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孝里铺村南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汉代
编号1-54
认定时间1961年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旧传为东汉孝子郭巨墓前祠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孝堂山上。郭氏墓石祠建成于东汉初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1961年由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形制

[编辑]

孝堂山原名巫山,高30余米,因山上建有孝子堂而得名孝堂山。祠堂后有一座大墓,封土高约3米,祠堂周围还有已被盗的汉代墓群。郭氏墓石祠是孝子郭氏墓地附属之祠堂,仿照汉代民居建筑的形象并缩小比例而建,用青石砌成。祠堂坐北朝南,东西长4.1米,南北宽2米有余,高2.6米,[1]嘉祥县武氏祠略大。室内由一根八角石柱分为两间,面阔3.09米,进深2.08米。墙壁为厚约20厘米的石板。屋顶为单檐悬山式,由石板接成,石板上雕有屋脊瓦垄连檐等构件的形象。

石刻画像、题记

[编辑]

祠室内的三面皆有浅线刻画像,三角石梁上也刻有画像。画像图案为朝会、拜谒、出游、狩猎、百戏等汉代贵族墓葬石刻的常见题材。横贯西、北、东三面内壁上部的出游图,场面宏大,人物、车马众多,且刻有“大王车”三字。其他画像有伏羲女娲西王母周公辅政、孔子老子等神话、故事题材。[2]祠室外壁有大量的游人题记,最早的有纪年者为东汉中期所题,因此该祠堂的建造年代不晚于东汉中期。画像风格与邻近的肥城出土的东汉永平年间石刻极为相似,推测孝堂山石祠建造年代应在汉明帝时期前后。

  • 永建四年(129年)题记:“平原漯阴邵善君以永建四年四月二十四日来过此堂叩头谢贤明”。
  • 永康元年(167年)题记:“泰山高令明永康元年十月二十一日敬(故?)来观记之。”
  • 《陇东王感孝颂》,北齐武平元年(570年)齐州刺史陇东郡王胡长仁撰,刻于祠室西外墙。篆书题额,正文为隶书。文中提到郭巨养母的故事,后人据此认为这是郭巨之墓祠。

墓主人

[编辑]

墓主人相传为二十四孝中的东汉人郭巨。但郭巨为河内隆虑人(今河南林州),一说为人(今河南沁阳),没有记载其来过济南郡。祠堂内的画像多为王者出游及战争等场面,也与郭巨身份不符,有人认为实际上是汉代济北王墓或是二千石等高官之墓。因墓主人身份无从考证,经罗哲文考察后定名为郭氏墓石祠。

历代修葺与研究保护

[编辑]

郭氏墓石祠自汉代以来就是名胜古迹。郦道元水经注》对郭氏墓石祠已有记载:“巫山在平阴东北,……。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3]北齐时,人们已经普遍认为该墓是郭巨之墓。唐代开始在祠堂周围修建庙宇,后世谓之“孝堂山庙”。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对此也有著录。明清两代屡经修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三十四年间大修祠堂附属庙宇,有八殿两廊之规模。[4]民国初年,日本人关野贞来此考察,于1916年首次发表祠堂的实测图。[5]1961年,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考察齐长城时来此测量,发表了《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一文。

郭氏墓石祠原是室外的露天建筑。后世为保护石祠,多次在其上修建覆室,现在石祠正前方残存有古代的石质柱础。1953年,当地文物部门在石祠外重建了覆室和围墙,并派人看护。1999年,按照汉代建筑风格重修了覆室。[6]覆室上“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之匾额由罗哲文题写。墓园区大门“孝堂山汉石室”为刘海粟所题。2000年,考古工作者清理了祠堂正前方及两侧的汉墓,并将清理时发现的历代碑碣集中存放于墓园内。

注释及参考资料

[编辑]
  1. ^ 《我国现存于地面最早的房屋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2. ^ 《山东画像石》
  3. ^ 《水经注》卷八济水下“又北过临邑县东”注
  4. ^ 祠堂院内乾隆三十四年碑记
  5. ^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第五章第三节:画像石祠堂
  6. ^ 《郭氏墓石祠与郭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