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名琛
葉名琛 | |
---|---|
大清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士兩廣總督 | |
爵位 | 一等男爵 |
籍貫 | 湖北漢陽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雲珍,号崑臣 |
出生 | 嘉慶十二年(1807年) 大清湖北漢陽 |
逝世 | 咸豐九年(1859年) 英属印度加爾各答威廉堡 |
親屬 | (弟)葉名澧 |
出身 | |
|
葉名
生平
[编辑]葉名琛父葉志詵愛好扶乩;葉名琛特建“長春仙館”(今應元路广州市第二中学附近),供奉呂洞賓、李太白二仙;又闢“長春藥圃”,種植草藥。
於道光五年(1825年)中副贡生[1],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取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陝西興安府知府[2],其後平步青雲,歷任山西雁平道、雲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江寧布政使、廣東布政使等官,道光廿七年(1847年)昇任廣東巡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與兩廣總督徐廣縉一同支持在鴉片戰爭後阻止英國人入廣州城運動,因此功封男爵;其後又因在廣東征討反清勢力,親自處決犯人,誅殺數萬反清勢力人士,成功消滅拜上帝會在兩廣剩餘勢力。當時因清朝上下排外氣氛高漲,屬於強硬派的葉名琛受到重用。咸豐元年(1851年),賞加太子少保銜;咸豐二年(1852年),升任兩廣總督;咸豐五年(1855年),加封為兩廣總督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咸豐帝要求其在廣「馭夷」,而葉名琛也在剛割讓的香港布滿眼線,但傳回消息通通報喜不報憂,與事實相差甚遠,得到的报纸登载的也是诸如“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俄国”“英军镇压印度兵乱不利”“法国在中英冲突中中立”等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消息。
叶名琛勤于吏事,属下忌惮其威重。当时天地会的山堂任取山名,这些山名不一定和山堂所在地吻合甚至不一定真实存在,叶名琛不知,得知有山堂自称“老万山”就令手下前去真正的老万山查看,结果一无所获;1854年天地会攻打广州时,叶名琛登五层楼令标兵出战,标兵骂道“每月得饷九钱,叫我送死吗?”顾自散去,叶名琛令闭关向敌军发炮才守住,后因英美法三国接到外交照会提供大炮、火药、粮米协助守卫广州、英美甚至出动舰队才平定事态;叶名琛又有杀良冒功之举,日杀数百人,一日杀三四百人就被认为少,1855年六至八三个月就杀七万五千人,被称为“刽子手”。叶名琛对待外国使者时傲慢,对照会仅以数语回复甚至不回复,为了彰显大国威仪,甚至不在总督衙门而在河边仓库接待英国公使包令。
咸豐六年(1856年)9月10日,亞羅號事件爆發,英国領事巴夏禮(Harry Smith Parkes)啟書責難;葉名琛釋放被捕的十三名水手,但堅持無歉可道,引發第二次鴉片戰爭。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英国海軍上將邁可爾·西摩爾率領3艘英艦穿越虎門,葉名琛不顾战事,连续两天亲自去校场看乡试马箭,下令廣東水師後撤,亦不准開炮還擊。24日英國軍艦轟擊廣東南郊鳳凰崗砲台,砲台守兵奉令走避,炮旋即被毀。25日英軍連連攻陷海珠砲台以及商館一帶,並佔據城外全部的防禦工事,直逼廣州城。26日葉名琛關閉粵海關中斷貿易,调集乡勇团练制造声势。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名琛“危坐二堂,绝无惧色”。29日,英军攻入城内,因人少,抢掠督署后退出,葉名琛正在上香,免于被俘,向朝廷奏称“大捷”,又纵粤民火焚城外各国商馆及洋行,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亦遭劫。
咸豐七年(1857年),巴夏禮請遣大軍。当年9月,英法聯軍抵達廣東,叶名琛因被错误新闻误导,以为英军只是虚张声势,打算拖延到英军自己走,且迷信称“过了十五日必无事”;十一月,英法联军攻陷廣州,據守河南地區各炮台,要求葉名琛十天內出面談判。十二日,聯軍發出最後通牒。十四日,聯軍占領廣州,葉名琛逃到廣州副都統雙禧的衙署內,被擒获,解往停泊在香港的軍艦“無畏號”,薛福成譏他“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3][註 1]他曾聲言“欲面見其王以理論”,並且自備糧食,恥食敵粟。《香港紀事報》載:“偶然有人上艦,都向葉脫帽致意,他也欠身脫帽還禮。”
叶名琛屡次奏捷甚至自称击毙了东印度及中国舰队司令西馬糜各厘(即迈可尔·西摩尔),当广州失守的消息传到京城,咸丰帝大惊。
48天後,“無畏號”駛離香港。英国人将其送往印度加爾各答,暫被囚禁在威廉堡,後遷往托里貢的住宅,日誦《呂祖經》不輟,因在作书画时被劝不要书写真名落人话柄而落款“海上蘇武”。他继续关注时事新闻,按时作息,清早即要人给他读报听[4]。1859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得知晋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无望后,决定绝食,至三月初七戌时(4月9日),死於囚所,终年52岁,據悉是自備糧食盡空後絕食而死。英國人將他的遺體運回中國[5]。他的一些文件今封藏於英國國家檔案館。當時薛福成在日記沉痛表示:“英人初志在得入城見大吏,借以通隔閡、馭商民;乃粵民一激再激,葉相復一誤再誤,使拱手而有粵城。……益知中國易與,遂糾法、俄、美三國兵船北上,駛入大沽,阻我海運,立約而還。……粵民激于前此大府議和之憤,萬眾一辭,牢不可破,必阻其入城一事以為快,屢請屢拒,紛紜者二十年;而大沽之失,天津之約,皆成于此;由今觀之,甚無謂也。”
其弟葉名澧官至內閣侍讀,聞兄喪,不久即病死[6]。
诗作
[编辑]其一
[编辑]- 镇海楼头月色寒,将星翻作客星单。
- 纵云一范军中有,怎奈诸君壁上看。
- 向戎何必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
- 任他日把丹青绘,恨态愁容下笔难。
其二
[编辑]- 零丁飄泊歎無家,雁札猶傳節度衙;
- 門外難尋高士米,斗邊遠泛使臣槎。
- 心驚躍虎笳聲急,望斷慈烏日影斜;
- 惟有春光依舊返,隔牆紅遍木棉花。[7]
注釋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来源
[编辑]- 《清史稿》
相關書目
[编辑]- 黃宇和著,區珙譯:《兩廣總督葉名琛》(北京:中華書局,1985),上海:上海書店,2004 ISBN 7-80678-096-3
外部連結
[编辑]- 葉名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清朝政府 | ||
---|---|---|
前任: 徐廣縉 |
兩廣總督 1852年9月7日-1858年1月26日 |
繼任: 黃宗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