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粉红命案
连环粉红命案 A Study in Pink | |
---|---|
《神探夏洛克》分集 | |
剧集编号 | 第1季 第1集 |
导演 | 保罗·麦格根 |
编剧 | 史蒂芬·莫法特 |
制作人 | 苏·维特 |
音乐 | |
摄影师 | 史蒂夫·劳斯 |
剪辑 | 查理·菲利普斯 |
首播日期 | 2010年7月25日 |
长度 | 88分钟[1] |
客串演员 | |
〈连环粉红命案〉[备注 1](英语:A Study in Pink)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的英国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第1季的第1集,于2010年7月25日通过BBC One和BBC HD首播;该集由史蒂芬·莫法特编剧,并由保罗·麦格根执导。该集向观众引荐了主角——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及马丁·弗里曼饰演的约翰·华生医生。剧中的部分剧情改编自由柯南·道尔撰写的首部福尔摩斯小说《血字的研究》(1887年),讲述夏洛克与华生相遇并携手解开一连串神秘自杀案件的故事。
剧组原先是打算拍一部长60分钟、由科奇·吉尔佐执导的试播集,但后来决定直接拍一部长约90分钟的分集。《连环粉红命案》在播出后取得相当高的评价,播出当晚共有750万人观看该集,收视率占28.5%,评论家多称赞演员的表现及剧情,但该集的结局受到了部分评论家的诟病。该集同时也入围了多个奖项,如黄金时段艾美奖和皮博迪奖。
剧情
[编辑]故事以一名中年男子于空置的办公室自杀为开场,其后一名20岁的青年在凌晨时份于体育馆自尽。之后,又有一名女公务员于工地轻生。他们的共通点为都是在服用一种白色胶囊后毒发身亡,而且都是死在他们平时不会去的地点。尽管如此,警方还是相信这与谋杀无关。另一方面,从阿富汗返国的军医约翰·华生遇上“顾问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古怪的性格使得两人分外投缘,并合租了贝克街221B号为住处。不久后,又一宗类似的自杀案件发生,夏洛克闻之,立刻与华生赶到案发现场。夏洛克发现女死者珍妮佛·威尔森(Jennifer Wilson)有过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有多位情夫,且在死前费尽力气留下了“Rache”的字样。警方认为这是德语,意指复仇,但夏洛克不同意,他认为这是一个名字,并推论死者的随身行李箱和手机被偷走。故此,夏洛克相信这是凶杀案而非单纯的自杀。
随后,夏洛克和华生离开现场。前者认为凶手会把那行李箱抛弃,故去找它;华生认为这不可能成功,便决定返回贝克街221B号。之后,华生发现身边的电话亭响起,在好奇心驱使下接起了电话,电话中的男子说服华生上车,将他载到没人上班的工厂内。之后,电话中的男子出现,试图收买华生,要求他监视夏洛克,但遭到华生的拒绝。那名男子放弃再说服华生,让他回去,但不愿说明自己的身份。回到住处后,华生把刚才的经历告诉夏洛克,后者一笑置之。其后,夏洛克又表示已找到那行李箱,他要求华生通过电话把短讯传送给女死者,以图引凶手出现。之后,两人到一间餐厅静候。不久后,他们发现一辆相当可疑的出租车,并相信凶手是车内的乘客,于是,他们试图追踪那出租车,但原来该名乘客只是名游客。
空手而回后,两人返回住处。这时,向来与夏洛克不和的警队怀疑他藏毒而上门搜索,并告诉他“Rachel”是女死者胎死腹中的女儿的名字,夏洛克因而想到“Rachel”其实是电子邮件的密码,而女死者是刻意把手机留在凶手身边,以让警方通过GPS找到真凶。于是,华生用手提电脑登入女死者的账户,竟发现手机的位置就在住处内,也就是说,凶手就在这儿。此时,房东哈德逊太太称有一辆出租车在门外等待夏洛克。夏洛克似乎明白到真凶就是那出租车司机,但还是上了车。出租车司机名叫杰夫·霍普(Jeff Hope),他直言自己就是凶手,又称自己是以言语迫使多名死者与他玩服药自杀的游戏。他还进一步解释自己因罹癌行将就木,因他杀人后有人会给他钱,于是他为了留给两位儿子钱才杀人。这时,霍普将车开到罗兰柯尔进修教育学院,又拿着手枪要胁夏洛克到校内一间教室与他玩自杀游戏。
