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東竹圍 (學甲區)
您提交的内容很可能并不适合维基百科。在2024年12月22日由Talimu0518 (留言)审阅。 在2024年12月22日由Talimu0518 (留言)审阅。最后由Talimu0518于22天前编辑。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12月11日由Talimu0518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12月8日由Talimu0518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11月18日由Jonathan5566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東竹圍是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在舊時的學甲十三庄隸屬於下社庄頭,也是47角頭中的聚落之一,其聚落在學甲慈濟宮代表選舉八區中的下角區。現代化行政區規劃上為屬學甲區新榮里境內,而此里在規劃成里時會以「新榮」為名,乃因二戰後初學甲多處於經濟蕭條情形,因而當時里民期許此地能有先民篳路襤褸的開墾精神,並又希望未來此地能更為朝氣蓬勃之意。[1][2]
地理位置
[编辑]整個聚落位於東陽國小的東北邊,四方位置約於舊稱「豬灶」的北邊,東邊範圍在中華路以西之地,北邊約在濟生路以南,南邊則位在建國路以北,以及民族路兩側,整個聚落在學甲鬧區的東稍偏南邊。[3][4][5]
聚落脈絡
[编辑]東竹圍的形成與謝姓先祖有深厚的關聯,並且,謝姓也在整個學甲的開發有極為深的發展淵源,然而來臺開墾的謝姓先祖卻各來自不同大陸祖地,謝姓在整個學甲地區的開發歷程中,主要有三位不同開基始祖,分別是:謝新凱、謝傑以及謝維良等三個先祖派別,並且這些先祖來學甲時所開墾的地區也皆不同。[6][7]
謝新凱其在大陸祖籍為福建福州府連江縣八都曾家楊景鄉,來臺主要開墾的地區在學甲市區的中社中角、中洲、七塊厝、過港仔等地區,而因謝姓在此庄頭的人口迅速增加,日後也因成為中社中角的大姓,故而此聚落便又有中角謝之稱。而在中洲庄落腳的謝姓族人,分別於中洲與過港仔兩聚落,此外,在中洲角頭的族人稱為中洲謝,另外在中洲過港仔的族人中多有些則入贅於邱姓氏族,也有部分進入平和里的學甲寮。最後為謝傑,其原祖籍地於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來臺時落腳於今日新達里的山寮以及瓦寮等地區開墾。[6][7]
東竹圍仔(Tang-tik-uî-á)開墾的先祖為屬謝維良派下,其祖先初先落籍為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城內金銀巷四角井(金魚巷),之後才又遷移到漳州府龍溪縣劉瑞堡二八都岑兜社(琴山),在第4世時來臺進行開墾,初來臺時的族人有謝勃、謝勝助、謝質、謝枝、謝當、謝漢臣等6兄弟,抵臺後即在學甲地區進行開墾,也因其兄弟總共有6人來此地開墾故,故而而後人稱為「謝六房」。6人在進入學甲之後首先是落腳於鄰近學甲市區的溪仔墘,因而實際上溪仔墘才是謝維良派在學甲開墾的發祥地,只是之後其族人又開枝散葉分別移墾至東竹圍仔、下社仔、豐和里下草坔等地區,也有部分族人到新達里的山寮開墾,而東竹圍便從此開始有聚落的形成。[6][7][8]
入墾於東竹圍仔的先民為顧及生活環境的安全,初期階段大多數的住家在築屋時,多會種植刺竹環繞在屋舍的周圍,也因多數的居民都以圍刺竹作為籬笆,並且聚落又居學甲中心的東邊,故而附近居民便稱聚落為東竹圍。而在聚落形成之後,東竹圍曾出現過二港仔的居民移入聚落,這情形乃是因為當時的二港仔發生嚴重水患,因此二港仔一些聚落行遷村而部分移入東竹圍仔。也因東竹圍仔人口數突然的增加,故而在日治時期此地曾與宅口合為學甲七保,二戰結束後曾設村級單位,之後又因行政區的變更成為今日的新榮里。[5][3]
交通
[编辑]東竹圍位於學甲鬧區的邊緣,然兩庄頭聚落距離不到一公里,故交通便利,鄰近的主要道路為臺19號道路,以及南171及174號等道路。
臺19線公路約116KM~116.5KM,地域位置約在寶發路(171線)南邊,在日治時期為屬於學甲庄的第九保地區,這裡有兩個聚落即東寮以及東竹圍,而116K處附近,即濟生路與寶發路之間,則有宅口與下社仔兩聚落,現今的行政區歸為新榮里。[5]
至於南174號道路,在8K+500M地方雖有「學甲」的指標,此路標所指的學甲,所指的便是今日的學甲市區(鬧區),其涵蓋區域大致由西邊的信義路開始,向東將到東外環的中華路,在北邊自三連路開始,一直向南到寶發路,整個區域總面積約有4平方公里。而若以生活圈而言,一般會以學甲慈濟宮為中心,將傳統的十三庄與角頭做各方向的生活區予以區分,可細分為:東、西、南、北、中等五個生活區塊,其中東竹圍位於東邊區塊。[7]
宗教
[编辑]一開始東竹圍庄內並無廟宇,僅有謝姓先祖所祀的李府千歲,也因此庄民便尊李府千歲作為庄神,即是此庄開基李王,只是在1970年前後因為在慈濟宮的選舉中發生恩怨,之後李府千歲的原奉祀者謝嚴便將神尊攜回自行供奉,也因此部分庄人便再另雕新李王神尊,其後並以每年推舉爐主方式予以輪流祀奉神尊。[7]
嗣後,聚落也逐漸有一些家壇的出現,目前東竹圍庄內有開基東鎮府、代巡府以及賴府壇等私人壇,其中開基東鎮府與代巡府主祀皆為李府千歲,而賴府壇主祀則為賴府千歲。這些家壇雖皆為私人壇,但是仍會參與慈濟宮的上白礁祭典活動。[9]
參考資料
[编辑]- ^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
- ^ 黃, 文博. 南瀛刈香誌. 臺南: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1994: 25–29. ISBN 957-00-2651-0.
- ^ 3.0 3.1 黃, 文博.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臺南: 臺南縣政府. 1998: 20–81. ISBN 9789570212020.
- ^ 黃, 文博.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 ^ 5.0 5.1 5.2 陳, 桂蘭.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7–126. ISBN 978-986-04-3023-3.
- ^ 6.0 6.1 6.2 姜, 天陸. 海山橫貫臺84線 從武德會到玉井.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67–106. ISBN 978-986-04-3028-8.
- ^ 7.0 7.1 7.2 7.3 7.4 黃, 文博.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 ^ 戴, 文鋒 (主編).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0: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 ^ 李文生. 飲水思源薪火相傳 學甲慈濟宮舉辦甲辰年香科上白礁謁祖遶境活動. 臺灣新聞. 202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