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华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谭(256年—320年代),令思广陵郡江都县[1]人。晋朝官员,以才思口辩而闻名,在晋官至秘书监,然而仕途屡屡受阻,晚年常感不得志。

生平

[编辑]

华谭祖父华融、父亲华谞都在东吴仕官。当时孙𬘭专权,滕胤密谋推翻孙𬘭,逼华融等人作书驳斥孙𬘭。华融不与滕胤合作,被滕胤所杀,华谞也遭到杀害[2]。两人死时华谭才一周岁,故由母亲抚养长大。

东土所推

[编辑]

华谭为人好学不倦,聪明且有辩才,都得乡里重视。扬州刺史周浚以华谭作自己从事史,亦因为喜欢他的才干而以宾友之礼对待[3]

太康年间,华谭获时任刺史嵇喜举为秀才[4]。到洛阳后,晋武帝亲自策问,结果华谭是四方送来的秀才中表现最优秀的,华谭本身就因为其才干而有名气,而时为廷尉的同郡人刘颂亲身见过华谭后就叹息道:“不知道乡里中有这样的人才呀!”不过王济却当众嘲笑他是东吴遗民,问他有什么优异之处值得获选任,华谭就以明珠、夜光玉石等珍宝都出于方外而非中原,周文王夏禹分别生于东夷及西羌作反驳;他又追述当年周武王商朝后将殷商遗民迁到当时称洛邑的洛阳,反指在坐诸臣都不免有人是这些遗民后代,反驳其亡国遗民身份。王济再称吴人在危难时无法支持国家致令国亡,亡国失主之责正在于人们的凡劣。华谭则指国家兴衰乃是天命,人并不能抗拒天意,故即使徐偃王行仁义都丢了国家,孔子也曾离开鲁国齐国段干木退隐而成名,否泰有时,人力不能控制。王济听完华谭的回应,也对他很礼敬了[3]

地方治绩

[编辑]

华谭及后历任郎中及太子舍人、本国中正,后也当过鄄城令及尚书郎。永宁年间华谭出任令,其时正是八王之乱的动乱中,郏县到战火破坏,闹了饥荒,华谭尽心抚恤,司徒王戎知道他的行为后就送了三百斛谷帮助华谭。华谭后因政绩升任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当时张昌于荆州作乱,派了部下石冰侵扰扬州,华谭参与讨伐石冰在诸县的同党和别军,于是在平定石后获封都亭侯,食邑一千户,并获赐绢一千匹[3]。陈敏之乱时华谭亦曾致书斥责接受陈敏官位的江南士族领袖,让本已不欲服务陈敏的他们更感惭愧而决意反叛陈敏[5]

行己徇义

[编辑]

华谭在郡为政严厉,常忤逆上司,后来出任扬州刺史的刘陶更加向来和华谭关系不好,于是以法规收捕他,押送到寿阳狱中。当时的镇东将军周馥和华谭交好,就为他申辩并释放他。后来,周馥因擅自上表请晋怀帝迁都寿春而忤逆东海王司马越,终遭司马越派系的琅邪王司马睿派将领甘卓进攻。当时寿春百姓都四散逃避战乱,但周馥此时却发现华谭反而搬近了,周馥此时感叹:“吾尝谓华令思是臧子源之畴,今果效矣。”[3]。周馥最终兵败,华谭转归司马睿麾下。后来华谭被司马睿问及周馥何故反叛,华谭就为周馥辩护,称他迁都之议只因当时有人意向不同才遭到讨伐,事后洛阳陷落,反指若果周馥计划得以实行,国家或许还能撑久一点,遂认为考虑到事实,周馥根本没有反叛。晋元帝再指周馥外任兵镇,拥兵一方,不应掌权的司马越征召,危难中不扶国家,是天下罪人。华谭同意周馥有不当的地方就应受责难,然而坚持说他反叛简直是诬陷。元帝至此才释怀[6]

待终秘阁

[编辑]

建兴初年,华谭任司马睿的镇东军咨祭酒,在府无事就著了《辨道》三十卷,还进呈给司马睿看。后司马睿进丞相,华谭亦随府转为丞相军咨祭酒,加本郡大中正。华谭举荐了干宝范珧后就以年近七十为由告老求退,但不获允许。东晋建立后,华谭曾任秘书监,虽然他当当感到不得志,但仍然为朝廷发掘人才,如将有学问但年纪渐大仍未获授职的的朱凤、吴震都荐为著作佐郎。不过,华谭向来称许女婿戴邈而损抑邈兄戴渊,这令戴渊记恨他;惟晋元帝却重用戴渊,戴渊于是又压制华谭仕途。华谭心有不满,故曾经从容地对司马睿说:“臣已老矣,将待死秘阁。汲黯之言,复存于今。”以西汉名臣汲黯往事表达自己对仕途的不满,而司马睿听罢则感不悦。王敦之乱时,华谭病重已经无法到秘书省当值,于是遭免官,死在家中。朝廷追赠他光禄大夫,金章紫绶,加散骑常侍,谥[3]

性格特征

[编辑]

