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驱郭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驱郭运动
驱郭风潮
浙江大学校史的一部分
日期1935年底至1936年初
地點
30°15′24″N 120°10′44″E / 30.25656°N 120.17879°E / 30.25656; 120.17879
起因
  • 学生认为校长郭任远对其响应一二九运动施加阻碍
  • 此前对校方管理之不满等
目標
方法占领校园,实行罢课
結果
  • 校长郭任远被撤换
  • 被捕学生获释且恢复学籍
衝突方
国立浙江大学学生

驱郭运动[1]也称驱郭风潮[2]是指1935年底至1936年初间国立浙江大学学生驱逐校长郭任远学生运动。在此期间,学生们认为校长郭任远对其响应一二九学生运动施加阻碍,加诸此前对校方管理之不满等因素,实行罢课,并驱逐校长。蒋介石于1936年1月21日亲自前往杭州处理学潮问题,并与师生代表进行对话。在这次会谈中,蒋介石最终决定撤换郭任远,并恢复了被开除的施尔宜和杨国华的学籍。郭任远离任后,竺可桢成为浙江大学的校长,自此长校至1949年。

背景

[编辑]

自1928年创立以来,浙江大学虽然是一所国立大学,但实际经费来源于浙江省财政厅代征国税后的拨款。然而,1931年1月废除厘金后,浙江省财政厅以无代收国税款项为由拒绝向浙大拨款。面对此情况,浙大向财政部、教育部请求解决方案,浙江省政府要求浙大经费由中央政府拨款,并由蒋介石协调,提出一半由浙江省支付,一半由中央政府补助。然而,实际上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仍然严重拖欠经费。1931年,校长邵裴子因不愿意加入国民党,并且由于经费问题遭到农学院师生冲撞,因此辞职。1932年3月,国民政府同意邵裴子辞职,指派与陈果夫陈立夫关系密切的程天放继任浙大校长。程天放在向国民政府追收拨款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于1933年被调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学生为此挽留程天放,并发表了《除程天放氏外,拒绝任何人长校》的宣言。然而,由于此举破坏了热河抗战之团结,引起了教育部的不满,程天放虽然不愿意前往湖北,但也决定服从大局离任。与二陈CC系关系密切的余井塘最初被认为是校长人选,但由于学生反对,陈立夫改为提名郭任远为校长人选。[3]

1933年6月农学院部分学生离校前合影

1933年3月,郭任远接任校长,国民党党部势力也开始渗入学校管理。面对经费问题,郭任远一方面继续向中央政府和省政府求助,另一方面对学校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削减行政费用。[3]他上任后立即对大一新生实施军事管理,并禁止办墙报《沙墙》。同时,他指责浙大学生胡乔木散发秘密传单,并要求其离校。[4]1933年6月,陈果夫向蒋介石提出要改组浙大农学院,结果许璇院长因“办事棘手”而辞职,引发了农学院教授总体辞职。在郭任远的管理下,学校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每个寒暑假都会开除大批学生。1935年,郭任远推行军事化管理以整顿学风,但所任用的军事教官却被竺可桢形容为“低薪阶级,资格甚差,不足以获得学生的尊重”。[3]

经过

[编辑]
校史博物馆陈列之浙江大学学生《驱郭宣言》

1934年10月25日,两名四年级学生与一名教师因网球场地使用问题发生言语冲突。两名教师以辞职威胁校长,导致学生被开除学籍。学生普遍同情被开除同学,在10月29日召开学生大会,并于10月30日到校长公舍请愿。面对学生抗议,郭任远校长被迫收回决定,并请辞离校。[3]学生们召开了“热烈欢送郭任远”大会,并在会议上对他进行了讽刺。浙大的教职员和教育部致电挽留郭任远,并斥责学生违反校规。[4]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5]六千多名学生走上街头,要求停止内战、收复东北、保卫华北。[1]浙江大学的文理、工程和农业三院的学生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响应了北平学生运动。[5]12月11日,浙江大学学生举行了游行,并决定在10天后前往南京请愿。[1]然而,12月20日北平学生运动被镇压后,浙大学生占领了校园,并实行了集体罢课。郭任远校长通知军警对学生进行镇压。[5]当天晚上,25名学生代表中的12名被便衣特务带走,导致浙大教师和学生对郭任远采取了抵制行动。[1]

