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笃会[编辑]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2月17日) |
原名 | Ordo Sancti Benedicti |
---|---|
命名缘由 | 圣本笃 |
成立時間 | 529年 |
創始人 | 聖本篤 |
創始地 | 蒙特卡西諾修道院[*] |
類型 | 天主教會 |
地址 | |
重要人物 | 聖本篤(創始者) |
机关刊物 | 普世教會 |
標語 | Ora et Labora |
網站 | 本篤會全球入門網站 |
本笃会(拉丁語:Ordo Sancti Benedicti)又譯為本尼狄克派,亦被稱為“黑修士”(得名于修會僧袍的顏色),是天主教的一個隐修会,是由意大利人圣本笃於529年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诺山所创,遵循中世紀初流行於義大利和高盧的隱修活動。其規章成為西歐和北歐隱修的主要規章。本笃会隐修院的象征是十字架及耕地的犁。另外,在不同地方的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路德會均有本笃会。
历史
[编辑]努西亚的本笃于约529年在意大利苏比亚科修建了一座修道院,后来又在卡西諾山等地陆续修建了另外十余所修道院。然而,并无证据显示他希望建立一个修道会,聖本篤準則要求各修道院间实行自治而非联合成修道会。约580年,卡西诺山被伦巴第人攻陷,僧侣们逃往罗马,这可能是本笃会传播开来的主要原因[1]。
10世纪时,法国克吕尼隐修院首先发起改革运动,称“重修本笃会”。11世纪初在法国第戎附近的熙笃旷野又有熙笃会产生,在法国查尔特勒山圣勃路诺创办有加多森会。15世纪-16世纪时,因会士到殖民地传教,该会的隐修性质逐渐消失。
会规
[编辑]圣本笃所订的会规共七十三章。非常生活化,照顾到祈祷、求知、劳动各方面,并提倡适度的灵修。会规规定会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财,一切服从长上,称此为“发三愿”。 本笃会会士每日必须按时进经堂诵经,咏唱“大日课”,余暇时从事各种劳动。会规要求祈祷不忘工作,视游手好闲为罪恶。后来该会规成为天主教修会制度的范本。本笃会传统重视教会音乐,今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本笃会修院仍保持这一传统。
本笃会规是要建立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藉着基督、在基督内、靠着圣神回归到上帝面前。这样规律的生活结构是为了要随时随地意识到天主的临在。而在团体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内在的改变,才能持守对基督的誓约。并借着对地方和人的恒常关系,来达成这个永久的盟约。
本笃会在中国
[编辑]1925年,美国本笃会的神父来到中国北京,创建辅仁大学。不久移交给圣言会负责,还在河南开封传教。1930年代退出中国。
参考文献
[编辑]- ^ Alston, Cyprian. Benedictine Order. 天主教百科全书 2.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07.
延伸閱讀
[编辑]- Dom Columba Marmion OSB, Christ the Ideal of the Monk – Spiritual Conferences on the Monastic and Religious Life (Engl. edition London 1926, trsl. from the French by a nun of Tyburn Convent).
- Mariano Dell'Omo, Storia del monachesimo occidentale dal medioevo all'età contemporanea. Il carisma di san Benedetto tra VI e XX secolo. Jaca Book, Milano 2011. ISBN 978-88-16-30493-2
外部連結
[编辑]- R Dom Luke Dysinger, The Benedictine Family Tre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本篤會:簡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本篤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天主教百科全書
- Confoederatio Benedictina Ordinis Sancti Benedicti, the Benedictine Confederation of Congregations
- Links of the Congreg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