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慣用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慣用音
假名かんようおん
平文式罗马字Kanyōon

慣用音是指音讀日本漢字音)中不屬於與中國讀音有對應關係的吳音漢音唐音的任一類的讀音。來源一般是誤讀的約定俗成或者為發音方便而作的改讀。古代並無此說法,大正時代語言學研究進展後方有此概念。

讀白字

[编辑]

部分錯誤讀法(白字)約定俗成之後成為正式讀法,特別是按聲旁「讀半邊」。例如「輸(シュ)」誤讀為「ユ」,如「輸入(ユニュウ)」),相當於在中文中把「輸」讀為「俞(ㄩˊ,yú)」,「輸入」讀為「入」。又如「洗(セイ)」「滌(デキ)」「涸(カク)」「攪(コウ)」「耗(コウ)」「滞(タイ)」等字也發生誤讀:「洗滌(センジョウ)」(“先條”)、「涸渇(コカツ)」(“渴”)、「攪拌(カクハン)」(“拌”)、「消耗(ショウモウ)」(“消”)、「渋滞(ジュウタイ)」(澀滯,「交通堵塞」之意,讀作「澀」)。

難以分類的字音

[编辑]

有的漢字讀法明顯來自中國且廣泛使用,但無法歸入吳音、漢音、唐音的任一類。如:「茶」吳音「ダ」「ジャ」、漢音「タ」唐音「サ」「チャ」的讀法見於院政時代的字典『色葉字類抄』等,一般認為是漢音與唐音之間的時期流入的。此類字音可歸入慣用音。

多音字產生的混淆

[编辑]

漢字因不同的意義有時產生不同的讀法,如「」作「容易」解時讀「イ」,作「改變」解時讀「エキ」(漢音)或「ヤク」(吳音)。此種多音字有時導致讀音與意義的錯誤搭配。例如,「」作「疲勞」解時應讀「ヒ」,作「停止」解時應讀「ハイ」,但在「罷免(ヒメン)」等詞中並未讀「ハイ」而讀「ヒ」。此時對應於「停止」意義的「ヒ」讀法可歸入慣用音。

清濁混淆

[编辑]

漢音中鼻音聲母讀「バ、ダ、ザ、ガ」行音,吳音中疑母「ガ」行音。有的鼻音聲母字讀音基本同漢音或吳音,聲母卻清化,如「染(セン)」「昂、仰(コウ)」。同時也有「戟、撃(ゲキ)」這樣清塞音聲母讀濁塞的。

促音的脫落

[编辑]

有的入聲字促音脫落,變為舒聲。如「日本(ニホン)」的「」,本讀「ニチ」,入聲尾脫落變為「ニ」

入聲「フ」的變化音

[编辑]

漢字的-p入聲字在日本音中以「フ」結尾,依後接的字有不同變化,可變為長音「ユウ」/「オウ」等韻,如「甲子園(コウシエン)」「合成(ゴウセイ)」「入賞(ニュウショウ)」「集会(シュウカイ)」「法廷(ホウテイ)」等,亦可保留促音「甲子(カッシ)」「合戦(カッセン)」「入声(ニッショウ)」「集解(シッカイ)」「法度(ハット)」等。保留促音時,有的字「フ」尾變為「ツ」尾。例如「圧力(アツリョク)」「立面(リツメン)」「確執(カクシツ)」中的「圧(アフ)」「立(リフ)」「執(シフ)」。此種讀法可歸入慣用音。

慣用音的認定問題

[编辑]

以往,即使並非以上所列的明顯類別,只要是不合於吳音、漢音、唐音的任一類的,皆被歸入慣用音。近來對此做法有異見。如吳音的體系不明確,學者有時並不能排除某不規則讀法屬於吳音即將其歸類為慣用音。近來根據佛典的標記有人認為應將此類字復歸為吳音。另外有的讀音與有規則的讀法僅有清濁差別,因而被歸入慣用音。現有人指出日本漢字音與中國音的清濁對應並不嚴格,故不應拘泥於此做法。至今慣用音的認定仍存在諸多此類難題,不同的漢和字典因而有細微的差異。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