夏洛克没有拒绝,霍普继续告诉前者是因为欣赏其智慧才与他玩这游戏。之后,他拿出两颗外观完全一样的药,告诉夏洛克其中一颗是有毒的,另一颗则无,夏洛克可挑选其中一颗,并吞下它,而他本人也会吞下余下的一颗。霍普坦承他用此一方法杀掉四人,并表示其致胜方法是知道对方的思维模式,故问夏洛克是否有胆量接受挑战,后者欣然接受。另一方面,华生已利用GPS追踪到学校。夏洛克未迅速吞下药,反而不断与霍普对话,以了解他的特色。这时,华生从教室的对面狙击霍普,霍普随即倒地。夏洛克追问是谁给他钱杀人,霍普称此人名为莫里亚蒂。在警察到场后,两人离开现场。在罗兰柯尔进修教育学院外,他们遇到那个要求华生监视福尔摩斯的男子。原来,这男子是福尔摩斯的兄长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夏洛克没有理会他就离开。最后,迈克罗夫特通知他的秘书安西娅(Anthea),要她加强对两人的监视。
制作
[编辑]《连环粉红命案》的前身是一部长60分钟的试播集,由科奇·吉尔佐执导,2009年1月开拍,地点位在伦敦和卡迪夫[2],剧组之所以选择在卡迪夫取景除了是因为当地的景物与伦敦吻合外,也更为经济[3]。但如剧情需显示一些地标,剧组则会返回伦敦拍摄[3]。贝克街221B号依然是福尔摩斯和约翰·华生的住处[4],但由于贝克街交通繁忙的关系,且存在太多标有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景物,于是剧组未选择在原处拍摄,而是在邻近的高尔北街185号取景[5][6][7]。1月20日至21日间,剧组在斯旺西温登街的一间酒吧取景,耗时7小时。酒吧被布置成一家意式餐厅,剧中夏洛克与华生在该家餐厅里用餐[8][9]。1月21日,该集的取景地点转移至卡迪夫的纽波特路。劳悦斯顿花园的房子在一栋即将出售的大宅拍摄。剧组大肆破坏了屋内摆设,营造出他们想要的质地与氛围[10]:60-63。试播集亦有在梅瑟蒂德菲尔取景[11]。1月23日,拍摄作业在拍完贝克街的部分后结束[8]。
试播集原定于2009年中期或下半年播出[4],制作团队期望试播成功后能推出完整的电视剧[4]。然而,这部耗资80万英镑的试播集并不被看好,导致“《神探夏洛克》是一个潜在的灾难”的谣言传了开来[12][13]。为此,BBC决定取消播出试播集,改拍3集90分钟长的集数,并认为故事情节要设计得更复杂和仔细[12][13]。BBC的要求也令《连环粉红命案》的剧本需重写,整部剧集也得重新拍摄[14]。创作团队在评述音轨中澄清BBC对试播集“非常满意”,但BBC要求他们改变试播集的形式[15]。
随后,包含《连环粉红命案》在内的3集于2010年1月开拍。因原导演科奇·吉尔佐无法挪出时间[10]:77,保罗·麦格根便接手执导该集[16][17]。也由于该集的编剧兼《神探夏洛克》的主创之一史蒂芬·莫法特忙着制作《神秘博士》的第五季,于是《神探夏洛克》的第1季不得不以相反的顺序制作[17]。BBC小说部的主任珍·特兰特将“该年度剩下的所有电视剧预算”全都拨给了《连环粉红命案》[10]:61。因为预算有所增加,剧组得以换上更高级的摄影机[10]:65。制作团队利用机会稍微更动了试播集的部分细节,如在试播集中,夏洛克与杰夫对峙的地点在贝克街221B号,而实际播出版本则改为罗兰柯尔进修教育学院[10]:66。试播集中,夏洛克与华生所住公寓的楼下的三明治店属哈德森太太所有,但播出的版本则不是[18]:21。此外,剧组以“泄漏的资讯过多”为由,删去关于夏洛克·福尔摩斯与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的关系的描述[19]。有别于试播集,实际播出版本的导演麦桂根决定将简讯的内容直接呈现在萤幕上[18]:23。
出典与设计
[编辑]《连环粉红命案》改编自于1887年出版的首部福尔摩斯小说《血字的研究》[20],标题亦是如此[21]。《神探夏洛克》的主创马克·加蒂斯承认,该集在很大程度上是建基于福尔摩斯的故事[22]。《独立报》的专栏作家汤姆·萨特克利夫指出,“读者会发现,在剧中女死者刻意遗下手机其实与原著中女死者留下戒指是如出一辙的”[23]。同时,剧中女死者留下“Rache”的血字也与原著相同,也是重要的线索,但不同的是,在原著中,“Rache”是德语,意指复仇﹔但在此集,这字却成了人名和密码[18]:27。其他取材于《血字的研究》的剧情还包括夏洛克和华生相识的经过、夏洛克鞭打尸体以“验证死后制造的瘀伤能到什么程度”、凶手同样是司机以及他们也患有致命的动脉瘤[18]:25[24]。莫法特避开了《血字的研究》中夏洛克拿梗犬试药的桥段[18]:25。
