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橋鄉
外观
黎橋鄉(黎礄鄉),是四川省鄰水縣和長壽縣(今重慶市長壽區)共管的一個鄉鎮,1954年3月9日全部劃屬鄰水縣。
道光年間鄰水縣有三十六場,其中仁和場、稱沱場均半屬長壽[2],仁和場駐地即黎家橋[3]。
1953年1月,長壽縣第七區(洪湖區)公所新設黎橋鄉。4月,黎橋鄉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3月9日,鄰水縣第五區(幺灘區)的稱沱鄉劃歸長壽縣管轄,長壽縣的黎橋鄉人民政府劃入鄰水具第六區(九龍區)公所領導,即兩縣共管的兩個場鎮互相交換,同時長壽縣萬順鄉第十四,十五,十六村(或有十七村[4]),花坪鄉第十七村,東風鄉第十村的王家小沖,一併劃歸鄰水縣黎橋鄉[5][6]。1956年1月16日,黎橋鄉併入人和鄉,黎橋鄉人民政府撤銷。
參考資料
[编辑]- ^ 雷志遠主編;中共四川省鄰水縣委組織部等編.《中國共產黨四川省鄰水縣組織史資料 1926-1987》.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08.第278頁
- ^ 道光十五年《鄰水縣志》卷之一市廛,第44頁
- ^ 黎家橋場:亦名復興場,人和場。以橋為界,長壽、鄰水各管一半。趕場日期為一、四、七。1953年劃給鄰水縣。1961年大洪河水電站建成,場被淹沒。「長壽縣集市變遷」,冉洪科,《長壽縣文史資料 第8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長壽縣委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第67頁
- ^ 「洪湖區概況:……1950年成立第7區,駐萬順場。轄永順、萬順、稱沱、三合4個鄉。1953年民主建政,改稱萬順區,4個鄉劃為12個鄉。1954年萬順鄉的14-17村劃歸鄰水縣,沙坪、黃印、麻柳等村劃歸江北縣,鄰水縣的祖壽堂、中灣、草堰、梅子等村劃歸治內。」《四川省地名錄叢書-四川省長壽縣地名錄》,長壽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1986,第188-198頁
- ^ 長壽縣沙坪鄉(即千盞鄉)全部、稱沱鄉第十村的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等4個小組劃歸江北縣十二區;稱沱鄉第十村的五、八、九、十等4個小組劃歸江北縣大灣鄉第五村;鄰水縣所轄的稱沱鄉全部劃歸長壽縣第七區;長壽縣黎礄鄉全部及花坪鄉十七村與東風鄉第十村的半個小組劃歸鄰水縣。(1954年3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府民密字第0098號】批覆)
- ^ 長壽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長壽縣情 資料彙編》.1988.12.長壽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