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斯龙属
塔罗斯龙属 | |
---|---|
桑氏塔罗斯龙的想像图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兽脚亚目 Theropoda |
科: | †伤齿龙科 Troodontidae |
属: | †塔罗斯龙属 Talos Zanno et al., 2011 |
模式种 | |
†桑氏塔罗斯龙 Talos sampsoni Zanno et al., 2011
|
塔罗斯龙属(学名:Talos)是兽脚亚目伤齿龙科恐龙的一属,是种外形类似鸟类的肉食性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
近年已在亚洲发现多样化的伤齿龙科化石,而北美洲的伤齿龙科化石则较少发现。塔罗斯龙的发现,有助于研究北美洲的伤齿龙科生物多样性,以及了解北美洲恐龙的地理分布限制。
发现与命名
[编辑]从2000年开始,犹他大学进行名为“Kaiparowits Basin Project”的挖掘计画,在美国犹他州南部的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保护区进行挖掘活动。在2008年,M. J. Knell在一个灰黑色粉砂岩与细粒砂岩的露头,发现一个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化石,以及分类不明的小型恐龙蛋壳碎片。正模标本(编号UMNH VP 19479)是一个部分颅后身体骨骼,是个亚成年个体。化石包含:背椎、荐椎、尾椎、左尺骨、前肢的骨头碎片、部分骨盆、以及大部分后肢。[1]。
在2011年,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林赛·札诺(Lindsay E. Zanno)等人将这个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桑普森氏塔罗斯龙(T. sampsoni)。属名有双关意义,第一是来自于希腊神话的有翼青铜巨人塔罗斯(Talos),脚踝是他的最脆弱处;第二是转变自英文里的爪(Talon)。种名则是以古生物学家史考特·山普森(Scott D. Sampson)为名,他是犹他州自然史博物馆的馆长,该挖掘计画的发起人,也参与《恐龙星球》(Dinosaur Planet)等恐龙科普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1]。
体征
[编辑]研究人列出塔罗斯龙的许多自衍征或独特特征。自衍征包含:距骨的髁间骨板发展不良好、距骨与上升突的近侧沟宽,并呈V字形。其他特征则包含:坐骨髋臼边缘的背侧有明显凹处、距骨的侧髁与上升突之间有个缺口、距骨骨髁的近端缺少沟痕、从上侧方向,数个距骨骨髁的位置相当、第二跖骨扁平,其主要部分的长度/宽度比例为38.8、第三跖骨末端弯曲、第三跖骨的近端至末端骨髁之间的背侧边,有圆形凸起部、第四跖骨的侧韧带附著处,末端有小型结节、末端骨髁的伸肌侧有圆形凹处[1]。
根据估计,塔罗斯龙的完整身长约2公尺,体重估纪值约38公斤。塔罗斯龙具有镰刀状第二趾爪,在生前可能用来攻击猎物[1]。
根据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显示塔罗斯龙的脚掌趾骨具有外伤之后愈合的痕迹。研究人员认为,这证据有助于恐爪龙类会用大型第二趾爪攻击猎物、或是物种内打斗的理论[1]。
分类
[编辑]研究人员命名塔罗斯龙时,将它们归类于伤齿龙科。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分析,塔罗斯龙是进阶型伤齿龙科,与拜伦龙、蜥鸟龙、扎纳巴扎尔龙、伤齿龙等进阶型物种形成一个小型演化支[1]。
生物地理学
[编辑]塔罗斯龙的化石挖掘地点还发现小型头足类与双壳纲化石,是生存于淡水环境的物种,显示该地区过去可能是个决口扇沉积层。化石挖掘地点属于Kaiparowits组地层,根据化石下方75公尺处的火山灰风化的胶状黏土,显示地质年代约7595万年前,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晚期[1]。
近年在Kaiparowits组地层的挖掘活动增多,并挖出至少10种未命名的新恐龙,其中部分化石已被进行叙述、命名,例如角龙科的犹他角龙与华丽角龙、鸭嘴龙亚科的纪念区格里芬龙(G. monumentensis)、暴龙科的怪猎龙、偷蛋龙下目的哈格里芬龙[1]。
根据近年理论,在坎潘阶晚期的西部内陆海道西侧,恐龙的地理分布有高度地域性。塔罗斯龙是种独特的伤齿龙科恐龙,仅分布于Kaiparowits组地层,符合上述高度地域性分布的理论,并证实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伤齿龙科已具有多样性[1]。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Lindsay E. Zanno, David J. Varricchio, Patrick M. O'Connor, Alan L. Titus and Michael J. Knell. A new troodontid theropod, Talos sampsoni gen. et sp. nov.,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Western Interior Basin of North America. PLoS ONE. 2011, 9 (6): e24487 [2011-09-20]. doi:10.1371/journal.pone.00244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