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福德宮
25°05′29″N 121°30′11″E / 25.091374°N 121.503122°E
永平福德宮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臺灣臺北市士林區永倫里延平北路六段258巷70號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土地公 |
建立时间 | 乾隆廿八年(1763年) |
永平福德宮,又名三角埔福德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永倫里、社子國小校園內的土地祠,為臺北市政府同意學校與佔用校地的寺廟共存的首例。
沿革
[编辑]永平福德宮建於1763年 [1]。1901年,社子庄長陳歡瀾向台北廳提出設立分校申請,在此廟旁建立八芝蘭公學校社仔分校(今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國民小學)[2]。
原先廟身為小型的土地公廟,中臺灣、南臺灣的移民來此定居後,以該廟為精神上的寄託,生活安定後以建廟作為回饋,擴大廟身[3]。1983年改建為現代化建築 [4][5],占地面積為236.338平方公尺[5],位在社子國小後門[1][6]。
社子國小在1948年時學生數僅800多人,至1980年代已越4000人,校地陸續不斷徵收擴大[2]。教育局報准徵收鄰近1000多坪土地作為學校預定地[7],因此校方自1983年開始要求佔有校地的永平福德宮搬遷[5]。在1984年5月25日拆除期限前,社子出身的議員陳勝宏就去找市長楊金欉陳情[7]。同月23日,楊金欉指示教育局長毛連塭,暫緩拆除該廟[8]。
民政局於1995年表示永平福德宮缺乏成為古蹟的理由,無保存必要,教育局於是積極協調拆遷[5]。而廟方為了讓廟能夠久存,決議將該廟無償送給社子國小作為鄉土文化教材館[4][5][6]。1996年4月29日,時任市長的陳水扁在市議員陳政忠、陳正德、國代陳建銘、教育局長吳英璋、地方人士陪同下來廟地視察[6]。當日,陳水扁裁示收回廟宇做為市產,但由廟方繼續管理[4][5][6]。
此裁示創下臺北市政府同意學校與占用市產的寺廟能共存的首例[4][5]。同一年臺北市政府亦首次用《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保護珍貴老樹的理由來保存東門里福德宮[9]。陳水扁在1996這年陸續同意士林德和宮的重建[10]、保存了西寒寺[11]、臨濟護國禪寺[12]。
後來,臺北市政府停管處要在社子國小闢建停車場,規定社中街與延平北路六段258巷兩側要退縮3.64公尺以做人行道,但因人行道要避開永平福德宮,無緩衝空間。此問題受市議員陳政忠關心。市府都市發展局長許志堅在2008年3月26日到場了解後表示,決定人行道只做到廟身北側,之後從校園後門繼續開始做,朝打通巷道方式進行。[1]
圖集
[编辑]參考
[编辑]- ^ 1.0 1.1 1.2 錢震宇. 蓋停車場避廟 校園跑道撞 社子國小家長陳情 市府決定變更設計. 《聯合報》. 2008-03-27 (中文(臺灣)).
- ^ 2.0 2.1 陳志豪. 社子國小 百齡憶趣. 《聯合報》. 2002-04-14 (中文(臺灣)).
- ^ 牛慶福. 都會廣角鏡 梵音伴書聲 小小校園廟廟廟. 《聯合報》. 1998-06-11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4.3 陳榮裕. 社子福德宮佔用國小校地決定不拆收為市產. 《中國時報》. 1996-04-30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5.3 5.4 5.5 5.6 邱淑宜. 社子國子內福德宮 不拆 市長裁示 依法收回市產 做鄉土教學用 這個新鮮 教局擔心連鎖反應 大家照辦. 《聯合晚報》. 1996-04-29 (中文(臺灣)).
- ^ 6.0 6.1 6.2 6.3 沈長祿. 社子國小福德宮 鄉土教材館 市長勘查決定保存 順從民意又能收回市產. 《聯合報》. 1996-04-30 (中文(臺灣)).
- ^ 7.0 7.1 社子國小預定地被佔 限明天自行拆除建物. 《聯合報》. 1984-05-24 (中文(臺灣)).
- ^ 社子國小預定地建物緩拆. 《聯合報》. 1984-05-25 (中文(臺灣)).
- ^ 張仁豪. 老榕救了土地公廟 廟產位於公地 拆了擔心傷及老樹 地主同意出租 棘手問題一次解決. 《聯合報》. 1996-07-04 (中文(臺灣)).
- ^ 朱俊哲. 維護景觀 尊重民意 德和宮遷忠誠公園 暫停. 《聯合報》. 1997-09-12 (中文(臺灣)).
- ^ 龔招健. 陳水扁到富德公墓視察 嘉勉殯葬業務改革有成效 對西寒寺違建暫不拆除. 《中國時報》. 1996-08-31 (中文(臺灣)).
- ^ 劉永嘉. 護國禪寺保住了 陳水扁勘察後決定提報列為古蹟 一併納入中山一號公園內. 《中國時報》. 1996-09-0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