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 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 台湾省立师范学院 台湾省立师范大学 | ||
校训 | 诚正勤朴 | ||
创办时间 | 1922年(大正十年)大学预科 1945年 高中 1946年 学院 1955年 大学 | ||
学校代码 | 0004 | ||
学校类型 | 国立大学,师范学校,综合型大学 | ||
校长 | 吴正己 | ||
副校长 | 宋曜廷、印永翔、陈焜铭 | ||
教务长 | 刘美慧 | ||
教师人数 | 专任:849人 兼任:691人(2023年)[1] | ||
职工人数 | 2,185人 (2023年)[1] | ||
学生人数 | 15,529人(2023年3月) | ||
本科生人数 | 8,087人(2023年3月) | ||
研究生人数 | 7,442人(2023年3月) | ||
博士生人数 | 1,289 人(2023年3月) | ||
校址 | 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一段162号、129号 25°01′33″N 121°31′39″E / 25.02591°N 121.52749°E | ||
校区 | 公馆校区: 台北市文山区汀州路四段88号 林口校区: 新北市林口区仁爱路一段2号 | ||
总面积 | 54.36公顷[2] 台北校区 22.36公顷 林口校区 32公顷 | ||
附属学校 | 师大附中: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三段143号 | ||
代表色 | 师大红师大蓝 | ||
昵称 | 台师、台师大、台湾师大、师大、师范大学、NTNU | ||
所属法人 | 台湾总督府(1922-1945年) 台湾省政府(1945-1967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1967年-) | ||
隶属 | 国立台湾大学系统 全国夏季学院[3] 台湾大学学术联盟 台湾永续治理大学联盟 台湾教育学术联盟 台湾区块链大学联盟 台英大学联盟 全球产学未来人才培育策略联盟(UAiTED) 东亚教师教育国际联盟 (ICUE) 国际师资培育学校网络 (INTEI) 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 (AACSB) 亚太商学院联合会 (AAPBS) | ||
网站 | www | ||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简称台师大、台湾师大或师大,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的国立综合型大学[4],也是台湾第一所师范大学[5],前身为日治时期创立的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后演变为台湾省立师范学校及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并共用校舍与师资。台北高中停办后接收其资源,逐步从学院改大学,省立师范学院时期,与国立台湾大学、省立农学院(今国立中兴大学)、省立工学院(今国立成功大学)是1940年代台湾省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机构[6]。2006年合并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7]。近年与邻近之国立台湾大学及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合组国立台湾大学系统共享学术资源[8],目前并互开放跨校辅系及跨校双主修[9]。
师大目前共有校本部、图书馆校区、公馆校区与林口校区四个校区,并为台湾三所师范大学之一[注 1],另为教育部大专校院学生双语化学习计画的四所全校型标竿大学之一[注 2][10][11][12]。
校史沿革
[编辑]台湾日治时期
[编辑]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1922年—1945年)
[编辑]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的前身为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创立于1922年,为七年制之高等学校(含寻常科四年、高等科三年),是二战前全日本38所菁英养成高校之一,也是台湾唯一的一所高校,具备帝国大学预科性质,原则上毕业生可申请免试直升台北帝国大学。台北高校创建初时,借用当时尚为中学的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学校(今建国高级中学)校舍,1926年始迁移至古亭町(现址)。1945年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接收台北高校,11月依新学制将其改名为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
2018年台师大校务会议决议,追溯校史自“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13]。
台湾战后时期
[编辑]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1945年—1949年)
[编辑]1946年8月起,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校长一职,开始由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长兼任。1949年,最后一届学生毕业。
台湾省立师范学院
