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萨都剌(1272年或1300年—1355年[1]),又作萨都拉,字天锡,庵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蒙古化色目人(一说回回人)。
出身将门,但据其《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幼年家贫。早年科举不顺,以经商为业。到泰定四年(1327年)才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卑微的官职,包括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等。为官清廉,有政绩,不趋炎附势,因得罪权贵而被贬。据说晚年曾入方国珍幕府。
身世与生平
[编辑]萨都剌出身于色目人家族,然而其先祖究竟来自哪个古代民族,目前并无定论。有人说其为回回人(《元典章》当中称萨都剌为“回回之修行者”),进而推论为“回族”,然而元朝时正是“回族”这个民族的形成期,且时常有出身非穆斯林家庭的人皈依回教,故此不能以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来决定其民族属性。
萨都剌出生于当时的河东山西道冀宁路所属代州的雁门,其作品集《雁门集》正是“以生居雁门,遂取(之)名集。”家族中,萨氏在兄弟三人中之长子。二弟野芝,字天与,曾任江西建昌路总管。三弟剌忽丁,后登乡科。
艺术特征
[编辑]萨都剌的诗词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为中国历史提供了线索;艺术成就较高,但也有论者认为思想性不高。当时以宫词、乐府闻名。虞集评价“最长于情,流丽清婉”。有晚唐诗意味。这一类的代表作有《燕姬曲》:
“ |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着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
” |
山水诗、生活诗有生活气息,细腻入微,佳作不少。如《过嘉兴》:
“ |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 |
” |
边塞诗粗犷之外,又有婉丽笔法,独具特色。如《上京即事》两首:
“ |
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 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赐诸王。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酣。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
” |
其诗歌作品众多,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史料。《记事》一诗“只知玉玺传三让,岂料游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洒泪,世间骨肉可相逢”揭露元武宗次子图帖睦尔篡兄位的史事,正史不载。
萨氏词作不多,约有十四首,但是《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两首技巧成熟,脍炙人口,被人推为元词之冠。
“ |
念奴娇·登石头城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
” |
“ |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
” |
学术成就
[编辑]《新元史》有云:“(萨剌都)诗才清丽,名冠一时”。虞集说:“萨天锡(赐)最长于情,流丽清婉。”顾嗣立《元诗选》萨都剌诗选前面的小序说:“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涵养既深,异才并出,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赵、虞、杨之外,别开生面者也。”
除了文学成就,萨都剌的功绩亦响负盛名。任官期间,萨氏勤政爱民,执法如山,最终在地方形成“吏不犯,民不欺”的政局。地方志有云:“设格阛阓,而制权衡焉,俾市物者各得其平”。
作品
[编辑]萨都剌著有《雁门集》14卷,美术作品今存《严陵钓台图》、《梅雀》,收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有及第谢恩诗两句:“虎榜姓名书彩纸,羽林冠葢竖旌旄。”[2]
后代
[编辑]萨都剌后代以萨为姓,历史名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