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亚特兰大

坐标33°44′56″N 84°23′24″W / 33.74889°N 84.39000°W / 33.74889; -84.3900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特兰大
Atlanta
州首府
亚特兰大市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亚特兰大市中心的天际线、民权和人权中心、可口可乐世界、CNN中心、马丁·路德·金国家历史遗址的埃比尼泽浸礼会教堂、佐治亚州议会大厦、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皮埃蒙特公园、克罗格街隧道、天鹅之家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亚特兰大市中心的天际线、民权和人权中心可口可乐世界CNN中心马丁·路德·金国家历史遗址的埃比尼泽浸礼会教堂、佐治亚州议会大厦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皮埃蒙特公园、克罗格街隧道、天鹅之家
亚特兰大旗帜
旗帜
亚特兰大官方图章
图章
绰号:The City in a Forest,[1]ATL,[2]The A,[3]Hotlanta,[4]The Gate City,[5]Hollywood of the South[6]
格言:Resurgens (Latin for Rising again, alluding to the myth of the phoenix bird)
地图
亚特兰大在美国的位置
坐标:33°44′56″N 84°23′24″W / 33.74889°N 84.39000°W / 33.74889; -84.39000
国家 美国
州份 佐治亚州
位置富尔顿郡迪卡尔布郡
成立1837年
马萨斯维尔1843年
亚特兰大1847年12月29日
面积[7]
 • 州首府353.04 平方公里(136.31 平方英里)
 • 陆地350.48 平方公里(135.32 平方英里)
 • 水域2.56 平方公里(0.99 平方英里)
海拔225 to 320 米(738 to 1,050 英尺)
人口(2020年)[8]
 • 州首府498,715人
 • 排名美国城市(第38名),佐治亚州(第1名)
 • 密度1,422.95人/平方公里(3,685.45人/平方英里)
 • 都会区[9]6,089,815 (美国第9名)
居民称谓Atlantan
时区ESTUTC−5
 • 夏时制EDTUTC−4
“亚特兰大”的各地常用名称
港澳阿特兰大、亚特兰大
美国亚特兰大、亚兰大、阿兰大

亚特兰大(英语:Atlanta)是美国佐治亚州首府及最大城市,也是富尔顿郡的郡政府驻地,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显示,该城市人口约为498,715人,而作为亚特兰大都会区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在都会区拥有超过 600 万人口,成为全美第九大都市区,也是美国的第10大经济体,亚特兰大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山脚下,该地区拥有独特的地形,包括连绵起伏的丘陵和树木所覆盖。

作为一个多条铁路的交汇枢纽,亚特兰大的发展始于19世纪早期,在南北战争时被摧毁,但在当选为州府后迅速重建,因而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人口结构、政治、审美和文化,在1950和1960年代时,亚特兰大曾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主要组织中心,马丁·路德·金拉尔夫·阿伯内西都曾在此城市活动,亚特兰大也是1996年百周年奥运会的举办地点,自1998年以来,亚特兰大作为主要的航空运输枢纽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哈茨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客运量最大的机场。[10][11][12]

历史

[编辑]

成立前

[编辑]

在欧洲定居者抵达佐治亚州北部之前的数千年前,克里克人和他们的祖先便在此地区定居。[13]其中该族群曾在桃树溪英语Peachtree_Creek流入查特胡奇河处的建立一个小溪村,是距离当代亚特兰大最近的美洲原住民定居点。[14]19世纪初期,随着欧洲定居者侵占了佐治亚州北部的小溪,最终导致克里克人从1802年到1825年迫使离开[15]

建城

[编辑]

