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长寿王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长寿王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政治家及領導人类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級未知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长寿王称号“高丽王”,长寿王改称“高丽”国号

[编辑]

宋书》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年):“七月乙亥,征东大将军高丽王高琏进号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南齐书》东南夷:“宋末,高丽王乐浪公高琏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南齐书》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四月,丙寅,进高丽王乐浪公高琏号骠骑大将军。”
魏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帝为高丽王琏举哀于城东行宫。”
北史》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帝为高丽王琏举哀于城东行宫。”

高句麗後又稱高麗;“高句骊”最早見於《漢書》,“句骊”是它的簡稱;“高句麗”最早見於《三國志》,“句麗”是它的簡稱;“高麗”最早見於《宋書》、《魏書》,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稱號;中原王朝開始以“句骊”作為“高句骊”的簡稱,後以“句麗”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南北朝時期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簡稱,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並且逐漸以“高麗”作為正式國號,常被中原王朝封為“高麗王”,取代了“高句麗”的稱號。自此“高麗”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高句丽”最早作“高句骊”,读音从“高句骊”(汉语拼音Gāogōulí,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音读,为古音读词;亦有读“高句丽”(汉语拼音Gāogōulì,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ˋ)音的,为今音读词;“高句丽”为音译词,当指古代一地名及当地部族,据查为今辽宁省境内一古代地名及当地部族,称为“高句骊”的古代地名以及称为“高句骊”的当地部族,确为音译词,原义已不太清楚;从“高句骊”到“高句丽”是中原人对繁琐汉字的简化,是为了书写简单方便;读音应从古代高句丽部族的语音读,而高句丽部族的语音又与现代朝鲜语/韩语有渊源关系,现代朝鲜语/韩语只有读音,而没有声调(阴阳上去四声),所以“高句丽”三字的读音只有读音而无声调;“高句丽”三字为汉字,是中原人对“高句丽”读音的汉字书写形式,而古代高句丽人并没有本部族文字且只有本部族语言,“高句丽”三字应为古代高句丽语音“Goguryeo”的三个音节的对应读音;“Goguryeo”应为古代高句丽语读音,现代只能找到朝鲜语/韩语的对应读音,且朝鲜语/韩语有不同的拼音拼写形式(文观部式马赖式),朝鲜文/韩文发明于李氏朝鲜时期,而汉字先秦时期就有,汉字文献比朝鲜文/韩文文献更早,也能更早的体现朝鲜半岛及相关历史的真实可考的事件情况等。
高丽”本是“高句丽”的简称,但“高丽王”的称号一代一代的冠在高句丽统治者的头衔上,就等于高句丽统治者认可了这个正式称号,“高丽”这个称号基本等于国号;渤海国的统治者原来自称“震国王”,但被唐朝统治者赐以“渤海郡王”的称号后,就以渤海国自居,后来居然叫“渤海国王”了;在朝鲜历史上虽然没有高句丽改国号的记载,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总在封赐“高丽王”,这种连高丽王自己都认可的事情,为何不认为“高丽”已经是国号了呢?泰封国的统治者弓裔自称“后高丽王”被认为是复兴高丽国,是否可认为“后高丽”就是国号了呢?
高句丽本来位于辽宁省境内,向辽宁省发展是很正常的事,但中原王朝也向辽宁省发展,打败了高句丽,统治了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高句丽被迫向东南的朝鲜半岛发展,占领了半岛北部古朝鲜地区,开始了朝鲜化的历程;“高句丽”本为三音节称号,为与百济新罗争夺半岛领土,采用了与百济新罗等同的二音节称号“高丽”,这样被中原王朝封为“高丽王”、“百济王”、“新罗王”的半岛三国就有了,高丽百济新罗也就被朝鲜历史称为“三国”,而中国历史也有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的相关记载;关于王氏高丽王朝不承认“高句丽”改称“高丽”和不承认弓裔曾称“后高丽王”的事情,是在王氏高丽王朝时期编纂的《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从来没有相关记载可见一斑,而在李氏朝鲜王朝时期编纂的《高丽史》中看到了弓裔曾称“后高丽王”的事情,且中国多部史书(《二十四史》)记载了高句丽统治者称“高丽王”的事情及相关高丽国、百济国、新罗国并称的事情。

长寿王朝鲜半岛发展,迁都平壤城,开始了朝鲜化的历程;“高句丽”本为三音节称号,为与百济新罗争夺半岛领土,采用了与百济新罗等同的二音节称号“高丽”,《二十四史》记载了高句丽统治者称“高丽王”的事情及相关高丽国、百济国、新罗国并称的事情,《宋书》、《魏书》、《南齐书》、《北史》、《南史》等书都记载了“高丽”的国家称号和“高丽王”的国王称号。

资治通鉴》元嘉十五年戊寅,公元四三八年:
初,燕王弘至辽东,高丽王琏遣使劳之曰:“龙城王冯君,爱适野次,士马劳乎?”弘惭怒,称制让之。高丽处之平郭,寻徙北丰。弘素侮高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高丽乃夺其侍人,取其太子王仁为质。弘怨高丽,遣使来上表求迎,上遣使者王白驹等迎之,并令高丽资遣。高丽王不欲使弘南来,遣将孙漱、高仇等杀弘于北丰,并其子孙十馀人,谥弘曰昭成皇帝。白驹等帅所领七千馀人掩讨漱、仇,杀仇,生擒漱。高丽王以白驹等专杀,遣使执送之。上以远国,不欲违其意,下白驹等狱;已而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