此外,华生询问夏洛克是否有女友源于《第二块血迹》,而夏洛克所说的“三片贴片的难题”则改编自《红发会》(1887年)中的“三支烟斗的难题”[5]。在众多福尔摩斯小说中,华生的伤处时常变换,《血字的研究》在肩膀,《四签名》(1890年)中则是腿伤。剧中将其改成华生的肩膀和腿都受了伤,但他走路之所以会一瘸一拐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18]:26。与华生前往案发现场的途中,夏洛克针对华生手机的推论改编自《四签名》中“华生的表”[18]:26。夏洛克传给华生的简讯内容“如果不方便,不管怎样,还是来吧”取自福尔摩斯小说《匍行者探案》(1923年)中一份电报的内容[18]:27。第二位受害者的名字詹姆斯·菲利摩取自《雷神桥之谜》(1922年)中一个夏洛克未能解开的悬案[18]:25。
有别于原著,该剧的时空背景设在2010年,因此《连环粉红命案》中出现了众多现代的产品,比如移动电话和夏洛克的尼古丁贴[25]。剧组解释道,他们之所以安排夏洛克用尼古丁贴取代抽烟斗是为了迎合现代的社会风气和广播条例[26]。剧中,夏洛克被设计成一个善于利用如短讯和互联网等科技来侦查案件的人,保罗·麦格根表示:“在书中他会尽可能运用各种仪器,长驻实验室。这纯粹是这点的现代版本。他会用现时可接触的工具来解难”[26]。
播出与家庭媒体
[编辑]《连环粉红命案》于2010年7月25日在BBC One和BBC HD首播[27]。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BBFC)把试播集[28]和该集[1]分为12级,理由为剧中含有“中度的暴力场面和威胁及自杀题材”。播出当晚共有750万人从这两种管道观看该节目,收视率占28.5%[29][30]。最终,该集的收视人次达到了923万[30][31]。《连环粉红命案》在英国全年欣赏指数报告中达87分[30][31]。此外,还有140万人从BBC iPlayer下载该集,让该集名列该平台全年下载量的第三名[32]。《连环粉红命案》收录在于2010年8月30日推出的《神探夏洛克》第1季DVD中[33]。未播出的60分钟长试播集版《连环粉红命案》也收录其中[33]。《卫报》的评论家马克·劳森(Mark Lawson)在文章中称此举“勇气可嘉”[13]。
反响
[编辑]该集在播出后获得影评人的如潮赞誉。《卫报》的丹·马汀(Dan Martin)认为这集非常值得推荐:“《连环粉红命案》带有电视剧《军情五处》的叙事技巧,却又是福尔摩斯的故事:其推理桥段非常巧妙,而剧情更是莫法特式的扑朔迷离”[34]。《每日电讯报》的塞雷娜·戴维斯(Serena Davies)称该集“很有趣”,并大大赞扬了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表现,但戴维斯亦指出,夏洛克的角色形象“过于清晰”,少了一份神秘感[35]。《Den of Geek》评该集是2010年度最佳电视剧单集之一,并形容其开场是“大师级的示范”[36]。
《独立报》的汤姆·萨特克利夫认为,尽管该集的剧情“慢了一点”,但整体来说还是忠于原著的[23]。IGN的克里斯·提利(Chris Tilly)给予该集7.8分(满分10分)的评价,称其为“完美的90分锺”,并赞美了两位主演及众演员的表现,但美中不足的是结局有点草率[37]。《影音俱乐部》的约翰·特提(John Teti)给了《连环粉红命案》“B”的评分,认为尽管该集过于追求把事物现代化,但依不失为一集“有血性”的优质剧集[38]。《卫报》的山姆·沃拉斯顿(Sam Wollaston)批评剧中的一些元素并未得到解释[25]。
该集在第63届黄金时段艾美奖颁奖典礼上入围了最佳迷你剧或电视电影编剧奖(史蒂芬·莫法特)、最佳迷你剧或电视电影单摄像机图像剪辑(查理·菲利普斯)、最佳迷你剧或电视电影特效(詹姆斯·赛德瑞顿、丹尼·哈格里夫斯、威尔·柯恩、詹姆斯·莫克森与阿里安娜·拉戈)及最佳编曲(大卫·阿诺德与迈克尔·普赖斯)[39]。2011年,《连环粉红命案》获得了皮博迪奖的殊荣[40][41]。
漫画版
[编辑]改编日本漫画《神探夏洛克 粉红色研究》(SHERLOCK ピンク色の研究)刊载于角川书店出版的漫画月刊《Young Ace》,由Jay.作画,于2012年11月号(2012年10月4日发行)开始连载[42],2013年8月号完结,单行本全1册。
