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外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外道梵文:tirthika;巴利文:titthiya)为一个佛教的翻译名词,与被称为内道的佛教里释迦佛陀所说的教法相对,取名源于其所传真理异于佛教的宗教组织。

意义

[编辑]

“外道”这个词最原始的用法乃指称“异教”、“非婆罗门系的异教徒”;而由此字延伸而来且今日为耆那教所专用的渡津者(Tirthankara;巴利文:titthakara),其最初用法则单纯指称“宗派祖师”,并无任何贬低的意味,我们可在佛经沙门果经》(DN II.2: Samannaphala-sutta)之中发现早期这样的使用。而在公元前5~6世纪时的印度,在摩揭陀国六师外道之称的自由思想家。

在佛教兴起后,沿用这个名词,用来泛指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团体; 智𫖮将外道分为三类:佛法外之外道,附佛法之外道,学佛法成外道。[1]

六师外道

[编辑]
  1. 富兰那迦叶
  2. 末伽梨拘舍梨子
  3. 删阇夜毗罗胝子
  4.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5. 迦罗鸠驮迦旃延
  6. 尼乾陀若提子

五大外道

[编辑]
  1. 数论派
  2. 胜论派
  3. 离系派
  4. 兽主派(信仰湿婆化身帕斯帕提)、
  5. 遍出派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摩诃止观》卷10:“邪人不同又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三、学佛法成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