1836年,佐治亚州大会投票决定修建佐治亚州西部与大西洋铁路英语Western_and_Atlantic_Railroad[16],主要负责将佐治亚州西部查特胡奇河流域的各内陆城镇联通到萨凡纳大西洋出海口,因此在1837年最初命名为Terminus(零公里)的定居点开始建城,后来以当地一家杂货店老板的名字命名为Thrasherville[17],到了1842年,车站的定居点已有6座建筑物和30名居民,并更名为马萨斯维尔镇,以纪念州长威森·兰普金的女儿。后来佐治亚州铁路银行总工程师约翰·埃德加·汤姆森(John Edgar Thomson)建议将该镇更名为亚特兰大,并得到了定居者的认可。[18]亚特兰大于1847年12月29日被授予城市地位,之后很快成为南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19]

19世纪后期

[编辑]

到了1860年,亚特兰大的人口已增至9,554人。美国内战期间,亚特兰大为美利坚联盟国的重要城市之一。1864年亚特兰大之战英语Battle_of_Atlanta爆发,联邦军谢尔曼军团对亚特兰大进行长达一年的围城战,联盟军败退撤防后,联邦军士兵火焚亚特兰大[20][21],全市几乎全毁[22],但在重建时期时则快速恢复。1868年,佐治亚州首府从米利奇维尔迁至亚特兰大,在1880年的人口普查中,亚特兰大已超过萨凡纳成为佐治亚州最大的城市。从1880年代开始,鼓励南方工业化的亚特兰大宪法报编辑:亨利·W·格雷迪( Henry W. Grady)向潜在的投资者宣传亚特兰大“新南方”的城市,推动该城市以现代经济为核心发展基础,减少对农业的依赖。到了1885年,佐治亚理工学院和亚特兰大大学中心的成立也让将亚特兰大建立为高等教育的中心。1895年,亚特兰大举办了棉花国家与国际博览会,展示著新兴产品和创新技术,鼓励与拉丁美洲的贸易,博览会该吸引了近80万人参加,成功地新南方的发展推向了世界。[23]

20世纪

[编辑]

20世纪初期,亚特兰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发展时期。在三十年的时间中,随着城市范围扩大到及设置有轨电车,亚特兰大的人口也增加了两倍。除非裔美国人外,亚裔与西班牙语裔美国人也大量迁入。[24]随着摩天大楼的建造,这座城市的天际线变得越来越高,甜蜜奥本区 (Sweet Auburn) 则成为黑人的商业中心,同时也发生了不少与种族主义相关的暴力事件,如 1906 年的亚特兰大种族骚乱及利奥·弗兰克案,1917年5月21日,亚特兰大发生一场毁灭性的大火,摧毁了现在旧第四区的1,938 座建筑物,造成1人死亡和10,000人流离失所。.[25][26]

1939年12月15日,亚特兰大举办了《乱世佳人》的首映式,这是根据出生于亚特兰大的玛格丽特·米切尔畅销小说所改编的史诗电影,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以及电影明星克拉克·盖博费雯·丽奥丽维亚·德哈维兰出席了在勒夫大剧院举行的首映活动。[2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特兰大在盟军的努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8],其中在此发展的国防工业,如制造公司、铁路和军事基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新居民来此寻找新工作的机会,导致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1950年代,在联邦补贴的支持下,该市新建的高速公路系统能使中产阶级能快速在市中心及郊区来回通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院长布雷克·R·范·丽尔 (Blake R Van Leer)积极协助了城市基础的建设,创立了南方州立理工大学[29][30]

其他城市相比,当时战后的亚特兰大在种族冲突上相对较少,但黑人族群依然受到种族隔离政策的限制和歧视影响。1960年代,亚特兰大成为民权运动的主要组织中心,马丁·路德·金拉尔夫·阿伯内西以及黑人学院的学生们在该运动的领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1]而城市郊区化和白人离开城市,也导致亚特兰大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1970年至1990年间失去了超过100,000名居民,占其人口的20%以上。

