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遣支艦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日本帝國海軍
官衙
海军省
軍令部
艦政本部
海軍航空本部日语海軍航空本部
外局等列表
地方組織
鎮守府
警備府
要港部
艦隊
聯合艦隊
北東方面艦隊
中部太平洋方面艦隊
南東方面艦隊
南西方面艦隊
第十方面艦隊
支那方面艦隊
海上護衛總司令部
海軍總隊
其他作戰部隊
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
海軍陸戰隊
主要機關
學校列表
歷史與傳統
日本海军历史
日本海軍軍服
其他
階級列表
艦艇列表
兵装列表

遣支艦隊(日语:遣支艦隊けんしかんたい Kenshi Kantai ?)是旧日本海軍的一种舰队编制,主要在中国的近海及内河活动。当时日本普遍称呼中国为“支那”,故有此名。

第一次编成

[编辑]

1917年12月,日本海军设立第7战队,驻留上海。1918年8月10日,第7战队(时辖防护巡洋舰千歲炮舰宇治日语宇治 (砲艦・初代)鸟羽日语鳥羽 (砲艦)伏见日语伏見 (砲艦)隅田日语隅田 (砲艦)嵯峨日语嵯峨 (砲艦))独立编为遣支舰队。1919年8月9日,遣支舰队又更名为第一遣外艦隊,继续以上海为基地,进行警戒。

中国方面舰队

[编辑]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发,日军开始紧急向中国增派军力。事变爆发时日军在华本有第一、第二遣外艦隊两支舰队编制,在此基础上两支舰队分别扩充为第三[1]第四艦隊[2]。1937年,以七七事变为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成立中國方面艦隊(日语:支那方面艦隊)以统一指挥在华海军兵力。1938年初日军在中国方面舰队旗下进一步建立第五艦隊投入中国战场。1939年11月15日,中国方面舰队下辖三支舰队改名为第一、第二、第三遣支舰队[3]

第一遣支舰队

[编辑]

由原第三舰队改名而来,继续以上海为基地,在长江流域活动。主力为驻扎在武汉汉口方面特别根据地队日语海軍根拠地隊陆战队,以及配备各式炮舰、用以确保长江流域安全的第11战队,此外还有若干驻留九江南京的地面部队。

1942年1月15日,汉口方面特别根据地队(简称汉口特根)降格为汉口警备队;1943年8月20日,第一遣支舰队全体降格为扬子江方面特别根据地队(简称扬子江特根)。部队虽然级别降低,但任务并没有变化,依旧是护卫武汉、九江、南京等据点的安全,确保长江航路的正常。战争末期扬子江特根的炮舰几乎损失殆尽,基本只进行陆战,直到战争结束。

1939年11月15日,改称时

[编辑]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编辑]
  • 宇治、安宅、势多、比良、保津、坚田、热海、二见、伏见、隅田日语隅田 (伏見型砲艦)
  • 附属:汉口方面特别根据地队、九江基地队

1942年7月14日,中途岛海战后

[编辑]
  • 宇治、安宅、势多、比良、保津、坚田、热海、二见、伏见、隅田
  • 附属:汉口警备队、九江警备队

历任司令长官

[编辑]
  1. 谷本馬太郎海军中将:1939年11月15日 -
  2. 細萱戊子郎海军中将:1940年11月15日 -
  3. 小松輝久日语小松輝久海军中将:1941年7月5日 -
  4. 牧田覚三郎日语牧田覚三郎海军中将:1942年2月14日 -
  5. 遠藤喜一海军中将:1943年3月9日 -(降格为扬子江特根时转出)

历任参谋长

[编辑]
  1. 堀内茂礼海军少将:1939年11月15日 -
  2. 一瀬信一日语一瀬信一海军少将:1940年10月15日 -
  3. 小暮軍治海军少将:1942年7月25日 -(降格为扬子江特根时转出)

第二遣支舰队

[编辑]

前身为第五舰队[4][5],改称后继续以广州为基地在华南进行活动。原本拥有着一个水雷戰隊的实力,太平洋战争前夕替换成了较弱的兵力。地面部队方面,原本下辖3个根据地队,1941年4月10日海南岛特别根据地队升格为警備府,脱离了舰队编制。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即占领了香港,广东方面特别根据地队转移到香港,并且舰队司令部直到日本战败为止也都设在香港。战争末期水面舰艇几乎完全损失,舰队大体以香港、厦门为中心进行地面行动。

1939年11月15日,改称时

[编辑]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编辑]

1942年7月14日,中途岛海战后

[编辑]
  • 嵯峨、桥立、鹎、鹊
  • 香港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 香港港务部、广东警备队
  • 附属:厦门警备队