[编辑]战后因急切需要培养大量中学与高中师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于1946年6月5日成立具大学位阶的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负责中等教育师资的人才培育。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创立时,与台北高级中学共同使用同一校地与设备,教职员亦相互支援流用。
1949年台北高级中学奉令停止招生,由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承继台北高级中学的校地、设备、图书等,以及蕴藏丰富历史的建筑,包括行政大楼、普字楼、礼堂、文荟厅等四栋市定古迹。
台湾省立师范大学
[编辑]1955年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改制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分设教育、文、理三学院。除师资的人才培育外,亦致力于研究的发展与新知的探索,提供教师更多元的进修管道与学习机会,以提升全国中等教育师资的优化与学术的深化,并视社会发展所需调整系所的建置,达成师范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双重任务。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编辑]1967年7月1日升格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分设教育、文、理、艺术四学院。编制扩大后,经费增加,设备也日臻完善,不但提供更多元的师资培育与教学研究环境,并且在教学、研究、辅导以及行政支援进修等各方面,都更加充实与完备。
自1994年“师资培育法”实施后,台湾师资培育采多元化政策,亦因应时代潮流而积极转型发展为综合大学。除原有之师资培育相关系所外,更增设符合社会变迁并足以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系所。目前已拥有教育、理、文、艺术、运动与休闲、科技与工程、国际与社会科学、管理、音乐、跨域科技产业创新研究等10个学院,成为博、硕、学士班学生逾万人之多元化综合大学。
大事纪
[编辑]- 1922年,“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成立[7]。
- 1926年,“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改称为“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
- 1945年,二战结束,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改制为“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
- 1946年6月5日,政府设立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首任院长为李季谷先生。借用台北高中校舍,共有教育、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博物等“创校七学系”。[14]
- 1947年,与“国立台湾大学”、“台湾省立农学院”、“台湾省立工学院”举办联合招生。原“省立台北和平中学”奉令改组为“师院附属中学”。
- 1949年4月6日,发生四六事件,中华民国政府整顿师院,期间停止办学,重新登记学籍。同年台北高中废止,由“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接收台北高中的校舍与设备。[14]
- 1953年,在美援背景下,成立“工业教育学系”、“家政教育学系”。
- 1955年6月,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改名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共设有“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等三学院。[14]
- 1956年,成立“国语教学中心”。获教育部补助于泰国首创华语教师海外教学计划,同时设立“台湾教育中心”。
- 1957年,校长刘真转调为台湾省政府教育厅长,接替者无延续其计画进行,校地扩张计划遂无疾而终[15]。成立夜间部。
- 1967年7月1日,配合高等教育由国家管理的政策,改隶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14]
- 1970年,获世界银行贷款兴建台师大理学院校舍,理学院迁至公馆校区。
- 1996年,学生自治会(现学生会)成立。
- 2006年,台师大合并林口的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定名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林口校区”。获得中华民国教育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画”补助。成立“国际与侨教学院”。
- 2007年,再度入选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画。增设“应用电子科技学系”。列为教育部25所“大学繁星计画”大学。成立“音乐学院”。
- 2008年,入选教育部“师资培育之大学发展卓越师资培育计画”补助。成立“管理学院”,成为台湾师范院校中的第二个管理学院。
- 2011年,于“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画”、“迈向顶尖大学计画”皆获得教育部补助。师大废除以学业成绩退学制度。
