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略 (东平王)
元略(486年—528年5月17日),字儁兴,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司徒公、中山献武王元英第四子,北魏宗室、官员。
他在兄长元熙发动兵变失败后,曾一度逃难至南梁,后来在北魏孝明帝向梁武帝交涉下得以回国。孝明帝之母灵太后重用元略,但史称元略未有对北魏作出重大贡献。528年,元略在尔朱荣发动的河阴之变中被杀。
生平
[编辑]元英在世时,认为世子元熙脾气浮躁,对家族构成威胁,常常考虑改立元略为嗣子。元略坚持不肯取代兄长,使元英打消念头。[1]
魏孝明帝在位时,元略和兄长元熙及弟弟元纂都与灵太后所宠幸的清河王元怿关系良好。正光元年(520年)七月,侍中元乂与宦官刘腾合谋,诬称元怿谋反而处死他。元熙得到消息后立刻起兵讨伐元乂,但失败。元熙与弟弟元诱、元纂,以及儿子元景献、元仲献、元叔献皆被斩首。[2][3]
在元熙起兵前,元略刚被元乂从黄门侍郎贬为怀朔镇副将。当元略知道元熙兵败后,便偷偷逃到河内郡,与旧相识司马始宾一起前往上党屯留,投靠栗法光。此后,元略又投靠西河太守刁双,在那里待了一年。[4]元略害怕北魏朝廷追捕,坚持要刁双送他到南梁,于是刁双派从子刁昌护送元略到江南。刁双在洛阳任职的族兄刁整被元乂诬告,指他协助元略逃走。因御史王基等人相救,刁整才没有被定罪。[5]
元略在抵达江南后,受到梁武帝的礼待。梁武帝封元略为中山王、宣城太守。[6]
525年,另一位北魏宗室、徐州刺史元法僧因害怕元乂会对自己不利,占据城池反叛北魏。梁武帝任命元略为大都督,前往接应。北魏派安乐王元鉴讨伐元法僧,在彭城外围遇上前来助战的元略。元略大败,仅带数十骑兵入城,但元法僧很快便趁元鉴的部队准备不足而歼灭了他的军队,元鉴只身逃回洛阳。[7]两人赶走北魏军队后,梁武帝把二人一同召回建康。[8]元略在江南,一直记着自己家人所受的祸害,早晚哭泣,又像居丧一样生活。此外,元略对元法僧的为人相当厌恶,因此跟他说话时从来不笑。[9]
第二年(526年),梁武帝任命元略为衡州刺史,但在元略赴任前,豫章王萧综发现自己身世后投降北魏,其为数约五千人的部下(包括当时在萧综部队任职司马的数学家祖暅)全部成为北魏俘虏。[10]这时元乂已被处死,灵太后得知元略在江南逃难的事,决定把萧综的部下都放回南梁,并吩咐他们向梁武帝转达迎回元略的意愿。梁武帝于是准备厚礼,送元略渡过淮河,回归北魏。北魏改封元略为义阳王,又任命他为侍中。曾营救他的司马始宾、栗法光、刁双和刁昌皆加官进爵。元略沿路每在一处停留,朝廷都给他赏赐。[11]
因元略曾得梁武帝善待,先前被北魏收留的南齐皇子萧宝夤担心元略受梁武帝之托寻事由诛杀自己,最终作乱,被杀。
不久,元略改封东平王,后转任尚书令。终孝明帝一朝,元略都受灵太后重用,与另一宗室元徽相若。史书称元略建树不多,虽然当时国内多事,元略也只是尽其本份而已。[12][13]
528年,孝明帝暴毙,相传他被母亲灵太后所杀。尔朱荣以讨伐灵太后为名,攻入洛阳,把灵太后沉入河中。不久,他就把包括元略在内的重要大臣全部杀死,是为河阴之变。[14]以孝庄帝为首的北魏朝廷追赠元略太保、司空、徐州刺史等官职,以及谥号文贞。[15][16]
据史书记载,尔朱荣是元略的姑丈,但元略轻视、忽略他,又跟灵太后所亲近的大臣郑俨、徐纥交好,因此尔朱荣对元略怀恨在心。[17]
家庭
[编辑]兄弟姐妹
[编辑]- 元攸,北魏东宫洗马
- 元熙,北魏安西将军、相州刺史、中山文庄王
- 元诱,北魏持节、左将军、南秦州刺史、都昌恭惠公
- 元纂,北魏司徒祭酒,安平景公
- 元义兴,北魏辅国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武邑王
- 饶安公主,嫁刁宣
夫人
[编辑]子女
[编辑]- 元景式,东魏北广平郡太守、东平王
- 元摩利,长女
- 元足华,次女
- 元定华,三女
墓志
[编辑]元略的墓志在其被杀当年的七月十八日(公元528年8月18日)建,介绍了其生平及家庭成员。1919年,此墓志于洛阳北面的安驾沟出土。与同时代的墓志一样,《元略墓志》被认为是有书法参考价值的文物。墓志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18]。
