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政治/政治學家/存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0年

[编辑]

12月11日—當前

[编辑]

埃德蒙·伯克

埃德蒙·伯克愛爾蘭的政治家、作家、演說家、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他曾在英國下議院擔任了數年輝格黨的議員。他最為後人所知的事蹟包括了他反對英王喬治三世和英國政府、支持美國殖民地以及後來的美國革命的立場,以及他後來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批判。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使他成為輝格黨裡的保守主義主要人物(他還以「老輝格」自稱),反制黨內提倡革命的「新輝格」。他經常被視為是英美保守主義的奠基者。更多...

6月4日—12月11日

[编辑]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荷蘭美國地緣戰略學家,國際關係學者,被稱為「圍堵政策之教父」。他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古典現實主義的發起者之一,將東歐政治思想帶入美國。曾在耶魯大學國際研究所任職。他教學重點放在地緣政治學。斯皮克曼出過兩本談外交政策的書。一是1942年美國即將加入二次大戰時的《世界政治中的美國戰略:美國與權力平衡》。他警告,在現代航海與通信技術之下,包圍美國的海洋不但不是屏障,還是高速公路。因此美國不能孤立,一定要介入歐亞維持權力平衡。第二本書《和平地理學》是在死後一年出版,其中闡述了他的地緣策略,認為歐亞權力平衡會直接影響美國。更多...

2月14日—6月4日

[编辑]

孟德斯鳩

孟德斯鳩法国启蒙時期的思想家。他雖為貴族,卻是法國首位公開批評封建統治的思想家,他突破「君權神授」的觀點,認為人民應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認為決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內容是每個國家至關重要的。保證法治的手段是「三權分立」,即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三者相互制約、權力均衡。「三權分立說」對於《美國憲法》、1791年至1795年的《法國憲法》和1792年的《普魯士法典》的制定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完全否定了當時法國社會的三個基石:教會、國會和貴族。更多...

2009年

[编辑]

6月4日—2010年2月14日

[编辑]

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在标题为《政治学》的著作中致力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是非常有组织的,他被认为是以这种方式构想城邦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应是天然共同体。此外,他认为城邦应当先于家族,而家族又先于个人,就是说在生成次序中最后,而在存在次序中最先。他还著名于他的论述“人本质上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把政治构想为更像生物而非机器的存在,是离开其他部分就不能存在的多个部分的搜集。

应当注意到现代理解的政治共同体是国家。但是,国家不适合于亚里士多德,他提及的政治共同体是城邦。亚里士多德把城邦理解为在政治上“合伙”,而不在社会契约之下,也不是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所理解的政治共同体。随后,建立城邦不是为了避免不公平或为了经济稳定,而是为了过良好的生活: “政治上合伙必须被尊重,它是为了高尚行为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生活在一起而存在的”。这可以区别于社会契约理论,它声称个人由于“畏惧暴死”或“厌恶麻烦”而放弃自然状态

2008年

[编辑]

7月15日—2009年6月4日

[编辑]

法蘭西斯·福山

法蘭西斯·福山美國日裔政治經濟學人,《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一書的作者,他在該書中認為人類歷史的前進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正走向終結,隨著冷戰的結束,資本主義陣營的勝利,歷史亦將終結於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更多...

4月24日—7月15日

[编辑]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猶太裔德国政治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他是馬克思主義的始創者,對資本主義社會作出批判性分析。他對共產主義影響深遠。

馬克思最著名的理論之一是他對於人類歷史进程中階級斗争的分析。他認為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的矛盾與問題在於不同階級的利益掠奪與鬥爭。馬克思認為私有制社會中對立階級之間的鬥爭不能調和,統治階級需要以強制性的方法來治理被統治階級,而這些強制性的方法往往成為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榨取和剝奪之工具。統治階級為了保持階級之間的平衡,把階級關係維持在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秩序和範圍之內,就形成了國家和法律。

他認為資本主義的缺陷在於資本家為了更大化生產力與利潤,勢必投入更多金錢與資源於科技研發,貶低工人的利益。工人勢必物化,進而異化無產階級勞工本身的人類特質,成為資本家的人肉機器。依據歷史唯物論,马克思大膽假設,資本主義终被共產主義取代。更多...