- 2015年,与国立台湾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签约成立“国立台湾大学联盟”(隔年获教育部核定为“国立台湾大学系统”)。配合学校已无教官,学生事务处军训室与专责导师办公室合并为“专责导师室”。
- 2018年,理学院整合相关学院成立“生命科学专业学院”(系级单位),为该校第一个专业学院。师大美术馆竣工。获国际文凭组织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 认证,成为台湾第一所国际文凭师资培育机构。入选第一期高教深耕计划。
- 2019年,教育学院整合相关学术单位成立“学习资讯专业学院”(系级单位)。原师资培育与就业辅导处并入“师资培育学院”,下辖之就业辅导中心改隶学生事务处,并更名为“职涯发展中心”。总务处驻卫警察队改隶环境安全卫生中心。5月,学生自治会更名为学生会。9月起,国立台湾大学系统开放跨校修读辅系。[16]。
- 2021年申请第一期大专校院学生双语化学习计画获得核准,依教育部规划,申请且获得补助的单位必须在2024年,全校25%的大二学生英文能力在听说读写达到CEFR B2以上等级,且全校至少有20%的大二与硕一学生在当年所修学分中的20%以上为全英语课程,2030年需要达到50%的学生及50%以上全英文课程。[17];机电工程学系创立“智能铸造产学携手专班”,专收技术型高中毕业生,名额固定开放给南港高工、木栅高工、新北高工、三重商工、瑞芳高工等校,并采用建教合作模式,让学生进行工厂与学校半工半读模式完成学业,为普通大学首例[18][19]。
- 2022年,成立网路大学办公室,建构全球校园。举办百年校庆。于国际大学永续评比系统STARS中,获得亚洲第二面金质奖章[20]。
- 2023年,再度入选第二期高教深耕计划[21]。新设“跨域科技产业创新研究学院”,设置AI跨域应用、绿能科技与永续治理等两个研究所。[22] 成为亚洲师范高教体系中,首间获得AACSB认证之师范大学[23]。再度入选双语大学“重点培育学校”[24]。
- 2023年12月,校方认为“工业教育学系”,已随时代演进将原有的6大分组独立设系,并发展成为科技与工程学院。工教系已完成转型的阶段性任务,师大校务会议于12月20日决议,工教系学士班原本拟自114学年度起停止招生[25],后遭教育界人士抗议,认为此举有损技术型高中的师资培育[26],因此校方于2024年5月再次决议工业教育学系将转型为公费专班的形式重新招生,并于隔年招收15名技术型高中毕业生[27]。
历任校长
[编辑]高等学校建制时期
[编辑]任期 | 姓名 | 任职日期 | 离职日期 | 备注 |
---|---|---|---|---|
01 | 松村传 | 1922年4月23日 | 1925年3月31日 | 首任 |
02 | 三泽纠 | 1925年5月26日 | 1929年11月30日 | 任内1926年自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改制为
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 |
03 | 下村湖人 | 1929年11月30日 | 1931年9月12日 | |
04 | 谷本清心 | 1931年9月12日 | 1941年8月26日 | |
05 | 下川履信 | 1941年8月26日 | 1945年10月24日 |
高级中学建制时期
[编辑]任期 | 姓名 | 任职日期 | 离职日期 | 备注 |
---|---|---|---|---|
01 | 张金润 | 1945年12月10日 | 1946年7月2日 | 卸任后,台北高中校长皆由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长兼任,
直到1949年台北高中停办。 |
大学建制时期
[编辑]任期 | 姓名 | 任职日期 | 离职日期 | 备注 |
---|---|---|---|---|
01 | 李季谷 | 1946年5月 | 1948年6月 | 首任兼任台北高中校长,1949年滞留中国大陆, |
02 | 谢东闵 | 1948年6月 | 1949年5月 | 兼任台北高中校长 |
03 | 刘真 | 1949年5月 | 1957年 | 任内1955年6月自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改制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 |
04 | 杜元载 | 1957年 | 1966年 | |
05 | 孙亢曾 | 1966年 | 1971年 | 任内1967年6月自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改制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06 | 张宗良 | 1971年 | 1978年 | |
07 | 郭为藩 | 1978年 | 1984年 | |
08 | 梁尚勇 | 1984年 | 1993年 | |
09 | 吕溪木 | 1993年 | 1999年 | |
代理 | 尤信雄 | 未知 | 2000年 | 学务长兼代理校长 |
10 | 简茂发 | 1999年 | 2003年7月6日 | |
代理 | 简茂发 | 2003年7月6日 | 2004年7月31日 | 代理校长 |
11 | 黄光彩 | 2004年8月1日 | 2005年3月20日 | |
代理 | 黄生 | 2005年3月20日 | 2005年4月20日 | 教务长兼代理校长 |
代理 | 黄生 | 2005年4月21日 | 2006年2月11日 | 代理校长 |
12 | 郭义雄 | 2006年2月12日 | 2010年2月22日 | |
13 | 张国恩 | 2010年2月22日 | 2018年2月22日 | |
14 | 吴正己 | 2018年2月22日 | 现任 | 现任校长[28] |
校园环境
