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伏伊伏丁那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Vojvodina国旗
国旗
Vojvodina国徽
国徽
伏伊伏丁那的传统标志
伏伊伏丁那在前南斯拉夫共和国中的位置
伏伊伏丁那在前南斯拉夫共和国中的位置
伏伊伏丁那在塞尔维亚的地图
伏伊伏丁那在塞尔维亚的地图
首都
暨最大城市
诺维萨德
(行政中心)
官方语言塞尔维亚语[a]
匈牙利语
斯洛伐克语
罗马尼亚语
克罗地亚语[a]
卢森尼亚语[1]
主权国家 塞尔维亚
政府自治省
伊戈尔·米洛维奇英语Igor Mirović塞尔维亚前进党
伊斯特万·帕斯托尔英语István Pásztor (politician)伏伊伏丁那匈牙利族联盟英语Alliance of Vojvodina Hungarians
立法机构伏伊伏丁那议会
成立
• 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形成
1848年
• 成立
1944年
面积
• 总计
21,506平方公里
人口
• 2011年普查
1,931,809
• 密度
90/平方公里
时区UTC+1CET
UTC+2CEST
行驶方位靠右行驶
ISO 3166码RS-VO
互联网顶级域
  1. ^ 塞尔维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被伏伊伏丁那地方当局视为标准化的同一语言,当地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为该地区的塞尔维亚语的标准化版本。[2][3][4]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5]塞尔维亚语:Аутономна Покрајина Војводина/Autonomna Pokrajina Vojvodina,匈牙利语:Vajdaság Autonóm Tartomány)是塞尔维亚北部的一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民族构成复杂,其中塞尔维亚人为主体民族,马扎尔人为第二大民族。伏伊伏丁那有六种官方语言。首府是诺维萨德

历史

[编辑]

远古时期伏伊伏丁那的居民有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凯尔特人等。后来该地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当时伏伊伏丁那属于潘诺尼亚行省,境内的斯雷姆斯卡米特罗维察当时是该地区的重镇,有六名罗马皇帝在该地或附近出生。

匈人于395年将罗马人逐出潘诺尼亚。后来匈奴人拜占庭帝国保加尔人匈牙利人相继统治伏伊伏丁那。1526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北上欧洲,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击败匈牙利,匈牙利雅盖隆王朝随之崩溃,匈牙利大部分地区被奥斯曼帝国兼并。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于18世纪初接管伏伊伏丁那。奥地利皇帝给予当地塞尔维亚人选择公爵的权利,该地因此被塞尔维亚人称为“公爵领地英语Vojvodina”,即“伏伊伏丁那”名称的来源。

在哈布斯堡的统治下,来自王朝其他地区的移民纷纷移居伏伊伏丁那,造成了该地的民族构成的多样性。1867年奥地利正式改为奥匈帝国奥地利匈牙利),此时伏伊伏丁那属于匈牙利王国管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战败,旋即崩溃。伏伊伏丁那加入了塞尔维亚王国,该国后来又加入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的一部分。王国于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战役后,南斯拉夫被纳粹德国肢解,伏伊伏丁那大体并入了轴心国成员的匈牙利王国和德国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塞尔维亚救国政府,在1945年德军撤出南斯拉夫、匈牙利投降后,此地被苏联红军及南斯拉夫反抗军控制战后又重新成为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

南斯拉夫于1974年实行的新宪法给予了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地位,被称为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但在塞尔维亚在米洛舍维奇的领导下于1990年取消了该自治省的许多权利。但与科索沃不同,伏伊伏丁那局势始终比较平静,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米洛舍维奇倒台后,伏伊伏丁那的各少数民族大体拥护新政府。2002年该自治省的自治权得到了恢复,2004年采用了新省旗。

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引发国际关注。另外引起注意的是,伏伊伏丁那也出现独立声浪,但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独立持强烈反对态度,伏伊伏丁那的独立诉求恐难以获得正面答复。2009年,伏伊伏丁那通过了新的自治宪法。

地理

[编辑]

伏伊伏丁那位于塞尔维亚北部地区。伏伊伏丁那被多瑙河蒂萨河一分为三,其中西北部分为巴奇卡地区,东部为巴纳特地区,西南部为斯雷姆地区。

行政区划

[编辑]

伏伊伏丁那分成七个州:

人口

[编辑]

各民族人口:

按语言:

按宗教:

政治

[编辑]

伏伊伏丁那有多个地方性政党,其中包括:伏伊伏丁那社会民主联盟、伏伊伏丁那改革党、伏伊伏丁那联合党团、伏伊伏丁那运动、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者联盟。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首长现为博扬·帕吉蒂英语Bojan Pajtic(民主党),伏伊伏丁那自治省议会议长为博扬·科斯特雷斯英语Bojan Kostres(伏伊伏丁那社会民主联盟)。

参考资料

[编辑]
  1. ^ Autonomous Province of Vojvodina. vojvodina.gov.rs. [2017-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0). 
  2. ^ David Dalby, Linguasphere (1999/2000, Linguasphere Observatory), pg. 445, 53-AAA-g, "Srpski+Hrvatski, Serbo-Croatian".
  3. ^ Benjamin W. Fortson IV, 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2nd ed. (2010, Blackwell), pg. 431, "Because of their mutual intelligibility, Serbian, Croatian, and Bosnian are usually thought of as constituting one language called Serbo-Croatian."
  4. ^ Václav Blažek. On the Internal Classification of Indo-European Languages: Survey (PDF): 15–16. [October 20,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2-04). 
  5. ^ 周定国 (编). Vojvodina,Autonomna Pokrajina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塞尔].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