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清水岩
25°02′25″N 121°30′10″E / 25.04023°N 121.502778°E
艋舺清水岩祖师庙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万华区康定路81号 |
宗教 | 佛教 |
本尊 | 清水祖师 |
例祭 | 农历1月6日(祖师圣诞) 农历5月6日(清水祖师得道纪念日) |
建筑详情 | |
本殿构造 | 硬山式 |
开山时间 |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
官方名称 | 艋舺清水岩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寺庙 |
评定时间 | 1985年8月19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
地图 | |
艋舺清水岩,全名艋舺清水岩祖师庙,俗称艋舺祖师庙,主祀清水祖师,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为一座受道教、台湾民间信仰影响极多的佛教祖师庙。除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师外,并陪祀天上圣母妈祖、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地藏菩萨、至圣先师、魁星星君及福德正神等众神祇。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从艋舺清水岩分香所建的庙,计有新庄山子脚、景美溪子口、淡水清水岩等。[1]
艋舺清水岩是中华民国直辖市定古迹,它与艋舺龙山寺和大龙峒保安宫合称为“台北三大庙门”[2];也与艋舺龙山寺和艋舺青山宫[3]合称为“艋舺三大庙门”[4],或者把艋舺龙山寺、艋舺清水岩、艋舺青山宫与西门町天后宫(原艋舺新兴宫)合称“艋舺四大庙”[5][6]。
台北盆地周围早期多为安溪移民所开拓,而清水祖师为安溪人的守护神,故大台北地区祖师庙林立。艋舺清水岩与三峡祖师庙、淡水祖师庙、瑞芳祖师庙,称为“大台北四大祖师庙”。[7]但这些祖师庙中以艋舺清水岩最具有历史特色,不仅象征安溪人的移民势力,还见证了影响台北市历史甚钜的械斗事件“顶下郊拼”。
兴庙沿革
[编辑]台湾清治时期渡海来台的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公推翁有来为董事,募得佛头银三万元,为其从泉州府安溪县蓬莱乡清水岩,携来的清水祖师香火建庙。
1787年(清高宗乾隆52年)在台北艋舺现址修筑庙宇,1790年(乾隆55年)落成。1817年(清仁宗嘉庆22年)6月,台风侵袭艋舺清水岩,翁有来于是又向乡民募捐五千银元重修。《淡水厅志稿》记载:“祖师庙亦名清水岩,在艋舺街。乾隆年间捐建;嘉庆年间,捐题重修。”[8]
1853年(清文宗咸丰3年),早先东渡来台的泉州三邑人为了守护艋舺的固有的商业利益,与后来东渡台湾的同安县人之间发生顶下郊拼事件。泉州三邑人,欲攻打同安人,苦于沼泽,想由清水岩通过,要求烧毁清水岩,故威胁安溪人,并答应事后会负责重修工作,但事件后三邑人毁约,只捐献了一对龙柱,略表意思,安溪人于是由本庙董事白其祥向安溪移民,募款两万五千银圆重建清水岩,于1867年(清穆宗同治6年)整修,但是迟至1875年(清德宗光绪元年)才完工。清水岩原有三殿,格局完整,目前仅剩三川殿及正殿。
日治初期的1896年(明治29年),清水岩被台湾总督府充做为总督府国语学校的附属学校。台北州立第二高级中学后来也在1922年(大正11年)于清水岩址草创,并把此事记载入其校歌。“州立第二中学”也就是现在成功高中的前身。1940年(昭和15年)后殿遭回禄之灾,迄今未重建。[9] 1985年,因辟建停车场而挖出一批长期埋在地下的清水岩后殿石材。 1997年,开始按修复计划分期整建,至今已完成三川殿、正殿之整建。[9]