注释
[编辑]- ^ 《北史》卷十八:英子熙,字真兴,好学俊爽,有文才,声著于世。然轻躁浮动,英深虑非保家之主,常欲废之,立第四子略。略固请乃止。
- ^ 《资治通鉴》卷一四九:魏相州刺史中山文庄王熙,英之子也,与弟给事黄门侍郎略、司徒祭酒纂,皆为清河王怿所厚魏相州刺史中山文庄王熙,英之子也,与弟给事黄门侍郎略、司徒祭酒纂,皆为清河王怿所厚,闻怿死,起兵于邺,上表欲诛元叉、刘腾,纂亡奔邺。后十日,长史柳元章等帅城人鼓噪而入,杀其左右,执熙、纂并诸子置于高楼。八月,甲寅,元叉遣尚书左丞卢同就斩熙于邺御,并其子弟。
- ^ 《魏书》卷十九:长子景献,次仲献,次叔献,并与熙同被害。……熙弟诱,字惠兴。……叉斩之于岐州,妻子得不坐。……略弟纂,字绍兴,……,与熙俱死。
- ^ 《魏书》卷十九:清河王怿死后,叉黜略为怀朔镇副将。未及赴任,会熙起兵,与略书来去。寻值熙败,略遂潜行,自托旧识河内司马始宾。始宾便为荻筏,夜与略俱渡盟津,诣上党屯留县栗法光。法光素敦信义,忻而纳之。略旧识刁双时为西河太守,略复归之。停止经年。
- ^ 《资治通鉴》卷一四九:略固求南奔,双乃使从子昌送略渡江,遂来奔,……。叉诬刁整送略,并其子弟收系之,御史王基等力为辨雪,乃得免。
- ^ 《北史》卷十八:停止经年,双乃令从子昌送略潜遁江左。梁武甚礼敬之,封中山王,宣城太守
- ^ 《资治通鉴》卷一五零: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素附元乂,见叉骄恣,恐祸及己,遂谋反。……庚申,法僧杀行台高谅,称帝,改元天启,立诸子为王。魏发兵击之,法 僧乃遣其子景仲来降。……上使散骑常侍朱异使于法僧,以宣城太守元略为大都督,与将军义兴陈庆之、胡龙牙、成景俊等将兵应接。……魏安乐王鉴将兵讨元法 僧,击元略于彭城南。略大败,与数十骑走入城。鉴不设备,法僧出击,大破之,鉴单骑奔归。
- ^ 《资治通鉴》卷一五零:上召法僧及元略还建康,法僧驱彭城吏民万馀人南渡。
- ^ 《北史》卷十八:略虽在江南,自以家祸,晨夜哭泣,身若居丧。又恶法僧为人,与法僧言,未尝一笑。
- ^ 《魏书》卷十九:衍复除略衡州刺史,未行。会综以城归国,综长史江革、司马祖暅、将士五千人悉见擒虏。
- ^ 《资治通鉴》卷一五一:及魏元叉死,胡太后欲召之,知略因刁双获免,征双为光禄大夫,遣江革、祖暅之南还以求略。上备礼遣之,宠赠甚厚。略始济淮,魏拜略为侍中,赐爵义阳王;以司马始宾为给事中,栗法光为本县令,刁昌为东平太守,刁双为西兖州刺史。凡略所过,一飧一宿皆赏之。
- ^ 《魏书》卷十九:寻改封东平王,又拜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领左卫将军,侍中如故。又本官领国子祭酒,迁大将军、尚书令。灵太后甚宠任之,其见委信,殆与元徽相埒。于时天下多事,军国万端,略守常自保,无他裨益,唯唯具臣而已。
- ^ 《北史》卷十八:寻改封东平王,后为尚书令。灵太后甚宠任之,其见委信,殆与元徽相埒。于时天下多事,军国万端。略守常自保,无他裨益,唯具臣而已。
- ^ 《资治通鉴》卷一五二:魏肃宗亦恶俨、纥等,逼于太后,不能去。……俨、纥恐祸及己,阴与太后谋鸩帝。癸丑,帝暴殂。……尔朱荣闻之,大怒……荣召百官迎车驾,己亥,百官奉玺绶,备法驾,迎敬宗于河桥。庚子,荣遣骑执太后及幼主,送至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沉太后及幼主于河。……荣不听,乃请帝循河西至淘渚,引百官于行宫西北,云欲祭天。百官既集,列胡骑围之,责以天下丧乱,肃宗暴崩,皆由朝臣贪虐,不能匡弼。因纵兵杀之,自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略以下,死者二千馀人。
- ^ 《魏书》卷十九:赠以本官,加太保、司空、徐州刺史,谥曰文贞。
- ^ 《北史》卷十八:加赠太保、司空公,谥曰文贞。
- ^ 《魏书》卷十九/《北史》卷十八:尔朱荣,略之姑夫,略素所轻忽。略又党于郑俨、徐纥,荣兼衔之。荣入洛也,见害于河阴。
- ^ 存档副本. [201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