[编辑]台师大校本部位于台北市大安区,紧邻永康商圈。并于台北市文山区(公馆校区)、新北市林口区(林口校区)设有校区,以及各地分布有单独之馆舍。
校本部
[编辑]和平校区Ⅰ
原为“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所在地。
地址:台北市大安区古庄里和平东路一段162号[29][30]
和平校区Ⅱ
又称“图书馆校区”。
公馆校区
[编辑]旧称“师大分部”。
林口校区
[编辑]原为“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所在地,合并后因功能配置,又称“侨生先修部”。
地址: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三段143号
其他馆舍
[编辑]- 云和教学大楼(大安区云和街1号)
- 台湾语文学系
- 管理研究所
- 青田教学大楼(大安区青田街5巷6号)
- 设计学系
- 艺术史研究所
- 梁实秋故居(大安区云和街11号)
- 刘真校长故居(中正区福州街11号)
- 师资培育学院大楼(大安区罗斯福路2段77巷26号)
- 学习科学跨国顶尖研究中心(大安区泰顺街38巷10号)
- 心田社区谘商中心(大安区青田街5巷16号)
- 青田街2巷1号
- 国际华语学舍(大安区卧龙街31巷口)2023年开始动工。
- 首长及学人宿舍(大安区温州街16巷16号)
- 其他校外办公室:
- 泰顺街60巷28号
- 师大路68巷5号
- 罗斯福路二段101巷6号
- 浦城街4巷6号
建筑
[编辑]台湾师范大学原高等学校校舍(讲堂、行政大楼、文荟厅、普字楼) | |
---|---|
位置 | 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
官方名称 | 台湾师范大学原高等学校校舍(讲堂、行政大楼、文荟厅、普字楼)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学校 |
评定时间 | 2003年8月12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市定古迹“台湾师范大学原高等学校校舍” 日治时期台北高等学校系为进入台北帝国大学之预备学校,建于1929年, 采用歌德建筑风格形式,屋顶女墙作城垛造型,门窗采用尖拱,并有凸出窗引入光线,讲堂后墙仍保存日治教育敕语的保险柜。台北市政府市定古迹指定范围包括“讲堂、行政大楼、文荟厅、普字楼”。
- 行政大楼:原台北高等学校建筑群本馆,1928年11月7日竣工[14]。
- 普通大楼:原台北高等学校建筑群普通教室。
- 礼堂:原台北高等学校建筑群讲堂,1929年11月7日竣工[14]。
- 文荟厅:原台北高等学校建筑群生徒控所,建于1926年6月[14]。
福州街11号日式宿舍 | |
---|---|
尾辻国吉宅、刘真故居、台湾师范教育馆 | |
位置 | 台北市中正区福州街11号(原台北市千岁町2丁目11番地) |
建成时间 | 1920-1930年 |
官方名称 | 福州街11号日式宿舍 |
类型 | 登录等级:宅第 登录种类:直辖市定古迹 |
评定时间 | 2011年11月24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福州街11号日式宿舍(刘真故居):台北市中正区福州街11号,曾为师大校长刘真所居[31]。
历史建筑“梁实秋故居”:西元1920-1932年,台北市大安区云和街11号,一楼木造独栋建筑,日治高等官舍第三种,为知名文人:梁实秋担任英语系系主任时之住所。
师大图书馆:前身为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图书馆。台湾战后时期开始后,于1946年改制为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图书馆。最初设于本部校区行政大楼三楼。增设图书馆校区(现称校本部Ⅱ)后,于1949年兴建二层高的独立图书馆建筑。1980年兴建8层楼半圆形之图书馆今址,并于1985年迁入启用。公馆分馆原为理学院图书馆,1991年新建现时之馆舍。林口分馆原为为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图书馆,2006年并入总馆改称林口分馆,2020年接收林口校区博雅楼地下室作为书库。
本馆特藏丰富,图书馆收藏1949年教育部拨存之东北大学藏书、及陆续受赠之陈诚故副总统等私人藏书等共二万馀册,其中颇多珍本。此外,征集并保存著名之亚洲研究学者Gernot Prunner私人图书馆之大量稀有藏书,为重要之亚洲研究资源。[32]有鉴于马华文学相关资料仍付之阙如,与南方大学学院马华文学馆合作建置成“马华文学数位典藏系统”。[33]2021年1月25日,庆祝高行健应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第十年,于总馆6楼原古典阅览室处改建成立“高行健资料中心”。
自由之钟:“自由之钟”是过去台北高校的精神象征,1929年由当时台北高校第二任校长三泽纠先生从美国农场购入,装设于学校本馆(现台师大行政大楼)三楼顶层。小钟于二次大战时遗失,大钟由于年岁已久,真品目前保存于图书馆校史展览区内。新制之自由之钟由台北高校校友会集资,于日本富山县重新铸造后所捐赠[34]。基座写有“自由、自治”之语。
太极铜质雕像;台师大为学院派太极文化的发源地,传统杨家老架太极拳于1958年列入该校体育课程教学,经由发展演变之太极拳体系以“大师太极”为名在校内推广,1994年亦推广至北京大学。北大为此于2013年致赠北京奥运太极雕像,2017年再致赠铜制雕像作为71周年校庆贺礼[35]。
学校象征
[编辑]校徽 | 以六个木铎排成环形,象征传承六艺之学,以培养完整的人才。而木铎则有继承孔子“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出自《论语.八佾第三》)的精神。六铎之间嵌有白色的“师大”字样,以及黄色的“台”字图案,代表“台师大”的简称。张国恩校长指示规划建构本校一致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将原校徽进行视觉化修正,调整线条粗细与空间比例关系,使之更符合现代化应用。[36] |