2007年

[编辑]

8月11日-2008年4月24日

[编辑]

魯道夫·拉梅爾

魯道夫·拉梅爾(1932年10月21日生)是夏威夷大學榮譽退休的政治學教授。他将自己的大半生用于收集並研究人類近代的集體暴力歷史。拉梅爾也是發展民主和平論的重要學者之一,他主張民主政府是最不會隨意殘殺其人民的政府形式,同時民主國家之間也從來不會(或幾乎不會)互相爭戰。

拉梅爾著作豐富,寫下了24本學術書籍,並且在1975-1981年間出版的《認識衝突與戰爭》(Understanding Conflict and War)中記載了他研究的主要成果。他在接下來15年裡埋頭於建構民主和平的理論,不斷加入各種新的資料和數據測試,對比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並對許多單獨的戰爭案例進行研究。1997年出版的《權力屠殺》(Power Kills)一書總結了拉梅爾的研究,其他重要的作品還包括了《致命政治:蘇聯的種族滅絕和大屠殺—1917-1987》(1990)、《中國的血腥世紀:從1900年來的種族滅絕和大屠殺》(1991)、《大滅絕:納粹的種族滅絕和大屠殺》(1992)、《政府謀殺》(1994)、以及《大滅絕的人口統計》(1997)。更多...

7月8日—8月11日

[编辑]

穆瑞·羅斯巴德

穆瑞·羅斯巴德(1926年3月2日至1995年1月7日)生於紐約布朗克斯的猶太人家庭,是美國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論家、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知名學者,他的著作對於現代的自由意志主義無政府資本主義理論有著極大貢獻。羅斯巴德的一生中他一直與許多政治思想家和政治運動有所牽連。

在1949年羅斯巴德開始主張:自由市場能夠提供所有的服務—包括警察、法院、和保安防衛在內,而且都會做的比強迫性的國家要好。目前羅斯巴德被視為是最重要的無政府資本主義者之一。羅斯巴德在1972年出版的For a New Liberty和1982年出版的The Ethics of Liberty兩書裡描述了無政府資本主義的道德根基。並且在Power and Market一書裡解釋了無政府的經濟體系要如何運作。更多...

5月23日—7月8日

[编辑]

羅伯特·諾齊克(1938年11月16日至2002年1月23日)是美國哲學家,也是哈佛大学的教授。諾齊克生於紐約的布鲁克林区,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並且成為了當代英語國家哲學界的主要人物,他對政治哲學决策论、和知識論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最知名的著作是在1974年撰寫的《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一書,當中他以自由意志主義的觀點出發,反駁了约翰·罗尔斯在1971年出版的《論正義》一書。更多...

4月11日—5月23日

[编辑]

亞歷西斯·托克維爾

亞歷西斯·托克維爾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是法國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他最知名的著作是《论美国的民主》以及《舊制度與大革命》(1856),在這兩本書裡他探討了西方社會中民主、平等、與自由之間的關係,並檢視平等觀念的崛起在個人與社會之間產生的摩擦。在《民主在美國》一書裡,托克維爾以他遊歷美國的經驗,從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傳統出發,探索美國的民主制度及其根源,這本書成為社會學的早期重要著作之一。托克維爾提出以私人慈善而非政府來協助貧窮人口的主張,也對於日後的保守主義自由意志主義有著深遠影響。托克維爾曾積極投入法國政治,包括了從七月王朝(1830-1848)至第二共和國(1849-1851),但在1851年的政變後他便退出了政壇,並開始撰寫《舊制度與大革命》,但只完成了全書的第一卷便去世了。更多...

3月19日—4月11日

[编辑]

約翰·洛克

約翰·洛克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16891690年写成的两篇《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

洛克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洛克的自由主义被美国奉为神圣,成为民族理想。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托马斯·杰斐逊等美国政治家,并且在美洲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洛克的影响在法国则更为激烈。伏尔泰是第一个将洛克等人的思想传到法国去的人,法国后来的启蒙运动乃至法国大革命都与洛克的思想不无关系。更多...

1月25日—3月19日

[编辑]

卡爾·波普爾

卡爾·波普爾(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是20世紀最著名的学术理论家、哲学家之一,在社会学上亦有建树。在政治上,波普爾拥护民主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无论在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上,波普尔的立场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批判权威主义。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与《历史主义的贫困》中,波普尔抨击历史主义,捍卫“开放社会”,即自由与民主的社会。波普尔虽然强烈批判历史主义,但他承认历史主义的合理性。他认为人们接受某一种历史主义的原因是人们出于对一种归家的安全感的需求。处于一种权威主义下,我们可以部分摆脱死亡、人生、黑暗的恐惧。这意味着,人们以自由、平等和批判权利的代价来交换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全感。更多...

