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淑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淑一(1901年6月2日—1997年6月13日),又名伯仪守一桐园湖南善化县白箬铺桃林村(现为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淑一村)人,中国共产党柳直荀烈士之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生平

[编辑]

李淑一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肖聃(1881—1953)是前清秀才,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做过梁启超任司法部长时的秘书和代笔。建国后,毛泽东称李肖聃为“老师”,并在给李淑一的信中附笔问候先生。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到长沙也代父看望李肖聃。李肖聃与杨开慧之父杨昌济是留日同学。1920年初杨昌济逝世后,杨开慧随母亲及兄嫂护送父亲灵柩南归长沙,此后杨家生活各方面得到李肖聃照顾。杨开慧曾居住在李肖聃在长沙的居所,与李淑一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并通过李肖聃帮助,进入长沙福湘女中就学,和李淑一同住一间寝室。因李淑一长杨开慧几个月,故杨开慧称之为淑一姐,两人无话不谈。杨开慧思想进步,学习努力,生活朴素,为人豁达乐观。她不喜欢做礼拜,经常向李淑一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的道理,对李淑一的影响甚大。李淑一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今长沙市稻田中学)毕业。

后经杨开慧介绍与毛泽东的革命好友柳直荀相恋。柳直荀边读书边开展爱国青年运动,经常寄宣传材料给李淑一看,在其影响下,李淑一也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李淑一于1922年写的《怀友》诗: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负责湘区党的工作。柳直荀经常到清水塘去看望毛泽东与杨开慧,并向毛泽东汇报和请示工作。1924年10月30日李淑一与柳直荀结婚。1924年底,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养病,李淑一与柳直荀一起前往看望,感谢促成他俩成婚的毛泽东和杨开慧。1927年5月21日(当晚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柳直荀匆匆回家吃过饭后,告别妻子李淑一与一对儿女,赶到湖南省农民协会参加紧急会议,这一别竟成永诀。直至1932年柳直荀牺牲,夫妻二人再未见面。柳因革命离家后,李独自在家乡教书,养育儿女。1928年冬,柳直荀从上海寄来他30岁生日的照片,照片背后书唐诗二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1929年5月时任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的柳直荀又从天津寄来信,打算接李淑一和儿女赴津,不幸此照片和书信被当局查获(同时还查出写有唐诗的照片),李淑一以“著名共匪之妻”被捕入狱,关押在长沙司禁湾陆军监狱。李淑一后经柳、李两家的李肖聃和柳午亭多方营救被保释出狱,长期被监视居住。1930年杨开慧托人给李淑一捎信,要李淑一寄纸、笔、书及生活衣物给她。李淑一按杨开慧所嘱,将所需物品购齐,准备寄给杨开慧时,杨开慧被捕。杨开慧关押期间,李淑一冒着危险前去探视,并和父亲李肖聃一起想办法营救。杨开慧就义后,李淑一曾多次去板仓看望杨开慧的母亲,对杨老夫人说:“开慧牺牲了,我就是你的女儿。”

1933年夏季的一个晚上,李淑一听到传闻柳直荀牺牲了,精神恍惚不安,在梦中见到丈夫衣衫褴褛,血渍斑斑,不禁大哭而醒,连夜写下了一首《菩萨蛮·惊梦》:[1]

李淑一讲:“直荀殉难的消息,过去我只听到传言,一直没得到证实,直到1952年4月26日谢觉哉同志(时任中央内务部部长)给我回信,我才知道直荀是1932年在洪湖牺牲的。”

1941年李淑一担任湖南省立临时中学(一中)初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林觉民绝笔《与妻书》,朗读到:“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时,抑不住内心的酸楚而痛哭流涕,满堂几十个学生也由于受到老师的强烈感染而整整哭了一节课。[2]

1950年1月17日李淑一致信毛泽东,祝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并叙述了杨开慧牺牲的情景和李淑一本人在国统区20多年的情况。1950年4月18日,毛泽东回信。[3]:357 [4]

后来,毛泽东还让他的秘书打电话给李淑一在北京的儿子,询问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1954年3月2日毛泽东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询问李的生活工作情况[3]:475 [5]

同年,李淑一任湖南省第二届政协委员。1955年,李淑一因病半年没教书,毛泽东得悉后,又派人(杨开智)前去致以问候。

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的18首旧体诗词。当时在湖南长沙第二女中(长沙十中)担任语文教员的李淑一读后,回想起毛泽东在1920年代曾用“虞美人”词牌填过一首词赠与杨开慧[6],但李淑一只记得头两句,其余想不起来了。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信中谈了读毛泽东诗词的感想,并附上在1933年夏思念丈夫柳直荀的那首《菩萨蛮·惊梦》,还请毛泽东将当年赠杨开慧的《虞美人》全词抄赠给自己。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给李淑一写了回信,并赠《游仙》,即为蝶恋花·答李淑一[3]:527 [7]

1957年7月10日,李淑一与毛泽民妻子王淑兰,杨开慧的兄嫂杨开智、李崇德,以及湖南省民政厅的工作人员等一道,赴板仓祭扫开慧烈士墓在开慧墓前,李淑一献上鲜花和祭文 [8]

