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黃永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永淮(1902年6月21日—1944年5月1日 )字泗先,號泗光,別名黃石夫四川內江安岳龍台鄉人,中華民國軍事人物。在豫中會戰中陣亡[1]

生平

[编辑]

1926年,黄永淮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1928年毕业後,擔任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团见习排长。1929年,警卫团扩编为警卫第1旅,黄永淮升任连长。1930年,跟隨警卫第1旅前往河南参加中原大战。1932年,所在部隊被改編為国民革命军第88师,並參與一二八事變。由於黃永淮作戰突出,1933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第3营营长,前往四川豐都縣駐扎。1934年,回到南京,並升任第524团团附。1935年,黄永淮被授予中校军衔[2]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由於國民革命軍作戰失利,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決定讓主力從上海市區撤退,並打算讓黄永淮率領部隊獨自在四行倉庫堅守,不料黄永淮在作战时左眼角被子弹射中,被送入宝隆医院抢救,其职由第262旅参谋主任谢晋元继任,堅守四行倉庫的任務也一併交付謝晉元[3]

黄永淮痊愈后,任中央训练团兵役干部训练班教育长、第31集团军高级参谋等职。1942年,调任第28集团军暂编第15军新编第29师副师长。期間黄永淮因病回家乡休养。1943年4月,病愈归队,1944年3月,新编第29师駐守许昌[2]

不久豫中會戰爆發,1944年4月29日,日军长野师团和秋山旅团進攻许昌。4月30日下午6时,日军攻入許昌。5月1日拂晓,黄永淮与师长吕公良率数百人突围,在許昌東南6公里的小于庄附近被日军工兵联队包围,吕公良阵亡,黄永淮被俘。日军將其押松至于庄时,黄永淮乘機用手枪击毙一名日军,最終黄永淮遭日軍處決。尸體被當地村民埋於于庄袁家祖坟旁[2]

1944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追赠黄永淮陆军少将军衔。1945年第二次中日戰爭結束,日本投降後,黄永淮被運回家鄉安岳龙台安葬。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黄永淮为革命烈士[2]。2002年9月,入祀台北圓山忠烈祠[4]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黃永淮. 《中国抗日将领英烈谱 下》 (何兰生编著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14 729页). 
  2. ^ 2.0 2.1 2.2 2.3 黃永淮. 《抗战英烈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著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17 第378页). 
  3. ^ 黃永淮. 《国殇志 中华抗日英烈录》 (刘晨主编 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3 第379页). 
  4. ^ 《碧血千秋 抗日阵亡将军录》. 胡博,王戡著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第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