---|---|
校训 | 由第三任校长刘真所定“诚正勤朴”[37]。诚:不虚伪、不欺妄。凡事能做到始终如一、择善固执。正:不偏私、不枉曲。凡事能做到光明正大,贞固刚毅。勤:不怠惰、不因循。凡事能做到自强不息、锲而不舍。朴:不奢靡、不浮华。凡事能做到质朴无华,暗然尚䌹。 |
校树 | 阿勃勒 |
校歌 | 依照台湾当地法规,维基百科只能合法收录已经公开发表届满50年的歌曲资料。
|
学术单位
[编辑]文学院为创校三学院之一,相关学科的研究能量位居世界及台湾前列。现设有5个学系、2个独立研究所。
文学院 | 国文学系(学、硕、博) | 台湾语文学系(学、硕、博) |
---|---|---|
英语学系(学、硕、博) | 翻译研究所(硕、博) | |
历史学系(学、硕、博) | 台湾史研究所(硕) | |
地理学系(学、硕、博) |
教育学院是台湾历史最悠久之教育学院,创校三学院之一。相关学科的研究能量位居世界前列,为台湾教育学科之龙头。现设有7个学系、3个独立研究所、2个硕士在职专班、1个院级学士班。此外,亦下辖有学习资讯专业学院。与日本东北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共同开设亚洲教育领导课程 (AEL)[39]。
教育学院 | 教育学系(学、硕、博) | 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学系(学、硕、博) |
---|---|---|
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学、硕、博) | 特殊教育学系(学、硕、博) | |
社会教育学系(学、硕、博) | 教育政策与行政研究所(硕) | |
健康促进与卫生教育学系(学、硕、博) |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博) | |
幼儿与家庭科学学系(学、硕、博) | 复健谘商与高龄福祉研究所(硕) | |
教育学院学士班 | 创造力发展硕士在职专班 | |
成瘾防制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
学习资讯专业学院、(隶属于教育学院) | 图书资讯学研究所(硕、博) | 学习科学学士学位学程 |
---|---|---|
资讯教育研究所(硕、博) |
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由原国社会科学学院际侨教学院及原社会学学院整并成立,具有跨领域性质,现设有2个学系、4个独立研究所,1个院级学士班。[40]
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 | 华语文教学系(学、硕、博) | 大众传播研究所(硕) |
---|---|---|
东亚学系(含政治学研究所)(学、硕、博) | 社会工作学研究所(硕) | |
欧洲文化与观光研究所(硕) | 国际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硕) | |
全球研究全英语学士学位学程 |
管理学院现设有1个学士班、2个独立研究所、2个硕士在职专班。该院为台湾师范高教体系第二间成立的管理学院,亦为亚洲师范高教体系中首间获得AACSB认证之学院[23]。
管理学院 | 企业管理学系(学) | 全球经营与策略研究所(硕) |
---|---|---|
管理研究所(硕) | 国际时尚高阶管理硕士在职专班(GF-EMBA) | |
高阶经理人企业管理硕士在职专班(EMBA ) |
音乐学院为台湾音乐人才培养及研究之重要高等学府。现设有1个学系、2个独立研究所、1个院级学士班。由原文学院分出设立。
音乐学院 | 音乐学系(学、硕、博) | 表演艺术研究所(硕) |
---|---|---|
民族音乐研究所(硕) | 表演艺术学士学位学程 |
艺术学院为台湾美术人才培养及研究之重要高等学府。现设有2个学系、1个独立研究所,1个院级硕士班[40]。由原学院分出设立。
艺术学院 | 美术学系(学、硕、博) | 艺术史研究所(硕) |
---|---|---|
设计学系(学、硕、博) | 艺术产业高阶经理硕士在职专班(EMAM) |
理学院为创校三学院之一。设有5现个学系、3个独立研究所。此外,下辖有生命科学专业学院,亦与中央研究院合开设之博士课程。
理学院 | 数学系(学、硕、博) | 资讯工程学系(学、硕、博) |
---|---|---|
物理学系(学、硕、博) | 永续管理与环境教育研究所(硕、博) | |
化学系(学、硕、博) | 科学教育研究所(硕、博) | |
地球科学系(学、硕、博) |
生命科学专业学院、(隶属于理学院) | 生命科学系(学、硕、博) | 生技医药产业硕士学位学程 |
---|---|---|
营养科学学士学位学程 | 生物多样性国际研究生博士学位学程 | |
营养科学硕士学位学程 |
科技与工程学院早期以科技与技职教育师资培育为主轴,近年则强调培养工程技术与研发人才。现设有5个学系、1个独立研究所、2个院级学士班、1个院级博士班。
科技与工程学院 | 工业教育学系(学、硕、博) | 电机工程学系(学、硕、博) |
---|---|---|
科技应用与人力资源发展学系、(学、硕、博) | 光电工程研究所(硕) | |
图文传播学系(学、硕) | 光电工程学士学位学程 | |
机电工程学系(学、硕、博) | 车辆与能源工程学士学位学程 | |
科学-科技-工程-数学整合教育国际博士学位学程 |
运动与休闲学院为台湾体育人才培养及研究的重要高等学府,现设有2个学系、1个独立研究所、1个硕士在职专班。
运动与休闲学院 | 体育与运动科学系(学、硕、博) | 运动竞技学系(学、硕) |
---|---|---|
运动休闲与餐旅管理研究所(硕、博) | 台师大乐活产业高阶经理人在职专班(EMBA) |