不过在二十世纪后期期间,亚特兰大进行更多现代化的基础建设,在1973年通过选举,选出了亚特兰大第一位黑人市长梅纳德·杰克逊(Maynard Jackson),在杰克逊市长的任期内,哈茨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进行了重大改造,加强了城市作为交通枢纽的作用。1976年佐治亚世界会议中心的开幕,预示著亚特兰大作为会议城市的崛起。亚特兰大地铁建设始于1975 年,并在1979年正式启用。

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90年,亚特兰大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议中被选为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市政府因对亚特兰大公园,体育场馆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重大的改革建设,尽管采取了额外的安全预防措施,不过在奥运期间依然发生一场严重的爆炸攻击事件[32],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闭幕演说中,他第一次没有将本次奥运会形容为“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当代

[编辑]

在2000年代,亚特兰大经历了重大的文化影响和人口转变。由于黑人中上层阶级也开始迁往郊区,因此蓬勃发展的经济也吸引更多各国新移民,促成了该市人口结构再度经历变化。非裔美国人占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67%下降到2010年的54%[33]。从2000年到2010年,亚特兰大增加了22,763名白人居民、5,142名亚裔居民和 3,095名西班牙裔居民,而全市黑人人口则减少31,678人。[34][35] 90年代中期至2010年间,亚特兰大进行了美国住房政策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公共住房更新计划“HOPE VI”,该计划极大地改变城市公共建筑及贫困分散等目标,,[36]2005 年,该市批准了耗资28亿美元的BeltLine项目。将环绕中心城市一条废弃的22英里货运铁路改造成一条充满艺术气息的轻轨环城公路,该项目刺激沿线住宅的开发案,但因其对社区的不利影响而遭到批评。2013年,环城公路获得了1800万美元的联邦拨款,用于开发其他部分的道路。2019 年9月,James M. Cox基金会向PATH基金会捐赠了600万美元,该基金会将将环城公路连接至银彗星小径(Silver Comet Trail)预计将于 2022 年完工,预计将会成为美国最长的铺砌步道,总计约300英里(480公里)。[37][38][39]

地理

[编辑]

亚特兰大总面积为134.0平方英里(347.1平方公里),其中133.2平方英里(344.9平方公里)是陆地,0.85平方英里(2.2平方公里)为水域。[40]城市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山脚下。海拔 1,050英尺(320米),是密西西比河以东海拔最高的城市。亚特兰大横跨东部大陆的分水岭,南侧和东侧的雨水流入大西洋,而分水岭北侧和西侧的雨水则流入墨西哥湾。亚特兰大即是在查特胡奇河以南的山脊上建城,这条河与城市的西北边缘接壤,它的大部分自然栖息地都得到了保护,现为查塔胡奇河国家游乐区的一部分。[40]

亚特兰大有时被称为“树木之城”或“森林中的城市”,尽管在1973年至1999年间,因为经济开发而损失了大约560,000英亩(230,000公顷)的树木。[41][42][43]

亚特兰大市中心夕阳下的天际线

气候

[编辑]

亚特兰大属典型的副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相对和缓,全年降水分配均匀,代表美国东南部内陆地区的气候。冬季温和,微潮,时而偏向温暖,日最高气温低于0 °C(32 °F)的平均日数为1.2天,日最低气温低于0 °C(32 °F)的平均日数为36天,低于−5 °C(23 °F)的平均日数为6.3天;夏季相对炎热潮湿,日最高气温超过30 °C(86 °F)的日数年均有91天,超过35 °C(95 °F)的有10.4天。[44]最冷月(1月)均温7.1 °C(44.8 °F),极端最低气温−23 °C(−9 °F)(1899年2月13日)。[44]最热月(7月)均温27.2 °C(80.9 °F),极端最高气温41 °C(106 °F)(2012年6月30日)。[44]无霜期平均为246天(3月15日至11月16日)。[44]年均降水量约1,280毫米(50.4英寸);年极端最少降水量为808毫米(31.80英寸)(1954年),最多为1,815毫米(71.45英寸)(1948年)。[44]年均降雪量为5.6厘米(2.2英寸),[44]但许多冬季的积累降雪量微少以致难以测量,1935–36年的降雪量最多,积累降雪量为28厘米(10.9英寸)。[44]