卷号 | 角川书店 | 台湾角川 | ||||
---|---|---|---|---|---|---|
发售日期 | ISBN | 双语版发售日期 | 双语版ISBN | 发售日期 | ISBN | |
1 | 2013年8月1日[43] | ISBN 978-4041207109 | 2015年6月9日[44] | ISBN 978-4046011183 | 2017年2月18日[45] | ISBN 978-9864735303 |
备注
[编辑]- ^ 又译“粉红色研究”。
参考资料
[编辑]除另行注明外,以下资料皆为英文。
- ^ 1.0 1.1 SHERLOCK – A Study in Pink. BBFC. [201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BBC Drama announces 'Sherlock', a new crime drama for BBC One (新闻稿). BBC Press Office. 2008-12-19 [200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1).
- ^ 3.0 3.1 Unlocking Sherlock (DVD). Sherlock Series 1 DVD: BBC. 2010.
- ^ 4.0 4.1 4.2 BBC to make a modern-day Sherlock Holmes. The Telegraph. 2008-12-19 [201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5.0 5.1 Sherlock — did you know?. BBC Entertainment.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 ^ Sherlock Holmes, and the riddle of the packed sandwich bar. Daily Mail. 2010-08-15 [201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8).
- ^ Cumberbatch, Benedict; Martin Freeman; Mark Gatiss. Audio commentary for "The Great Game" (DVD). Sherlock Series 1 DVD: BBC. 2010.
- ^ 8.0 8.1 Exclusive: Gossip from city filming of BBC drama Sherlock. South Wales Evening Post (Northcliffe Newspapers Group). 2009-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 ^ Bar mystery solved by detective work. South Wales Evening Post (Northcliffe Newspapers Group). 200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3).
- ^ 10.0 10.1 10.2 10.3 10.4 史提芬·崔伯著. 《新世紀福爾摩斯編年史》. 由严丽娟翻译. 台湾: 商周出版社. 2015-04-14. ISBN 978-986-272-756-0 (中文(台湾)).
- ^ Actors on set for detective drama. South Wales Evening Post (Northcliffe Newspapers Group). 200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7).
- ^ 12.0 12.1 Heritage, Stuart. Replay the best of 2010. The Guardian. 2010-12-24 [2011-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8).
