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右方靈灰閣建築中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於香港仔海旁道石排灣道的東面交界的車路入口,正門入口牌坊有一對聯,上聯為「華屋歸山邱往古來今同一慨」,下聯為「春秋履霜露慈孫孝子有餘思」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簡稱香港仔墳場,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轄下第一所成立的墳場,位於香港香港島香港仔田灣之間一帶,總面積約為98,542平方米,車路入口位於香港仔海旁道石排灣道的東面交界,此外,可以經由貝璐道直達墳場比較上流的位置。墳場内設有土葬墓地、金塔地、骨灰龕位及骨殖龕位。

墳場正門入口牌坊有一對聯,上聯為「華屋歸山邱往古來今同一慨」,下聯為「春秋履霜露慈孫孝子有餘思」。其中上聯取自三國曹植〈箜篌引〉詩句「生在華屋處,零落歸山邱」,比喻浮華如生死般無常。下聯則大抵借用東漢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之名。[1]

歷史

[编辑]

1911年辛亥革命後,在香港社會上擁有高等地位的華人爭取有一個專為香港華裔永久性居民下葬的地方,香港政府遂於1913年6月16日在香港仔撥地,由一群華人自資興建墳場,墳場於1915年10月17日啟用。這群華人成立了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以便管理墳場,獲時任華民政務司出任主席。

1966年,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增設露天靈灰位,提供2,825個露天靈灰位,其後於1971年新建一座樓高兩層、提供1,584個靈灰位的靈灰閣,再於1973年新建一座樓高5層、提供4,498個的靈灰閣落成。

為了滿足公眾對靈灰龕位的需求,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於2011年向食物環境衛生署申請在香港仔墳場辦事大樓位置興建一座樓高6樓的靈灰閣,預計提供多達15,000個龕位。後者於同年4月批准,工程於2015年下半年完成[2]

下葬名人

[编辑]

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包括不少香港望族先人,例如鄧肇堅馮秉芬周壽臣傅老榕高可寧和名人如唐紹儀等。中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於香港逝世後,因為戰亂未能夠安葬於故鄉,結果也葬於此墳場。

圖集

[编辑]

參考注釋

[编辑]
  1. ^ 看破生死的教育路:陳穎文(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外部事務委員會主席)專訪 (PDF). 旭苿. 2021-03-31: 48–49 [2024-03-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香港仔墳場增萬五龕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星島日報》 2013年9月28日
  3.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w.facebook.com
  4.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w.facebook.com
  5.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w.facebook.com
  6.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w.facebook.com
  7. ^ 墳場研究 在香港 www.facebook.com
  8. ^ 維城觸蹟 HeritageFootprints.hk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www.facebook.com
  9.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www.facebook.com
  10. ^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www.facebook.com
  11.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w.facebook.com
  12.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www.facebook.com
  13.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w.facebook.com
  14.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www.facebook.com
  15.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www.facebook.com
  16. ^ 【亡妻逝世三周年】 每周探望歐陽珮珊 郭鋒靠自言自語重新振作. 明報周刊. 2020-07-03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七月九號,是歐陽珮珊離開人世的日子,三年匆匆過去,留下來的郭鋒生活如舊,可是沒有一刻不想起愛妻,每個星期他都到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那裡是愛妻的長眠之地,「帶束花去看一看,陪她說說話,順便和隔離鄰舍打聲招呼,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也令我感覺到珮珊仍然在身邊,將來這裡就是我的終點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w.facebook.com

參閲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