1944年4月1日,战时编制制度改定

[编辑]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

[编辑]
  • 嵯峨、舞子、初雁
  • 香港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 香港港务部、广东警备队
  • 厦门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1945年6月1日,战败前夕

[编辑]
  • 舞子、初雁、第102号扫雷艇
  • 香港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 香港港务部、广东警备队
  • 厦门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 附属:满珠日语択捉型海防艦
    • 第314、327设营队

历任司令长官

[编辑]
  1. 高須四郎中将:(改称前)1939年9月29日 -
  2. 泽本赖雄日语沢本頼雄中将:1940年10月15日 -
  3. 新見政一中将:1941年4月4日 -
  4. 原清日语原清 (海軍軍人)中将:1942年7月14日 -
  5. 副島大助中将:1943年6月21日 -
  6. 藤田類太郎中将:1945年4月25日 -(战败)

历任参谋长

[编辑]
  1. 原忠一少将:1939年11月15日 -
  2. 安場保雄少将:1941年8月13日 -
  3. 小畑長左衛門少将:1942年9月1日 -
  4. 大熊譲少将:1943年10月19日 -(战败)

第三遣支舰队

[编辑]

原第四舰队[6][7],一直以青岛为基地在华北一带活动。改称时华北的水上作战活动已经告一段落,故此仅维持最小限度的水面舰艇。陆地方面,管辖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单独对青岛一带进行巡逻警戒。1942年1月15日,为了支援日军的南方作战,调走了部分陆战队兵力,青岛特根降格为警备队。1942年4月10日,舰队解散,剩下的兵力全部并入青岛警备队。青岛警备队直到战争结束为止都一直在山东一带活动。

1939年11月15日,改称时

[编辑]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编辑]

历任司令长官

[编辑]
  1. 野村直邦日语野村直邦中将:1939年11月15日 -
  2. 清水光美中将:1940年9月30日 -
  3. 杉山六藏日语杉山六蔵中将:1941年7月5日 -
  4. 河瀬四郎日语河瀬四郎中将:1941年12月26日 -(青岛特根降格同时转出)

历任参谋长

[编辑]
  1. 多田武雄日语多田武雄少将:1939年11月15日 -
  2. 金子繁治日语金子繁治 (海軍軍人)少将:1940年8月8日 -
  3. 緒方真記少将:1941年5月24日 -
  4. 大杉守一日语大杉守一少将:1943年8月20日 -(青岛特根降格同时转出)

注释

[编辑]
  1. ^ 豊田副武 2017,第48頁.
  2. ^ 豊田副武 2017,第47-48頁.
  3. ^ 戦史叢書,38巻,72-73頁『第四艦隊誕生の経緯と艦隊編制の改定』
  4. ^ 昭和14年11月21日(火)海軍公報(部内限)第3365号 p.33. 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语). 「官房機密第七〇五六號」
  5. ^ 昭和14年11月24日(金)海軍公報(部内限)第3367号 p.33. 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语). 「○旗艦變更 第二遣支艦隊司令長官ハ十一月二十二日旗艦ヲ妙高ヨリ鳥海ニ變更セリ|○将旗掲揚 第四艦隊司令長官ハ十一月二十二日将旗ヲ千歳ニ掲揚セリ」
  6. ^ 昭和14年12月1日(金)海軍公報(部内限)第3373号 p.6. 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语). 『○第四艦隊司令部宛郵便物ノ件 當艦隊司令部郵便物ニシテ第三遣支艦隊(舊第四艦隊)司令部宛ノモノト誤送スル向アリテ事務處理上支障尠カラザルニ付御留意相成度 尚當艦隊司令部宛郵便物ハ當分ノ間左記ノ通 佐世保 軍艦千歳 第四艦隊司令部(第四艦隊)』
  7. ^ 戦史叢書91巻432-435頁『三コ遣支艦隊の新編と第四艦隊の独立 ― 昭和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参考文献

[编辑]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中部太平洋方面海軍作戦<1> 昭和17年5月まで 第38巻. 朝雲新聞社. 1970年10月.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南東方面海軍作戦(1) ガ島奪還作戦開始まで 第49巻. 朝雲新聞社. 1971年9月.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大本營海軍部・聯合艦隊(1) ―開戦まで― 第91巻. 朝雲新聞社. 1975年12月. 
  • 豊田副武. 最後の帝国海軍 軍令部総長の証言. 中公文庫. 中央公論社社. 2017年7月. ISBN 978-4-12-206436-2. 
  • 秦郁彦編『日本陸海軍総合事典』第2版、東京大学出版会、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