跨域科技产业创新研究学院依据《国家重点领域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创新条例》设立,旨在呼应政府提出产业创新为重点策略方向。现设有2个独立研究所。
跨域科技产业创新研究学院[41][42] | AI 跨域应用研究所 | 绿能科技与永续治理研究所 |
---|
行政组织
[编辑]校长室 | 副校长室 | 秘书室 | 主计室 | 人事室 | 体育室 |
教务处 | 学生事务处 | 总务处 | 研究发展处 | 国际事务处 | 图书馆 |
环境安全中心 | 资讯中心 | 国语教学中心 | 进修推广学院 | 师资培育学院 | 侨生先修部 |
美术馆 | 双语教育推动办公室 | 高等教育深耕计画办公室 |
研究与教学中心
[编辑]师大的教学研究中心如下[43] :
校级中心 | 数学教育中心 | 科学教育中心 | 特殊教育中心 |
---|---|---|---|
心理与教育测验研究发展中心 | 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 | 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
台师大共有4个特色领域研究中心获“高教深耕计划”补助:学习科学跨国顶尖研究中心、华语文与科技研究中心、国际台湾学研究中心、社会情绪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21]。与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共同成立“大脑发展与学习联合实验室”[44]。
心理与教育测验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举办国中教育会考。[45]国语教学中心是台湾重要的华语第二语言学习机构。[46][47]
院级中心 | 华语文与科技研究中心(隶属教育学院) | 学习科学跨国顶尖研究中心(隶属教育学院) | 全球华文写作中心(隶属文学院) |
---|---|---|---|
国际台湾学研究中心(隶属文学院) | 文物保存维护研究发展中心(隶属艺术学院) | 国际版画中心(隶属艺术学院) | |
社会情绪发展研究中心(隶属教育学院) |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隶属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 | 原住民族研究发展中心(隶属国际与社会科学院) | |
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隶属国际与社会科学院) | 社会工作与家庭研究中心(隶属国际与社会科学院) | 智能与指数化投资研究中心(隶属管理学院) | |
音乐数位典藏中心(隶属音乐学院) | 亚洲流行音乐数位科技研究中心(隶属音乐学院) | 产业与管理研究发展中心(隶属音乐学院) | |
中国信托成瘾防制暨政策研究中心(隶属教育学院) | 微奈米远见检测研究中心(隶属科技与工程学院) | 天文与重力研究中心(隶属理学院) | |
先进材料与绿能研究中心(隶属理学院) |
系所级中心 | 教育专业发展中心(隶属教育学系) | 台湾保罗‧弗莱瑞学术交流中心(隶属教育学系) | 云端测验中心(隶属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 |
---|---|---|---|
成人教育研究中心(隶属社会教育学系) | 家庭研究与发展中心(隶属幼儿与家庭科学学系) | 体验教育与领导力中心(隶属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学系) | |
减塑促进中心(隶属幼儿与家庭科学学系) | 表演艺术暨华文音乐剧中心(隶属表演艺术研究所) | 技术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隶属工业教育学系) | |
法语教学中心(隶属欧洲文化与观光研究所) | 日本研究中心(隶属东亚学系) | 中国大陆研究中心(隶属东亚学系) | |
海外华人研究中心(隶属东亚学系) | 全球创新创业研究中心(隶属全球经营与策略研究所) | 先进管理创新研究中心(隶属企业管理学系) | |
体适能中心(隶属体育室) |
校园活动
[编辑]重要活动
[编辑]师大艺术节:
师大国际文化节:
师大体育表演会:体育表演会是师大每年初夏最受欢迎的盛会,此为体育学系应届毕业生的成果展(自2005年开始,改为运动与休闲学院的体育学系、运动竞技学系合办,总干事由两系轮流交替担任),其内容由大学部四年级同学负责筹办,带领一、二、三年级学生共同参与演出,节目企划、流程、演出人员完全由学生编排、操作。最早举办时间可追溯至1950年代[48]。
师大音乐节:师大音乐节系列活动含括音乐、舞蹈、音乐剧等表演节目、大师讲座系列、论文发表会及歌唱大赛(阿勃勒杯学生歌唱比赛)等,为本校年度盛事之一。
师大人文季:该活动起始于2001年,旨在以相关艺文活动为台师大开启“人与人文的对话”,为师大文学院的年度盛事。
师大红楼现代文学奖:旨在提倡校内写作风气,提升文学创作水准,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分为“红楼现代文学奖”(国立台湾大学系统学生)与“全国高中红楼文学奖”两项[49]。
梁实秋文学大师奖:梁实秋在师大历任英语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梁实秋文学奖由梁实秋弟子、作家余光中所创办,为台湾第一个以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奖项分为翻译及散文两大类别,以纪念梁实秋先生其人以及其于此两方面的成就。 2022年第35届,新设“文学大师典范奖”,以奖励于翻译或散文领域具有卓越成就,且持续推动文学翻译或散文创作有特殊成就或重大贡献者[50]。
社团与学系博览会(目前停办):黄金雨季与师驼晚会[51]黄金雨季系列活动是师大社团界的年度盛事,每年从3月到6月分别举办“金雨周”、“社团评鉴指标说明暨资料整理培训”、“社团评鉴”及“校庆暨师驼晚会”[52]。
