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道德怀疑主义[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德懷疑主義(英文:moral skepticism)是後設倫理學當中的一種主張:「沒人有道德知識」。許多道德懷疑主義者也提出模態的主張:「道德知識不可能成立」。道德懷疑主義者包括大卫·休谟约翰·莱斯利·麦基[1]麥克斯·施蒂納弗里德里希·尼采、Richard Joyce[2]、Joshua Greene、Richard Garner、Walter Sinnott-Armstrong[3][4],和James Flynn。嚴格而言,Gilbert Harman支持道德相对主义[5],而不是道德懷疑主義;然而,他已經影響了一些當代道德懷疑主義者。

類型

[编辑]

主要有三個類型[6]

  1. 道德錯誤理論(英文:moral error theory)或道德虛無主義(英文:moral nihilism)
  2. 知識論的道德懷疑主義(英文:epistemological moral skepticism)
  3. 非認知主義(英文:non-cognitivism)或表達主义(英文:expressivism)或情緒主義(英文:emotivism)

三類皆有相同結論:(a) 人永遠不是證成地相信任何道德主張(「X是道德上好的」、「某行為Y是道德義務」),並且(b) 人永遠不知道任何道德主張是正確的;但各類道德懷疑主義有不同的論證。

道德錯誤理論

[编辑]

道德錯誤理論者認為我們不知道任何道德主張是正確的,因為

(i) 所有道德主張都是錯的;

(ii) 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道德主張都是錯的」;

(iii) 假如我們有理由否認某主張,那麼我們並不是證成地相信這主張,因此我們並不是證成地相信任何道德主張。

知識論的道德懷疑主義

[编辑]

知識論的道德懷疑主義者認為我們並不是證成地相信任何道德主張,並且他們對(i)是否正確採取不可知的態度。知識論的道德懷疑主義包括「皮浪式道德懷疑主義」和「教條式道德懷疑主義」。

皮浪式道德懷疑主義者認為,我們並不是證成地相信任何道德主張,由於「相信任何道德主張是正確或錯誤的」是不理性的。因此,除了對(i)是否正確採取不可知的態度之外,皮浪式道德懷疑主義者還否認(ii)。

對比起來,教條式道德懷疑主義者肯定(ii)並引用(ii)作為理由支持我們並不是證成地相信任何道德主張。

非認知主義

[编辑]

非認知主義認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任何道德主張是正確的,因為道德主張不可能是正確或錯誤的(道德主張無法以「是否正確」來描述,或道德主張並沒有所謂的「是否正確」的性質)。 相反地,道德主張可能是命令(例如,「不要偷竊!」),或道德主張可能是情緒的表達(例如,「偷竊是糟糕的!)或支持態度的表達(例如,「我相信應該要說實話。」)。

表達主義者認為,當某人說某事「不道德」時,他並未論及此事的對錯;人們提出道德判斷時,僅是表達情感,而非陳述事實。某些表達主義者認為,人們並不是在描述行為、動機,和政策中具有的道德特徵,而是在發洩情緒,或是指揮他人以某些方式行動,例如,當我們譴責酷刑時,我們表達反對和厭惡、抗拒,並鼓動他人一同譴責。[7]

相關條目

[编辑]

註腳

[编辑]
  1. ^ Mackie, J. L. (1977). Ethics: Inventing Right and Wrong, Penguin.
  2. ^ Joyce, Richard (2001). The Myth of Mor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 Sinnott-Armstrong, Walter (2006a). "Moral Skepticism",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dward N. Zalta (ed.). (lin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Sinnott-Armstrong, Walter (2006b). Moral Skepticis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 Harman, Gilbert (1975). "Moral Relativism Defended," Philosophical Review, pp. 3–22.
  6. ^ Moral Skeptic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15-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7. ^ Landau, Russ Shafer (2010). The Fundamentals of eth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32086-2. p. 292

延伸閱讀

[编辑]
  • Butchvarov, Panayot (1989). Skepticism in Ethic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Gibbard, Allan (1990). Wise Choices, Apt Feeling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Harman, Gilbert (1977). The Nature of Moral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Joyce, Richard (2006). The Evolution of Morality, MIT Press. (link)
  • Lillehammer, Halvard (2007). Companions in Guilt: arguments for ethical objectivity, Palgrave MacMillan.
  • Olson, Jonas (2014). Moral Error Theory: History, Critique, Def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Annas, Julia (2011). Intelligent Virtu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Annas, Julia (2001). "Moral Knowledge as Practical Knowledge",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y 18(2).
  • Stichter, Matt (2007). "Ethical Expertise: The Skill Model of Vitue",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10(2).
  • Tsai, C. (2016). "Ethical Expertise and the Articulacy Requirement", Synthese.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