华谭当鄄城令时,一次路过濮水时就作了一篇《庄子赞》并向功曹出示。廷掾张延当时就替功曹作答教,文章写得很好,华谭于是举荐了他,至华谭出任庐江内史时,张延已经是淮陵太守了。华谭又举了寒门周访,最终他更成了晋朝重要将领。后华谭于东晋虽仕途受阻但亦推荐了一些人才,可见他喜欢提拔人才,而当时人都认为华谭有辨识人才之能[3]

家庭

[编辑]
  • 祖父,华融,吴左将军、录尚书事,被滕胤所杀。
  • 父,华谞,吴黄门郎,与华融一起遇害。

子女

[编辑]
  • 子,华化,字长风,征虏长马,讨伐汲桑时战死。
  • 子,华茂,嗣爵
  • 女,华氏,嫁戴邈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052》,出自房玄龄晋书

参考资料

[编辑]

《晋书·华谭传》

  1. ^ 《三国志·孙𬘭传》裴松之注引《文士传》:“华融字德蕤,广陵江都人。”华融即华谭之祖父。
  2. ^ 《三国志·孙𬘭传》:“遣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告胤取据,并喻胤宜速去意,胤自以祸及,因留融、晏,勒兵自卫,召典军扬崇、将军孙咨,告以𬘭为乱,迫融等使有书难𬘭。𬘭不听,表言胤反,许将军刘丞以封爵,使率兵骑急攻围胤。胤又劫融等使诈诏发兵。融等不从,胤皆杀之。”
    《文士传》:“融子谞,黄门郎,与融并见害。”
  3. ^ 3.0 3.1 3.2 3.3 3.4 3.5 《晋书·华谭传》
  4. ^ 《晋书·华谭传》作嵇绍,但参照贺循传与嵇绍传,太康时刺史应为嵇喜。
  5. ^ 《晋书·陈敏传》:“东海王军咨祭酒华谭闻敏自相署置,而顾荣等并江东首望,悉受敏官爵,乃遗荣等书曰:‘石冰之乱,朝廷录敏微功,故加越次之礼,授以上将之任,庶有韩卢一噬之效。而本性凶狡,素无识达,贪荣干运,逆天而动,阻兵作威,盗据吴会,内用凶弟,外委军吏,上负朝廷宠授之荣,下孤宰辅过礼之惠。天道伐恶,人神所不祐。虽阻长江,命危朝露。忠节令图,君子高行,屈节附逆,义士所耻。王蠋匹夫,志不可屈;于期慕义,陨首庭。况吴会仁人并受国宠,或剖符名郡,或列为近臣,而便辱身奸人之朝,降节逆叛之党,稽颡屈膝,不亦羞乎!昔龚胜绝粒,不食莽朝鲁连赴海,耻为臣。君子义行,同符千载,遥度雅量,岂独是安!昔武烈,称美一代,虽奋奇叶,亦受折襄阳讨逆雄气,志存中夏,临江发怒,命讫丹徒。赖先主承运,雄谋天挺,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然兵家之兴,不出三世,运未盈百,归命入臣。今以陈敏仓部令史,七第顽冗,六品下才,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诸君垂头,不能建翟义之谋;而顾生俛眉,已受羁绊之辱。皇舆东轩,行即紫馆,百僚垂缨,云翔凤阙,庙胜之谟,潜运帷幄。然后发荆州武旅,顺流东下,徐州锐锋,南据堂邑;征东劲卒,耀威历阳;飞桥越横江之津,泛舟涉瓜步之渚;威震丹杨,擒寇建邺,而诸贤何颜见中州之士邪!小寇隔津,音符道阔,引领南望,情存旧怀。忠义之人,何世蔑有!夫危而不能安,亡而不能存,将何贵乎!永长宿德,情所素重;彦先垂发,分著金石;公胄早交,恩纪特隆;令伯义声,亲好密结。上欲与诸贤效翼紫宸,建功帝籍。如其不尔,亦可泛舟河渭,击楫清歌。何为辱身小寇之手,以蹈逆乱之祸乎!昔为同志,今已殊域;往为一体,今成异身。瞻江长叹,非子谁思!愿图良策,以存嘉谋也。’敏凡才无远略,一旦据有江东,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服,且子弟凶暴,所在为患。周玘、顾荣之徒常惧祸败,又得谭书,皆有惭色。”
  6. ^ 《晋书·周馥传》:“越与苟晞不协,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硕,馥不肯行,而令硕率兵先进。硕贰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硕退保东城,求救于元帝。帝遣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郭逸攻馥于寿春。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摛为檄。摛,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摛之辞。’摛闻之,遂毁草。旬日而馥众溃,奔于项,为新蔡王确所拘,忧愤发病卒。初,华谭之失庐江也,往寿春依馥,及馥军败,归于元帝。帝问曰:‘周祖宣何至于反﹖’谭对曰:‘周馥虽死,天下尚有直言之士。馥见寇贼滋蔓,王威不振,故欲移都以纾国难。方伯不同,遂致其伐。曾不逾时,而京都沦没。若使从馥之谋,或可后亡也。原情求实,何得为反!’帝曰:“馥位为征镇,握兵方隅,召而不入,危而不持,亦天下之罪人也。’谭曰:‘然。馥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出据方岳,实有偏任之重,而高略不举,往往失和,危而不持,当与天下共受其责。然谓之反,不亦诬乎!’帝意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