特色
[编辑]艋舺清水岩座东朝西,占地约2,000坪,建地约500坪,原有三殿完整格局,后殿因火灾倒毁,右护龙约有十分之三面积也因长沙街拓宽于1971年拆毁,现存为面阔七开间两进两廊两护龙“七包三”形式的建筑,两殿间以左右廊相连中庭,两侧护龙则以过水廊连接正殿。建筑方面;前殿为廖石成所建,采“二通三瓜”的栋架,檐口下的木雕由知名木雕匠师黄龟理执刀,正殿是由郭塔所设计兴建[10]。
三川殿开三门,明间步口有抱鼓石及蟠龙石柱一对,另有翁有来、翁有麟于1817年(嘉庆22年)重修时敬立的石柱楹联:“为清水,为蓬莱,此地并分法界;是金身,是铁面,入门便见真容”,以及六张犁宫美陈氏家族敬献于檐廊两侧龙、虎二堵墙的“南极仙翁”及“麻姑献寿”砖雕,是台湾现存落款(1817年)最早的砖雕作品。所绘门神为画师陈寿彝1968年力作,哼、哈二将居中门,南方、东方、北方及西方等四大天王则分居龙、虎门。屋顶为两坡硬山式厅堂结构,正脊与垂脊排头上饰有“八仙座骑”等交趾陶人物,两廊栋架为卷棚式,现存各殿栋架系1867年(同治6年)重建,此后屡经翻修,除彩绘多次外,迄今大致保持重建当年原貌,木结构建筑几乎为原物。
拜殿有1868年(同治7年)所立蟠龙石柱一对,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柱,为硬山翘脊屋顶,桁木十六架,后坡多一架,未作附壁栋架,桁木及寿梁直接插入山墙中,山墙内壁采粉刷,但前部露砖柱、砖雕及水车堵,呈前后之分,墙上有罕见的双窗。此外,在梁架、石壁、龙柱上,也都刻有清朝皇帝年号年代。正殿后方留有通道及格子门以穿廊形式相连原有的后殿,正殿后方步口对看墙分别有“平安”与“富贵”砖雕。庙后方保留回禄幸存的龙柱、石柱及柱础等,包括龙边一独立式两层阁楼遗迹。
艋舺清水岩庙埕应为开阔广场,却遭两旁民宅违建长期占用,仅留一狭长通道,尽管如此,整体建筑仍呈现清代中叶台湾庙宇浑厚朴拙特色与艺术水准,是台北唯一能够保存咸丰、同治年间建筑原貌迄今者。
- 左次间门联“(同治七年季冬敬立)封藏鬼洞来裂竹大梓罗汉松犹留佛荫;度登仙桥去药砧丹臼袈裟石争访师型(宗裔维英敬题 生员杨克彰敬书 杨姓弟子敬献)”
- 左右后附点金柱柱联“(大清同治七年戊辰佛生日)清五浊以觉人灯传马祖;水八功而润物钵出龙师(乡进士孝廉方正四品花翎内外史官淡兰主讲宗裔维英敬撰并书 郑姓弟子宗裔芳兰长胜同再敬献)”
- 后卷棚步口柱柱联“祖籍桃源而出我颖川之派;师游蓬岛遂镇化清水之嵓(宗裔维英再敬题 芳兰 长胜又敬献)”
其他楹联题字:
- 檐廊两侧龙虎二堵壁联“(同治戊辰年冬立)清风明月此谈禅心澄似水;祖义本仁而济世德大称师(岁贡生宗裔宅仁敬题并书 宗裔奇芳 锡光 永成 文德敬献)”
蓬莱老祖
[编辑]清水祖师的各尊神像中,以“蓬莱老祖”最受檀越崇敬,“蓬莱老祖”是一尊宋代的神像,相传安溪清水岩在宋代得到一块巨大的沈香木,雕制六尊清水祖师神像,后代称为“六古佛”。清同治六年,四名僧侣刘存、刘冇、刘跳、刘海自安溪清水岩奉一尊“古佛”来台欲募款修筑彭岩祖庙,正逢艋舺清水岩遭遇祝融之灾,未得鸠资。经商议后艋舺清水岩愿付两百佛银,捐资乐助刘存等带回修理彭岩而后将古佛留在艋舺清水岩永远奉祀。此即蓬莱老祖,艋舺清水岩现存《一心诚敬》内文有详细记录。
清法战争西仔反时,法国远东舰队侵犯淡水,危及台北城,后来淡水乡勇迎接了“蓬莱老祖”神像开赴战场,居然击退了法军。后来,清德宗光绪帝因清法战争淡水告捷,御赐匾额“功资拯济”。自此神迹,艋舺祖师庙香火更为鼎盛。
艋舺方面认为,是因为淡水迎请了艋舺祖师庙的清水祖师“蓬莱老祖”神像助阵,祖师显灵,才使法军方败于淡水。不过淡水善信方面却认为“蓬莱老祖”神像原属于淡水,是淡水没有祖师庙,才寄放在艋舺的。由于有艋舺、淡水两派信徒纷争,两庙在日治时期为了“蓬莱老祖”神尊归属,还打官司,在日本法官息事宁人的情况下,决定两方共有,轮流供奉,农历单月在艋舺,双月在淡水,因应五月的“淡水清水祖师成道庆典”(淡水大拜拜),五月、六月份两庙互换供奉月份,2016年起,“蓬莱老祖”不再接受其他庙宇迎请。
艋舺清水岩现存大正六年引受书一纸全文如下,证明在蓬莱老祖艋淡之争前淡水方面来艋舺迎请老祖的惯例确实存在多年。