1935年12月21日上午,浙大学生前往城站,被火车站方面拒绝搭乘火车。学生集体阻塞铁路,引起省政府的谈判,并承诺释放被捕学生。当天下午,学生发现校方张贴公告开除了两名学生运动领袖。学生寻找校长理论时,发现郭任远已经前往南京,导致学生交涉无果。[1]学生前往南京请愿前,校内的军警进入校园逮捕学生,已经激起了学生的愤怒。[2]学生检讨赴南京请愿情愿受阻,指责训育处职员和军事教官带路搜查。因此,学生将矛头指向了校长郭任远,并于1935年12月23日发布了《驱郭宣言》。校务因此中断,学校被学生会掌控。[3]

1935年12月28日,教育部电告学校各学院院长,以郑晓沧教务长为首组成临时校务委员会,校长将另行委派。[1]此后,郑晓沧出面下,学校当局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6]1936年1月21日,蒋介石亲自前往杭州处理学潮问题。[3]在浙大,他责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导。随后,他召集了学生会负责人,要求立即下令复课。然而,学生会负责人表示罢课是集体决定,个人无法改变,蒋介石遂要求召集全校学生进行训话。最终,郭任远被撤换,被开除的学生也恢复了学籍。[1]郑晓沧与学生代表商讨了复课的步骤。[6]

后续

[编辑]

郭任远离任后,竺可桢成为备受各方看好的浙大校长人选。浙江大学教务长郑晓沧陈布雷的胞弟陈训慈、蒋介石的亲信翁文灏以及陈布雷本人都推荐了竺可桢。然而,自成立以来,浙大多受蒋介石照顾,国民党党部的影响力很大,校长的任免多由CC系掌控。尽管如此,1936年2月,竺可桢得知执掌CC系的二陈并不受蒋介石信任。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此时余若不为浙大,谋明哲保身主义,则浙大又必陷于党部之手。”于是,竺可桢向蒋介石陈述了自己的条件:一是财政来源必须稳定;二是校长要有全权,不受政党的干涉;三是要给予他半年的时间来执掌学校。最终,竺可桢以这些条件接受了浙大校长的职位。[7]

驱郭运动改变了郭任远的人生轨迹,此后他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演讲,在耶鲁大学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等机构进行研究,直至1946年成为香港大学董事,并开始专注人类行为研究。[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谢鲁渤. 郭任远这个校长. 浙江大学前传.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2024-02-29]. ISBN 72130461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2. ^ 2.0 2.1 范今朝; 卢奂. 《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 234 期的两次出刊情况及史料价值——兼论 1935 年底浙江大学“驱郭风潮”的起因. 浙江档案. 2019, (10): 52-56. doi:10.16033/j.cnki.33-1055/g2.2019.10.017. 
  3. ^ 3.0 3.1 3.2 3.3 3.4 3.5 张静. 国立大学与国民政府—— 以抗战爆发前浙江大学校长更迭为主线的考察 (PDF). 抗日战争研究. 2016, (4): 43-57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19). 
  4. ^ 4.0 4.1 胡乔木传记编写组. 青年胡乔木在杭州 (PDF). 征途. 2017, (2): 31-34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29). 
  5. ^ 5.0 5.1 5.2 毛泽东秘书胡乔木青年时在浙江大学就读经历. CCTV. 2008-01-04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6. ^ 6.0 6.1 田正平; 潘文鸯. 郑晓沧与国立浙江大学 (PDF).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47 (3): 121-131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29). 
  7. ^ 张晓唯. 竺可桢日记里的民国大学秘史. 读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2009, (11): 89-98 [202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6) –通过凤凰网. 
  8. ^ Qian, Yanyan; Chen, Wei; Guo, Benyu. Zing-Yang Kuo and behavior epigenesis based on animal experiments. Protein & Cell. 2020-6, 11 (6). ISSN 1674-800X. PMC 7251013可免费查阅. PMID 29508279. doi:10.1007/s13238-018-0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