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东
梁园东(1901年—1968年),原名佩衮,字公宇,1927年改名园东。山西忻县人。民国与共和国时期历史学家,教育家。
生平
[编辑]1916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任教师,并秘密组织共产党在山西省的活动。
1927年,蒋介石发起“清党运动”。阎锡山也成立“清党委员会”。梁园东逃到上海避难。从此脱离共产党组织。
到达上海后,先后在上海劳动大学、浦东中学、大东书局任职,最后在大夏大学出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犯上海。随大夏大学西迁抵达贵阳。
1940年,因不满国民党当局查禁自己所创办的刊物,离开大夏大学,前往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任教。
1943年,因与校方产生矛盾,随即前往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
1944年,因聘期已满,前往武汉大学任教。
1946年8月,随武汉大学由乐山迁回武昌。
1947年5月30日夜,国民党当局镇压武汉大学学生发起的“和平促进会”。随后在次日凌晨,梁园东、缪浪三、金克木等武汉大学教授与数十名学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另有三名学生死亡。此为“六一惨案”。经过多方营救,梁园东等人获释。[1]
1949年,主持成立“武汉史学会”。
1950年8月,接受山西大学校长邓初民的邀请,返回太原,担任历史系教授兼师范学院院长。
1953年,山西大学解体。出任山西师范学院院长。
1956年,担任九三学社太原分社主任委员。
1957年末,在“反右”运动中被打为右派。降级撤职。只保留山西省政协常委的身份。
1960年,摘掉右派帽子,恢复原级。在此前后患上半身不遂,右手无法写字。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返回家乡。
1968年初,突发脑溢血,于1月30日在忻县医院逝世。
1978年4月25日,山西省政协和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联合为梁园东举行追悼会。
学术成就
[编辑]译介西辽史
[编辑]俄国学者布莱资须纳德(Bretschneider)于1888年以英语出版《中世纪研究》(Mediaeval Researches From Asiatic sources)一书。其中的一部分介绍了西辽史料。梁园东将该书中关于西辽的部分译成中文,并搜集前人研究成果,详加注释。于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西辽史》一书。此书是近代中国学者研究西辽史之始.[2]
社会史论战
[编辑]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中国学术界对于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具体形态、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论战。在此期间,梁园东与陶希圣、郭沫若等人展开了论辩,提出了“农村商业社会说”、“历史发展各阶段论”、“古史分期说”等学术观点。
编篡历史教科书
[编辑]梁园东从事教学30余年,编有《初中本国历史教本》(1930年大东书局出版)、《外国史》(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本国现代史》(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中国政治社会史》(1954年上海群联出版社出版)。
著作
[编辑]梁氏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以下仅列出近年来重新出版的著作。其余著作可参见朱晓凤:《梁园东先生年谱》,载《梁园东史学成就述论》,2018年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梁园东史学论集》,三晋出版社2017年版。
- 《西辽史》,(俄)布莱资须纳德著;梁园东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 《中国政治社会史》,三晋出版社2017年版。
- 《中国社会发展论集》,三晋出版社2017年版。
- 《中国原始时代的图腾氏族》,三晋出版社2017年版。
参考文献
[编辑]- ^ 姚奠中. 梁园东传略. 晋阳学刊. 1984年第5期: 第61页. doi:10.16392/j.cnki.14-1057/c.1984.05.015.
- ^ 朱晓凤. 梁园东史学成就述论.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年: 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