引受书
一、清水祖师蓬莱大祖佛像 老尊
前记佛像,我淡水居住善男信女极其崇拜,信仰特深,故每年叠向贵庙迎请礼拜,既毕,例应奉还贵庙供奉。因时有迁延之处,故此回欲来迎出淡水,致贵庙管理人不肯承诺。爰是我淡水住民公委翁权出首引受。自今而后,凡有迎请出淡者,若贵庙嘱令奉还,不论何时,立即迎送到艋,仍归东庙(主庙),决无迁延。口恐无凭,特立引受书壹纸,付执为炤。
但每年须贴贵庙庙祝油香料壹拾五圆,而庙祝每逢淡水欲来迎请者,须为恭送至稻江火船,交与来请之人。炤。
日后翁权如无违约者,凡来迎请,总望快诺是幸。炤。
大正六年六月十一目
芝兰三堡淡水街袁东兴街十四番地 淡水住民总代 翁权
芝兰公馆口街二十一番地 立会人吴玉灶
芝兰袁东兴街七十一番地 立会人阮溪
艋舺祖师庙管理人 林木川拟
匾额
[编辑]相关作品
[编辑]2010年2月上映由钮承泽导演,阮经天、赵又廷、凤小岳主演的一部台湾电影《艋舺》,主角们所居、结义的背景地点即在艋舺清水岩,大多数场景也几乎都在清水岩内,甚至有不少是在清水祖师公神像前拍摄。
周边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书目
- 绪方武岁,《台湾大年表》,台湾文化出版社,1943年。
- 庄永明,《台北老街》,台北,时报出版社,1991年。
- 又吉盛清,《台湾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卫出版社,1997年。
- 李干朗,《台北市古迹简介》,台北,台北市民政局,1998年。
- 李泰昌,《台湾的古迹》台北,远足文化,2004年。
- 辜神彻,《台湾清水祖师信仰-落鼻祖师的历史与文化》台北,博扬文化,2009年。
- 《臺灣大百科全書·艋舺清水巖》.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09年9月9日 [2015年11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研究》 (PDF). 刘丰极. 2009年5月.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2-13).
- 引用
- ^ 铃木清一郎《增订台湾旧惯习俗信仰》冯作民译,2000年
- ^ 請問臺北三大廟門是指那三座廟?. [202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 原本是艋舺新兴宫(今西门町天后宫),艋舺新兴宫在日治时期被拆,迁至西门町现址后,以艋舺青山宫代之
- ^ 民俗的博物館─艋舺三大廟.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 台灣景點票選 艋舺龍山寺. [2017-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8).
- ^ 寫下半部萬華史的宗教觀光勝地 艋舺龍山寺. [2017-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1).
- ^ 中央廣播電台 台灣故事館.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郑用锡《淡水厅志稿 四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6年
- ^ 9.0 9.1 9.2 劉豐極《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2009年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2-13).
- ^ 艋舺清水岩祖师庙
- ^ 675.1895-1930.黃土水.簡介. 2006-06-24 [2017-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