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
太師 | |||||||||
汉语名称 | |||||||||
---|---|---|---|---|---|---|---|---|---|
繁体字 | 太師 | ||||||||
简化字 | 太师 | ||||||||
| |||||||||
越南语名称 | |||||||||
國語字 | Thái sư | ||||||||
汉喃 | 太師 | ||||||||
朝鲜语名稱 | |||||||||
諺文 | 태사 | ||||||||
汉字 | 太師 | ||||||||
蒙古语名称 | |||||||||
傳統蒙文 | ᠲᠠᠢᠱᠢ | ||||||||
西里尔蒙文 | Тайш | ||||||||
满语名称 | |||||||||
满文 | ᡨᠠᡳᡧᡳ | ||||||||
穆麟德转写 | taiši |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历史
[编辑]殷纣之时,箕子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周成王时,周公旦始居之。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周公薨,毕公代之。 又周朝,太师与太保、太傅合称“三公”。汉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复置太师官,而孔光居焉。汉东京又废。献帝初,董卓为太师,卓诛又废。魏世不置。晋因為避景王司馬師之諱,將太师改置為太宰,晉武帝以安平王司马孚為太宰[1]。而據《唐六典》說法,太師等「師傅之官」在漢哀帝與漢平帝時列於「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之上,稱為「上公」,之後在後魏(北魏、東魏、西魏)時,與太傅、太保合稱「三師」[1]。北周時又改稱回「三公」,至隋唐又稱為「三師」[1]。
元史百官志曰“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正一品,银印,以道燮阴阳,经邦国。有元袭其名号,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国王置太师一员。太宗即位,建三公,其拜罢岁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职常缺,而仅置太保一员。至成宗、武宗而后,三公并建,而无虚位矣。”
明史、清史稿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師,朝鮮王朝改稱大師。越南李朝、陳朝亦設有太師官職。
历代太师
[编辑]中國
[编辑]- 商
- 周
- 晋
- 楚
- 两晋南朝
- 十六國
- 北魏:車路頭(贈)、宗爱、常英、冯熙、馮誕(贈)、元勰、元懷(贈)、元雍、元继、胡國珍(贈)、元继、爾朱榮、元欽(贈)、爾朱代勤(贈)、爾朱新興(贈)、元肃、高歡、元欣、高歡、高樹生(贈)、楊椿(贈)、高肇(贈)、元悅(贈)、元谌、高猛(贈)、李延寔(贈)、元彧(贈)、元顥(贈)、元徽(贈)
- 東魏:元諶、元坦、高盛(贈)、胡僧洗(贈)、高乾(贈)、高昂(贈)、元暹(贈)、高永樂(贈)、厙狄干、尉景(贈)、孫騰(贈)、胡寧(贈)、婁昭(贈)、元樹(贈)
- 西魏:长孙稚、元欣、念賢、贺拔胜、宇文泰、宇文觉
- 北齊:斛律金、韓軌(贈)、潘樂(贈)、司馬子如(贈)、可朱渾元、高演、高淯(贈)、高湜(贈)、高浟、高岳(贈)、段韶、贺拔仁、高湝、高琛(贈)、婁叡、高湝、高潤、高長恭(贈)、高凝(贈)
- 北周:李弼、宇文護、賀蘭祥(贈)、于謹(贈)、宇文顥(贈)、宇文導(贈)、尉遲迥、宇文招、宇文賢、宇文贊、楊忠(贈)
- 唐
- 后梁
- 后汉
郭谨(检校)
- 后周
- 吴
- 前蜀
- 南唐
- 北汉
- 宋
赵普 赵元佐 赵元俨 韩琦 富弼 文彦博 赵颢 赵佖 蔡京 童贯 郑绅 赵俁 趙偲 秦桧 韩世忠 杨存中 张俊 史浩 吴益 赵伯圭 韩侂胄 史弥远 郭师禹 杨谷 杨石 郑清之 赵与芮 贾似道 張堯佐(赠)
- 金
完颜宗磐 完颜宗干 完颜宗弼 完颜宗贤 完颜勖 徒单恭 温都思忠 张浩 徒单克宁 胡沙虎 崔立
- 元
月赤察儿 阿剌不花 脱儿赤颜 阿撒罕 铁木迭儿 伯忽 按塔出 燕帖木儿 马札儿台 脱脱 汪家奴
- 天完
- 明
李善长
张辅
张懋
朱永
张鹤龄
徐光祚
郭勋
朱希忠
徐文璧
张居正
魏良卿
“朱寿”(明武宗朱厚照自封太师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大庆法王)
- 南明
- 清
蒙古
[编辑]捏坤太师 木华黎 孛罕 烏林台巴達 馬哈木 阿魯台 脫歡 也先 阿失帖木兒 毛里孩 孛來 癿加思兰 亦思马勒 亦不剌
越南
[编辑]- 丁朝
- 李朝
梁任文 李道成 黎文盛 陳度 張伯玉 牟俞都 李俞都 杜安頤
- 陳朝
- 黎初朝
- 莫朝
- 黎中興朝
- 西山朝
- 阮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