务中心由专门的全职经理领导,但重大议题仍须经由一个志愿组成的名誉委员会(董事会)商议决定,此委员会也负责监督服务中心的整体运营。委员会的成 员组成视各州情况有所不同,主要有相关高校代表、学生团体代表、大学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代表、州政府代表以及相关外界人士。

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

[编辑]

全德58家大学生服务中心皆从属于一个全国性的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Deutsches Studentenwerk e. V.)。一方面,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促进各地服务中心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并为它们的工作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也是 大学生们社会政治利益的代表。从1952年起,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开始进行三年一度的关于“学生经济和社会状况”的调查,在很大程度上为德国大学生社会政 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位于首都柏林。2012年1月1日,比勒费尔德大学前校长、德国教育经济学家、教育规划家迪特尔·蒂默曼德语Dieter Timmermann开始担任主席[1]

国际比较

[编辑]

世界各国为大学生提供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方式花样繁多。但类似德国的大学生服务中心这样与大学分离、自成一家的服务机构还是非常少见。这里提到的服务范围,尤 其是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的运营管理,在很多国家都由各高校自行负责。此外,部分国家的学生宿舍,也由学生代表组织负责运营管理。

法国的情况和德国类似,也有一个独立于高校的机构(国家与大区大学与学业事务中心)负责运营食堂、宿舍等等事务,但它并非各地独立机构的联合体,而是统一组织建立的。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

文献

[编辑]
  • Albert von Mutius德语Albert von Mutius: 《大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enwerke)》,Flämig等(发行):《科学法律手册(Handbuch des Wissenschaftsrechts)》(第二版),柏林,1996,ISBN 3540611290, 601-630页
  • 《1921-2001:八十年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1921-2001. 80 Jahre Deutsches Studentenwerk)》,波恩/柏林,2002,(全文(德文)
  • 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发行):《在同一个屋檐下对话: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变迁(Dialog unter einem Dach. Studentenwerke im Wandel)》 (长期担任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秘书长Horst Bachmann辞职演说的纪念文集),波恩,1997

引用

[编辑]
  1. ^ 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2011年12月1日新闻稿(德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2年12月27日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