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1991–2020年正常值,1878年至今极端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6
(79)
27
(81)
32
(89)
34
(93)
36
(97)
41
(106)
41
(105)
40
(104)
39
(102)
37
(98)
29
(84)
26
(79)
41
(106)
平均最高温 °C(°F) 21.3
(70.3)
23.1
(73.5)
27.1
(80.8)
29.3
(84.7)
32.0
(89.6)
34.6
(94.3)
35.4
(95.8)
35.5
(95.9)
33.3
(91.9)
29.4
(85.0)
25.3
(77.5)
21.9
(71.5)
36.3
(97.3)
平均高温 °C(°F) 12.2
(54.0)
14.6
(58.2)
18.8
(65.9)
23.2
(73.8)
27.3
(81.1)
30.6
(87.1)
32.3
(90.1)
31.7
(89.0)
28.8
(83.9)
23.6
(74.4)
17.8
(64.1)
13.4
(56.2)
22.9
(73.2)
平均低温 °C(°F) 2.0
(35.6)
3.8
(38.9)
7.4
(45.3)
11.4
(52.5)
16.3
(61.3)
20.3
(68.6)
22.1
(71.8)
21.8
(71.3)
18.8
(65.9)
12.7
(54.9)
6.8
(44.2)
3.6
(38.4)
12.3
(54.1)
平均最低温 °C(°F) −8.2
(17.3)
−4.9
(23.2)
−2.2
(28.1)
2.7
(36.9)
8.7
(47.6)
15.5
(59.9)
18.7
(65.6)
18.1
(64.5)
11.9
(53.4)
3.7
(38.7)
−1.6
(29.2)
−4.6
(23.8)
−9.3
(15.2)
历史最低温 °C(°F) −22
(−8)
−23
(−9)
−13
(8)
−4
(25)
3
(37)
4
(39)
12
(53)
13
(55)
2
(36)
−2
(28)
−16
(3)
−18
(0)
−23
(−9)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17
(4.59)
116
(4.55)
119
(4.68)
97
(3.81)
90
(3.56)
115
(4.54)
121
(4.75)
109
(4.30)
97
(3.82)
83
(3.28)
101
(3.98)
116
(4.57)
1,281
(50.43)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2.5
(1.0)
1.0
(0.4)
1.0
(0.4)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0
(0.4)
5.6
(2.2)
平均降水天数(≥ 0.01 in) 11.1 10.4 10.5 8.9 9.4 11.1 12.0 10.2 7.3 6.8 7.9 10.7 116.3
平均降雪天数(≥ 0.1 in) 0.7 0.3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4 1.5
平均相对湿度(%) 69 64 62 60 67 69 73 73 73 69 69 69 68
月均日照时数 164.0 171.7 220.5 261.2 288.6 284.8 273.8 258.6 227.5 238.5 185.1 164.0 2,738.3
可照百分比 52 56 59 67 67 66 63 62 61 68 59 53 62
数据来源:NOAA(1981–2010年相对湿度;1961–1990年日照)[44][45][46][47]

亚特兰大国际交换站,1878年10月–1928年8月在市中心的气象局,1928年9月起在哈茨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48]

城市景观

[编辑]
天际线随着1972年的建设而出现。
亚特兰大的桃树街

亚特兰大的大部分地区在内战期间被烧毁,导致这座城市的大量历史建筑曾因此遭到。然而,在建筑上,这座城市在传统上从来都非完全的“南方风格”,因为亚特兰大起源于一个铁路小镇,而不是一个由欧洲殖民地主导的南部海港,由于其20世纪后期发展,亚特兰大的许多地标建筑,与东北或中西部的城市具有相同的建筑特征,因为它们是在共享民族建筑风格的时代设计的。[49]