台师大人文电影节:人文电影节每届各有不同的主题,并将放映影片区分为若干种议题,历届以来触及空间、环境、转型正义、教育、族群、犯罪、台湾史、家庭、情感、动保、性别、科技、人权、疾病、情欲等诸多议题,以借由电影让参与者接触社会议题为宗旨,配合映后座谈等活动。于2016年首度举办,其后每年举办,皆办理于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时间约坐落在每年冬季的11至12月左右。
黎明破晓前-四六事件纪念:台师大学生会举办四六事件纪念活动的历史可追溯至1990年代学生会创立之初,当时诉求平反四六事件的受害学生并列入校史。及后,由于平反和列入校史的诉求均已达成,近年以记忆四六事件及白色恐怖历史、推动校园转型正义为宗旨。 举办于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时间约坐落在春夏之交的4至5月左右。
台师大西瓜节:早年师大小风含蓄,西瓜节为该校特有传递爱意之节日[53]。当前由该校学生会以“西瓜节”为标志举办系列活动,皆办理于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时间约坐落在夏季的5至6月。
爱洛生活节:为师大年度盛大的性平月活动,借由音乐会、讲座、影展、摄影展、征文比赛、各式动态与静态活动等方式,传递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团体
[编辑]学生会
[编辑]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之全校性学生自治组织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生会,于1996年成立,在每年7月1日交接[54]。
学生会采三权分立,下设代表行政的“学生工作会”、代表立法的“学生议会”及代表司法的“学生评议会”,由全校学生直选产生的学生会会长及各院学生选举产生的学生议员等职务,任期均自7月1日至隔年6月30日,共一年。
2021年至2024年间,学生会改组为类理监事制度,直至2024年再度修宪回归三权分立。全校学生选举出学生代表及不分区监事,再由学生代表组成学生代表大会相互选举出理事及理事长,理事长即为改制过后的学生会会长。而学生会设有三大单位,分别为最高权力机构“学生代表大会”、执行机构“理事会”和监察及仲裁机构“监事会”。
学生代表及不分区监事的任期为两年,自7月1日至后年的6月30日理事会的成员的任期为一年,自7月1日至隔年的6月30日。
学生社团
[编辑]目前校内共有174个学生社团,包含学术性社团28个,艺文性社团24个,康乐性社团18个,体能性社团20个,服务性社团18个,联谊性社团19个,综合性社团(含各系所学会、毕联会、全人书院学生会)47个[54]。
学术排名
[编辑]- 200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名列全球第501-600名的区间[55],其中艺术与人文排名第289名(台湾第4名)。
- 2010年,QS亚洲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名列亚洲第104名[56](台湾第10名)。《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名列全球第451-500名的区间[57],其中艺术与人文排名第146名,社会科学排名第301-350名的区间。
- 2011年,QS亚洲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仍名列亚洲第104名[58](台湾第12名)。《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再次名列全球第451-500名的区间[57],其中艺术与人文排名第201名,社会科学排名第310名。
- 2012年,QS亚洲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提升为亚洲第87名,首度进入亚洲百大的行列[59](台湾第10名)。
- 2012年与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维持名列全球第451-500名的区间[57]。
- 2013年,QS亚洲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名列亚洲第85名[60]。
- 201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名列全球第481—490名[57]。QS亚洲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名列亚洲第85名[61]。
- 2015年,QS亚洲大学排名调查,台师大名列亚洲第75名[62],全球第376名。教育学科全球第22名,为台湾学术分科排名最高者。本年度排行工程领域首度入榜,并有社会科学领域、人文与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发展更加多元。
- 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名列亚洲第64名,全球第376名。教育学科全球第44名,语言学科全球第51-100名,现代语言学科全球第101-150名,艺术与人文类科全球第160名[63]。
- 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位列亚洲第58名,全球第310名。教育学科为全球第40名,语言学科全球第48名,现代语言学科全球第51-100名,艺术与设计学科全球第101-150名,艺术与人文学科全球第127名[64]。