- ^ 13.0 13.1 13.2 Lawson, Mark. The rebirth of Sherlock. The Guardian. 2010-09-02 [201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Wightman, Catriona. BBC drops Sherlock Holmes pilot. Digital Spy. 2010-05-27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Sue Vertue, Steven Moffat and Mark Gatiss. Audio commentary for "A Study in Pink" (DVD). Sherlock Series 1 DVD: BBC. 2010.
- ^ Filming Begins on 'Sherlock' (PDF) (新闻稿). Hartswood Films. 2010-01 [2010-01-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6).
- ^ 17.0 17.1 Levine, Nick. Mark Gatiss talks 'Who', 'Sherlock'. Digital Spy. 2010-04-17 [201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盖·亚当斯著. 《新世紀福爾摩斯檔案簿》. 由严丽娟译翻译. 台湾: 商周出版社. 2013-03-28. ISBN 978-986-272-342-5 (中文(台湾)).
- ^ Goodacre, Kate. Sherlock, Mycroft relationship will remain a mystery, says Mark Gatiss. Digital Spy. 2012-05-15 [201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Oglethorpe, Tim. Sherlock's got sexy! With nicotine papers instead of a pipe and taxis replacing hansom cabs, the new TV Holmes is a very 21st century hero. Daily Mail. 2010-07-23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Kistler, Alan. BBC's new SHERLOCK Annotations: Episode 1, A Study in Pink. Newsarama. 2010-11-18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Leader, Michael. Steven Moffat and Mark Gatiss interview: Sherlock. Den of Geek. 2010-07-21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23.0 23.1 Sutcliffe, Tom. The Weekend's TV: Sherlock, Sun, BBC1 Amish: World's Squarest Teenagers, Sun, Channel 4. The Independent. 2010-07-26 [201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Rolinson, David. Sherlock: A Study in Pink (2010) and Holmes on TV. British television drama. 2010-08-03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25.0 25.1 Wollaston, Sam. Sherlock has a great new take on the characters - but what happened to the plot. The Guardian. 2010-07-26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26.0 26.1 Pendreigh, Brian. Times have changed but crimes are the same for new Sherlock Holmes. The Herald. 2010-07-19 [201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8).
- ^ Network TV BBC Week 30: Unplaced. BBC.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SHERLOCK – A Study in Pink (pilot). BBFC. [2010-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Millar, Paul. 'Sherlock' premieres to 7.5m. Digital Spy. 2010-07-26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30.0 30.1 30.2 Sweney, Mark. Sherlock Holmes more popular than Tom Cruise. The Guardian. 2010-07-26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31.0 31.1 Millar, Paul. 'Sherlock' well-received by critics. Digital Spy. 2010-07-28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9).
- ^ BBC iPlayer celebrates a record-breaking 2010 (新闻稿). BBC. 2010-12-23 [201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30).
- ^ 33.0 33.1 Anderson, Stu. Sherlock DVD review. Den of Geek. 2010-09-01 [201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8).
- ^ Martin, Dan. Sherlock makes Sunday night TV sexy. The Guardian. 2010-07-23 [201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Davies, Serena. Sherlock, BBC One, review. The Daily Telegraph. 2010-07-23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The Best TV Episodes of 2010. Den of Geek. 2011-01-06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Tilly, Chris. Sherlock: "A Study in Pink" Review. IGN. 2010-01-27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Teti, John. A Study in Pink. The A.V. Club. 2010-10-24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Sherlock: A Study In Pink (Masterpiece). Emmys.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 Sciences. [201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8).
- ^ Masterpiece: Sherlock: A Study in Pink (PBS). Peabody Award.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Sherlock Awards 2010/11. Hartswood Films. [201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8).
- ^ BBCドラマ「SHERLOCK」ヤングエースでコミカライズ. コミックナタリー. 2012-10-04 [202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日语).
- ^ SHERLOCK ピンク色の研究. KADOKAWA. [202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日语).
- ^ バイリンガル版 SHERLOCK ピンク色の研究. KADOKAWA. [202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日语).
- ^ 新世紀福爾摩斯 (1) 粉紅色研究. 台湾角川. [202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 在BBC Online了解《A Study in Pink》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上《A Study in Pink》的资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