1957年12月17日,毛泽东致信李淑一。[9]李淑一收到这首《游仙》词后,她工作所在的长沙第二女中(长沙十中)的师生争相传诵。接着湖南师范学院的师生也知道了,他们想在校刊上发表,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请示。1959年毛泽东亲自复信同意发表,并改题为《蝶恋花·答李淑一》,去掉了原标题“游仙”二字。随后《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相继刊登,并迅速传到国外。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回韶山,在长沙蓉园接见李淑一和杨开慧的兄嫂杨开智、李崇德,并与李淑一同坐在一个长沙发上。毛泽东谈到他送《蝶恋花》词的经过时,他向在座的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介绍李淑一说:“她就是李淑一,开慧的好朋友。她把悼念直荀的词寄给我看,我就和了她这首《蝶恋花》词,完全是照她的意思和的。”随后,毛泽东留杨开智、李崇德和李淑一吃饭,亲自给他们敬酒夹菜,饭后合影留念。

长沙福湘女中解放后先后称为长沙第二女中、长沙第十中学。李淑一一直在该校任教,直到1959年9月退休(58岁),李淑一迁至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1959年9月22日李淑一给毛泽东主席写信,希望建国十周年大庆时到天安门观礼。毛泽东主席9月27日写了回信。9月30日接到中央统战部寄来的观礼请帖,李淑一实现了在天安门观礼的愿望。李淑一到北京生活后,毛泽东主席常托王海容看望李淑一。王海容和她母亲萧凤林都曾是李淑一的学生。

1961年6月,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蓉园接见,李淑一写了一首七言律诗 [10]

李淑一1962年2月任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1977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邓小平的关心下,1977年李淑一住进了国务院的“部长楼”。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1979年,在柳直荀烈士殉难处——监利县周老嘴心慈庵,修建了柳直荀烈士纪念亭。李淑一为纪念碑题写了碑文,文中详细叙述了烈士的生平事迹并写道:“极左败大业,遗骨楚江滨”、“团结戒自戕,江山血铸成”。

1997年6月逝世时,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等各界人士500多人参加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

家庭

[编辑]

李淑一、柳直荀的一双儿女,由李淑一拉扯长大,抚养成人。1949年后毛泽东给李淑一写过四封信,信中称赞李淑一“直荀牺牲,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极为佩慰”。

  • 女儿柳挹群:1945年毕业于蓝田国立师范学院音乐系。后定居美国
  • 儿子柳晓昂(1927年2月-2001年3月):195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后在国家计委工作。朱镕基总理于1998年在纪念柳直荀烈士诞辰一百周年时对烈士遗孤柳晓昂的评价很高:“我兄秉性仁厚,学业有成,勤奋工作而律己甚严,直荀前辈亦当含笑于九天之上。”

李淑一、柳直荀有6位孙子女。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李淑一后来这样回忆说:“(1957年春节)我就写信给毛主席,请他把送开慧的词写给我,作为纪念;并把我在1933年听说直荀牺牲,结想成梦,和泪填的《菩萨蛮》词一首,请毛主席指正……
  2. ^ “《蝶恋花·答李淑一》与李淑一”,新湖南网新闻频道. [201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3). 
  3. ^ 3.0 3.1 3.2 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书信选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ISBN 7-507-31480-4. 
  4. ^ 直荀牺牲,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极为佩慰。学习马列主义,可于工作之暇为之,不必远道来京,即可达到目的。肖聃午亭两位老先生前乞为致候。顺颂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八日
  5. ^ 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她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给以帮助也说得过去。请函询杨开智先生转询李淑一先生,请她表示意见。
  6. ^ 即《虞美人·枕上》,1994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1周年时,《人民日报》首次发表了这首词:“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7. ^ 淑一同志:
    惠书收到。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面。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此外,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你如见到柳午亭先生时,请为我代致问候。午亭先生和你有何困难,请告。为国珍摄!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8. ^ “惟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九年,一九五七年之七月十日,淑一谨荐鲜花香果之仪于老友杨开慧烈士之墓前曰:开慧老友,兹春共学,益我良多,死生契阔,遂及卅年,呜呼伤哉! 回忆大革命失利后,毛主席与直荀奔走四方,继续奋斗,君避板仓,我授徒省垣,各以路远儿牵,莫由谋面,共诉衷情。一九三0年红军退出长沙后,君以书来,嘱寄楮墨,我已购就,准备付邮,不意何逆猖獗,致君囹圄,消息传来,友朋惊悼,解救莫及,遂罹斯难,自君牺牲,怀念至今,呜呼伤哉! 近接毛主席来讯,念君思君,作词悼君,嘱我暑假有暇代他亲来板仓奠扫君墓,获此良机,遂偿夙愿,今前来奠,恩义双重,老友有灵,当能鉴察。 解放九年来,毛主席领导六亿人民建设祖国,宏图大略,薄海同钦,匪特人困获苏,而且中国一跃而为世界之和平堡垒,老友闻之定当九泉含笑。 伯母年逾耄耋,神明犹强,姨母体君之意,与伯母朝夕相守,一至如今。毛主席关怀老人,供养无缺,开智崇德,晨昏定省,奉事惟谨。我亦岁时走谒,藉慰老人,吾友安居泉下,冀勿萦念。此次同来奠扫者,君之兄嫂开智、崇德、弟妇淑兰及君之老友范涫、杨文俊。板仓北望,景物依然,旧谊犹新,人天两隔,呜呼伤哉!尚飨。”
  9. ^ “淑一同志,给我的信及祭文均已收到,迟复为歉,寄上五百元聊佐菽水,勿却,不久可能去你那里,可谋一晤,顺祝教礼。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10. ^ “忆昔长沙识伟姿,重逢已是盛明时。卅年事业惊环宇,四海人民仰导师。话到忠魂弥恳挚,暖如朝日更温慈。九霄杨柳春常在,附骥深惭蝶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