-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名列亚洲第56名,全球第289名。教育学科全球第51-100名,图书资讯学科全球第29名,语言学科全球第51-100名,现代语言学科全球第51-100名,艺术与设计学科全球第151-200名。[63]
- 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全球第334名,教育学科名列全球第26名,图书资讯学科全球51-60名,语言学全球第90名,运动学科全球第51-100名,表演艺术学科全球第101至115名,总计16学科上榜[65]。
- 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全球第332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 World Report)调查,教育与教育研究学科名列全球第9名[66]。
- 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全球第334名。
- 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全球第332名。
-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全球第431名。
-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全球第452名,台湾第7位。[67]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
452 | 431 | 332 | 334 | 331 | 331 | 308 | 289 |
校友
[编辑]校际交流
[编辑]大学联盟
[编辑]国立台湾大学系统
主条目:国立台湾大学系统
全球产学未来人才培养策略联盟
主条目:全球产学未来人才培养策略联盟
东亚教师教育国际联盟
该联盟旨在推进教师教育的国际共同研究,促进教师职业志愿者间的国际交流,教师教育大学间的相互派遣,在东亚地区完善大学教师的互相派遣体系来充实各院校的教育内容。成员包括该校与香港教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岛大学、横滨国立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埼玉大学、首尔教育大学等[68]。
国际师资培育学校网络、2030年永续发展教育框架
为促进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之达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师培教育重新导向永续发展小组 (UNESCO Chair in Reorienting Education towards Sustainability)、加拿大约克大学教育学院 Charles A. Hopkins 教授领导之全球性计画,台师大于2018年6月27日签订合作备忘录。2020年12月19日续订备忘录,并加入“国际师资培育学校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TEI),以及“2030年永续发展教育框架”(ESD for 2030 Framework) 下之“原住民族永续发展教育 #IndigenousES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等学术社群[69]。
台湾教育学术联盟
台师大于2017年配合教育部新南向计画,担任联盟召集学校,与台大、清大、交大、政大、成大组成“教育及人文学术型领域联盟”。为扩大国内教育领域学术交流,该校于2019年底再集结台湾12所大专院校教育学院系所成立该联盟,建立国内学术网络,提升台湾教育学术的国际能见度与竞争力。现有成员包括该校与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等。
台湾永续治理大学联盟
为强化台湾高等教育界在永续议题的合作,该校与国立台湾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兴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以及国立东华大学共9所国立大学共同发起成立该联盟。以建立高等教育机构间的交流网络,共享台湾情境的大学永续治理相关资讯与知识,共同肩负起大学永续发展及社会责任,迈向永续发展目标[70]。
台湾优华语计划
台师大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马里兰大学、关岛大学、普渡大学及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共同推动优华语计画,推动策略包括:创建台湾在美国与英国影响力最深远的华语文教学基地培育海外优质华语文教学师资人才提高台湾学生赴外实习机会开发具有台湾特色的语言与文化课程强化台湾英语教学人力资源。另与宾州州立大学共同设置海外华语教学中心。
亚太商学院联合会
亚太商学院联合会 (Association of Asia-Pacific Business Schools, AAPBS) 正式成立于2004年,其创立宗旨在于透过会员间研究、教学上的合作,提升亚太地区商管学院的教育品质。台师大于2015年正式加入。[71]
台湾商管学院联合会
该会旨在促进台湾商管学院之交流。师大管院为创设会员之一,现有会员涵盖院校之商管学院。[72]
姐妹校
[编辑]以下仅罗列部分姐妹校:
亚洲地区
[编辑]
|
|
萨班哲大学 |
美洲地区
[编辑]
宏都拉斯国立师范大学 圣多明尼哥自治大学| |
欧洲地区
[编辑]
|
|
基辅国际大学 |
大洋洲地区
[编辑]非洲地区
[编辑]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注释[编辑]外部链接[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