在 20 世纪后期,亚特兰大接受了现代建筑的趋势,著名的例子如1966年的佐治亚州大厦,和1982年的佐治亚太平洋大厦。这一时期的许多最著名的建筑物,都是亚特兰大建筑师约翰·波特曼 (John C. Portman Jr.)。市中心天际线的大部分建筑也都是波特曼在这一时期设计的。1980年代后半期,亚特兰大成为后现代建筑早期的发源地之一,不少在其设计中重新引入了古典元素,目前亚特兰大的许多摩天大楼也都是在这个时期和风格建造的,展示了锥形尖顶或其他装饰的皇冠,例如大西洋中心一号 (1987)、191号桃树塔 (1991) 和SunTrust广场(1992)。建于 1992年的美国银行广场,则是是北美洲除了纽约及芝加哥以外的第一高楼,高达311米。[50]

文化

[编辑]

旅游

[编辑]


  • 可口可乐世界:位于奥林匹克百年公园北侧,紧邻佐治亚水族馆,距CNN电视中心仅数百米。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内容非常丰富,可以看到可口可乐历史上的相关产品与历史图片,此外,可以参观生产线以及观摩可口可乐出资拍摄的可乐主题动画片,其中,以4D影院播放的短片最为精彩,效果几乎可以乱真,是可口可乐世界里最受欢迎的项目。在出口处,游客可免费品尝可口可乐研发的近100种不同口味的饮料,它们大部分都在世界范围内分地域销售,非常难得才能见到,因此,能够在亚特兰大品尝全世界的可口可乐产品也非常有吸引力。
  • 佐治亚水族馆:该水族馆是世界最大的水族馆之一,票价35美元。水族馆分上下两层,游客可以看到白鲸、虎鲨等珍稀海洋动物,另外,可以和水母、海星等生物作亲密接触。
  • 玛格丽特·米切尔之家:包含两个项目,一个是《乱世佳人》博物馆,一个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故居,票价13美元。在博物馆,可以欣赏到玛格丽特·米切尔生平纪录片,以及《乱世佳人》的一些相关历史图片资料。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故居曾在大火中付于一旦,如今的故居是重新修缮过的,但内部装潢仍旧复原了她居住时的样貌。
  • 石山公园:南北战争时的著名遗迹,离亚特兰大市中心约有40分钟车程。石山公园是市民周末出游的去处,内有小型的主题公园,还保留了上世纪的火车。
  • CNN电视中心:紧邻Dome/G.W.C.C./Philips Arena/CNN Center地铁站,位于奥林匹克百年公园南侧,亚特兰大会展中心对面,也是市内小有名气的购物中心。电视中心一楼是用餐以及售卖小商品的地方,游客可在一楼购买该电视台的参观券,票价13美元。整个参观过程约55分钟,会有专职人员带领你进入电视台内部,了解CNN的运作方式,并且你还可以坐在模拟新闻主播台前播报新闻,部分游览区域不得拍照。

教育

[编辑]

亚特兰大拥有多所大学,其中最著名的是埃默里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佐治亚州立大学

交通

[编辑]

轨道交通系统

[编辑]

亚特兰大捷运(MARTA - Metropolitan Atlanta Rapid Transit Authority)自1972年开始营运,目前拥有700辆巴士,150条巴士路线,总共行驶哩程2400公里。另外有240辆重型捷运电联车,行驶于36个捷运站之间,总哩程60公里。在奥运时期当局亦设计了让捷运负荷多数访客的计划,可将平日运输量达五十万人次的捷运,在奥运期间提升二倍至三倍。 MARTA使用微风卡(Breeze Card)作为代币支付工具。公车与地铁的报站系统采英语西班牙语双语。 捷运设计原是为每日工作来往的人潮所用,因此行驶间隔不密集,每十五分钟一班。捷运票价一般单张2.5美元。转换至不同路线捷运或巴士可持转换证免费搭乘,转换以一次为限。为了鼓励大家将公共运输做为主要交通工具,减少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因此亦有不少优惠措施。例如:

  • 一日券:无限搭乘次数,票价为9美元
  • 二日券:无限搭乘次数,票价为14美元
  • 三日券:无限搭乘次数,票价为16美元
  • 四日券:无限搭乘次数,票价为19美元
  • 周票:无限搭乘次数,票价为23.75美元
  • 月票:无限搭乘次数,票价为95美元

郊区车站有免费停车场可免费停车一日或廉价月租,公司替员工购买捷运的费用,可在每人60元的限额内节税。[51]

埃默里Cliff Shuttle巴士 埃默里大学运营的埃默里Cliff Shuttle巴士是亚特兰大仅次于MARTA的第二大公交系统,由59辆巴士组成。车队53%的车辆使用食堂回收再生油驱动。于埃默里大学、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埃默里各医院、亚特兰大各购物中心以及佐治亚理工学院之间提供服务。

机场

[编辑]

重要高速公路

[编辑]

特色城区

[编辑]
  • 市中心(Downtown)弥漫着同性恋的景象,是本市的商业中心。
  • 中城区(midtown)呈现著纽约东村的艺术风情,是精品消费区。
  • 小五星区(Little Five Points)呈现朋克风。
  • 弗吉尼亚-高地区(Virginia-Highland)雅痞聚集之地。
  • 巴克海特区( Buckhead)亚特兰大的豪宅云集地和夜生活的大本营 。

体育

[编辑]

