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紀念碑
民主紀念碑(泰語:อนุสาวรีย์ ประชาธิปไตย),位於泰國的首都曼谷之巴差鐵巴黛路(Pracha Thipatai)、的通路(泰语:ถนนตีทอง,皇家轉寫:Thanon Ti Thong,又名打金路)及拍喃五路中段(Ratcha Damnoen Klang)之間的一個公共紀念碑。即大致介乎皇家田及金山寺之間。
起源
[编辑]該紀念碑是為紀念1932年6月24日,暹羅發生政變導致由帝制變成君主立憲。策動該場政變的陸軍元帥:鑾披汶·頌堪要建設一座西化的紀念碑來像徵曼谷的西化。
事件
[编辑]2020年3月起爆發大規模反軍政府示威,示威者多次於民主紀念碑集會,爭取國家的民主及自由,而民主紀念碑則象徵民主,因此成為這運動中具代表性的地方。
設計
[编辑]當年建立這座紀念碑時,原居於此地的中國華僑居民及商店被驅逐,只有60天搬遷通知期。為了擴大拍喃五路中段,造成林蔭大道,需要砍伐數以百計的參天巨樹,引發日後一個嚴重的空氣混沌問題。
元素
[编辑]中心碑(圖一所示)為代表暹羅在1932年的憲法之雕塑,它的頂部之兩個黃金碗的表面被刻有一門砲臺。它被4個翼狀結構(圖二)象徵性地守衛著,代表暹羅的武裝力量:陸軍、海軍、空軍及警察,聯合策動了1932年的政變。
翼狀結構高24公呎,標誌著1932年 6月發生政變。中央砲臺為3公呎高,因為6月為暹羅的3月。初期有75門小炮臺圍繞著紀念碑,表示在佛曆2475年的政變。後來減為六門,表示鑾披汶·頌堪政權公報的政策:「獨立、團結、平等、自由、經濟及教育」。
兩臺翼狀的噴泉(圖三)的模樣,佛教像徵的蛇;主題:「軍隊爭取民主」(圖四)顯示軍隊作戰為民主。主題:「人民作主」(圖五)顯示一名士兵保護暹羅人。主題:「美好生活」(圖六)顯示代表了社會意識形態的軍事政權。一位市民坐成佛樣的姿態,持有劍和一臺天坪,代表軍隊和司法分別坐落在市中心,兩旁從左至右代表:體育、教育、佛教及藝術。代表運動為一位全裸男子推鉛球,完全是歐洲的產物。
民主紀念碑的細部
[编辑]-
圖一:中心碑
-
圖二:4個翼狀結構
-
圖三:兩臺翼狀的噴泉
-
圖四:主題:「軍隊爭取民主」
-
圖五:主題:「人民作主」
-
圖六:主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