2006年

[编辑]

12月12日—1月25日

[编辑]

麥金德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國地緣政治家。本來是地理學家,後來也介入政治理論與經濟學

1904年,麥金德宣讀他的論文《歷史的地理樞紐》。該文中,他首先強調隨著地理探索描出世界的輪廓,各地的商業、政治等勢力也已快速介入世界各地。世界政治已經變成一個緊密局勢,因此任何社會力量的爆發都會引起地球另一個角落激烈的回應,而政治經濟的弱者將在過程中被消滅。

一戰結束後不久,1918年,他寫了《民主的理想與現實》一書。這本書擴充「樞紐」一文中的理論,並且加入了他從一戰得到的想法。他再次強調地理學對歷史與全球政治研究的重要性。他說地理學的事實可以由地理特徵對歷史事件造成的影響來評估。他也再重申世界局勢的緊密連結,使得人類的一舉一動都會有全球的反應與再反應。本書從地理與歷史分析的「世界島理論」,以及他從一次大戰作的預估,深深影響後世的地緣戰略思想。更多...

11月17日—12月12日

[编辑]

馬克斯·韋伯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國政治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他被公認是現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韋伯最初在柏林大學開始教職生涯,並陸續於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學任教。他對於當時德國的政界影響極大,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表德國進行談判,並且參與了魏瑪共和國憲法的起草設計。

韋伯的主要著作圍繞於社會學的宗教和政治研究領域上。他的知名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他對宗教社會學最初的研究,韋伯在這本書中主張,宗教的影響是造成東西方文化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並且強調新教倫理在資本主義官僚制度、和法律權威的發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韋伯並將國家定義為一個「擁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壟斷地位」的實體,這個定義對於西方現代政治學的發展影響極大。更多...

10月16日—11月17日

[编辑]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為“希腊三贤”。他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相信「理想存在於一個只有智者才能了解的世界」,因此有人主張蘇格拉底相信只有哲學家才有這種能力統治其他人。依據柏拉圖的說法,蘇格拉底對於政治的特定理念絕非難以理解的。他公開的反對當時雅典已經長期實行的民主制度。但不只是雅典的民主制度,蘇格拉底反對所有不符合他哲學中理想國家的政府形式,而雅典政府也沒有達到這個標準。蘇格拉底始終拒絕進入政界或參與任何形式的政府運作;他經常指出他不可能去干涉或指揮其他人要如何生活,因為他根本就還沒有徹底了解他自己。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他曾獲得逃亡雅典的機會,但蘇格拉底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更多...

9月19日—10月16日

[编辑]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奥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學家。以坚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对社会主义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而著称。他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對於法学认知科学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綱納· 繆達爾(Gunnar Myrdal)一同獲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揚他們在货币政策和商業週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在1991年,哈耶克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勛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除了深刻影響柴契爾的經濟政策、以及隆納·雷根的經濟顧問之外,哈耶克在1990年代於東歐成為最受敬重的經濟學家之一。哈耶克對於社會主義和非社會主義的預測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完全獲得證實,他也因此在前共產政權的東歐國家大為出名。更多...

7月28日—9月19日

[编辑]

亚当·斯密苏格兰籍的英国政治哲學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國富論》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這本書發展出了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國富論一書的重點之一便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表面看似混亂而毫無拘束,實際上卻是由一雙被稱為「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所指引,將會引導市場生產出正確的產品數量和種類。斯密反對絕大多數政府管制經濟的行為,他認為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而貪婪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將能利用這樣的人性來降低價格,進而造福整個社會,而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仍具有利潤的刺激。更多...

7月11日—7月28日

[编辑]

让-雅克·卢梭瑞士法国思想家作家、政治理论家。盧梭所著的《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他認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更多...

7月3日—7月11日

[编辑]

马基亚维利意大利著名政治學家,他的著作《君主论》影响了后世许多政治家,他的理论也被曲解为马基亚维利主义,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强权至上主义。但实际上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虽然提出要求君主要强有力,执行铁腕政策,但和后世的解读并不一致。 他在《佛罗伦萨史》中描述当时的佛罗伦萨人:“他们在穿着和日常生活上,比他们的先辈更自由,在其他方面花费更多,花费在休闲、游戏和女人上的时间和金钱更多,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有更好的穿着,有更精明的谈吐,谁能以最精明的方式伤害他人,谁就是最能干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