友好城市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tlanta May No Longer Be the City in a Forest. WSB-TV. [October 2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8, 2014). 
  2. ^ "The service, dubbed the Atlanta Tourist Loop as a play on the city's 'ATL' nickname, will start April 29 downtown." "Buses to link tourist favorit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
  3. ^ Because we're the only city easily identified by just one letter. Creative Loafing. November 23, 2011 [October 7,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2). 
  4. ^ Love it or loathe it, the city's nickname is accurate for the summer. 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 June 16, 2008 [June 4,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5. ^ Our Quiz Column. Sunny South. : 5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8). 
  6. ^ How Atlanta became the Hollywood of the South. The Washington Times. August 29, 2015 [May 25,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7. ^ 2021 U.S. Gazetteer File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September 8,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8). 
  8. ^ QuickFacts: Atlanta city, Georgia.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7 August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9. ^ 2020 Population and Housing State Data.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2 August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10. ^ Robert, Cochran, IDEALS @ Illinois: Governmentality: the new urbanism and the creative class within Atlanta, Georgi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May 22, 2012, hdl:2142/31169 
  11. ^ Pooley, Karen Beck. Segregation's New Geography: The Atlanta Metro Region, Race, and the Declining Prospects for Upward Mobility. Southern Spaces. April 15, 2015 [May 26, 2015]. doi:10.18737/M74S47可免费查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6). 
  12. ^ Lartey, Jamiles. Nowhere for people to go: who will survive the gentrification of Atlanta?. The Guardian. October 23, 2018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13. ^ Northwest Georgia's Native American History. Chieftains Trail. [June 27,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8, 2011). 
  14. ^ Fort Peachtree. Buckhead.net. [February 19,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0). 
  15. ^ New Georgia Encyclopedia, "Fulton County". Georgiaencyclopedia.org. [June 27,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3). 
  16. ^ Creation of the Western and Atlantic Railroad. About North Georgia. Golden Ink. [November 12,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3, 2007). 
  17. ^ Thrasherville. Georgia Info. [February 6,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7). 
  18. ^ Ambrose, Andy. Atlanta. New Georgia Encyclopedia. Georgia Humanities Council. [February 6,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1). 
  19. ^ Georgia History Timeline Chronology for December 29. Our Georgia History. [August 30,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20. ^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Nov 15, 1864 CE: Burning of Atlanta. National Geographic. 2023-01-11 [2023-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7) (英语). 
  21. ^ Davis, Stephen. The Burning Of Atlanta: What Really Happened?. Historical Publications LLC. 2022-09-15 [2023-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6) (英语). 
  22. ^ Sherman's March Chronology. www.civilwarlibrary.org.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9). 
  23. ^ The South: Vast Resources, Rapid Development, Wonderful Opportunities for Capital and Labor ... (PDF).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8, 1895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6). 
  24. ^ 存档副本. [201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3). 
  25. ^ The Jewish Community of Atlanta. Beit Hatfutsot Open Databases Project. The Museum of the Jewish People at Beit Hatfutsot.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26. ^ Klapper, Melissa, R., PhD. "20th-Century Jewish Immigr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achinghistory.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February 6, 2012.
  27. ^ Atlanta Premiere of Gone with the Wind. Ngeorgia.com. [April 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15, 2010). 
  28. ^ Hair, William I. Engineering the New South: Georgia Tech, 1885–1985. The Georgia Historical Quarterly. 1985, 69 (4): 509–517 [November 29, 2020]. JSTOR 405814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29. ^ Campus Map: Van Leer Building. [May 20,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30. ^ Bobby Dodd. Bobby Dodd Interview.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30, 1984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31. ^ Kevin Michael Kruse. White Flight: Atlanta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onservat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ebruary 1, 2008 [2021-12-20]. ISBN 978-0-691-092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8). 
  32. ^ Olympic Games Atlanta, Georgia, U.S., 1996.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January 2,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6). 
  33. ^ Tiffany Davis, B.A. The U.S. Census in the Past and Present (PDF). Spelman College. January 22,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December 8, 2011). 
  34. ^ Galloway, Jim. A census speeds Atlanta toward racially neutral ground. 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 March 23, 2011 [June 4,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35. ^ Dewan, Shaila. Gentrification Changing Face of New Atlanta.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11, 2006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36. ^ Trubey, J. Scott. Ex-Atlanta Housing Authority chief Glover sues agency for legal fees. 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 August 6, 2018 [August 29,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37. ^ The Atlanta BeltLine in 5. Atlanta Beltline. Atlanta Beltline Inc. [February 6,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7, 2017). 
  38. ^ Walker, Alissa. Urbanism Hasn't Worked for Everyone. Curbed. July 16, 2020 [November 7,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4). 
  39. ^ Perlroth, Nicole; Benner, Katie. Iranians Accused in Cyberattacks, Including One That Hobbled Atlanta.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8, 2018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40. ^ 40.0 40.1 Geographic Identifiers: 2010 Demographic Profile Data (G001): Atlanta city, Georgia. U.S. Census Bureau, American Factfinder. [October 21, 2015]. [失效链接]
  41. ^ Balch, Oliver. Green streets: which city has the most trees?. The Guardian. November 5, 2019 [March 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42. ^ Feaster, Felicia. Atlanta's moniker, City of Trees, focus of new book. ajc. August 19, 2020 [March 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43. ^ Preserving the City of Trees. geospatial.gatech.edu. [March 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44. ^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45. ^ Station: ATLANTA HARTSFIELD INTL AP, GA US USW00013874 (csv).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46. ^ WMO Climatological Normals of Atlanta/Hartsfield INTL AP, GA.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2013-10-31]. 
  47. ^ Local Climatological Data Annual Summary with Comparative Data for ATLANTA, GA (KATL)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3. [2022-06-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11). 
  48. ^ ThreadEx. [2014-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49. ^ Gournay, Isabelle. AIA Guide to the Architecture of Atlanta.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3. ISBN 0820314501. 
  50. ^ World's Tallest Buildings. Infoplease. [June 26,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8). 
  51. ^ 存档副本. [201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5). 
  52. ^ 存档副本.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