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道德/存档1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未命名的讨论一
又一个把美德和道德混淆。
美德和道德根本不同,好像勇气之类只能算是美德,但可和不符合道德的。道德是在负的意义上要人遵守,而不像美德是在于把人的价值上加分。所以才会有“杀千万人才是英雄”之说。
Gx9900gundam (留言) 2008年7月31日 (四) 16:57 (UTC)
道德本身可以分美德、丑德。不同的人群拥有不同标准的道德。一个社会的美德,放到另一个可能就是丑德。某件事情符合这个人群的道德,但是拿到另一个人群去,可能就不符合这个人群的道德。 -四方来客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11:22 (UTC)
我指的是逻辑结构上的道德和美德,而不是你那些偶然在某时地流行的道德和美德,总之美德本来就不同道德的东西。这美德在维基上有专门的条目,和美德相对的不是丑德而是恶德,例如一些陃习或偏见之类。
Gx9900gundam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17:03 (UTC) 道德的定义很大程度上与理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为大多数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所承认的规范,才有可能被称为道德。但这也不意味着道德的高尚化,当一个人很明显发了疯之后我们再与他谈论道德是不合适的,
整个条目怎么都在歪曲、丑化中国道德?
“存天理,灭人欲”,是指把人民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说成“人欲”?整个条目怎么都在歪曲、丑化中国道德?如果有人说中国道德虚伪,那么外国道德就不虚伪吗?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看法,有的人发自内心,有的人虚伪,怎么能以偏概全,以假充真? -四方来客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08:18 (UTC)
请不要宣传封建思想!
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被这些封建社会的奴隶道德给毒害了!维基百科应该是宣传进步观念的地方,不是摆放封建垃圾的博物馆!近代的教训还不够深吗?还要用这些愚民道德毒害下一代?
什么叫封建?什么叫封建道德?怎么毒害?-四方来客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11:08 (UTC)
我认为,“封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过去实行思想专制、迫害中国思想造出来的一个词汇。 -四方来客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9:39 (UTC)
Fate2015为何撤销我的编辑
Fate2015为何撤销我的编辑? -四方来客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11:14 (UTC)
维基百科是中立观点的地方,你没有权利毁掉别人的劳动成果,更不能以偏盖全,鲁迅就是认识到了中国人的假仁假义所以才写下了狂人日记,要讲道德应该跟统治者讲,中国人道德那么高尚怎么会有五千年的奴隶史?
- 你说得对,维基百科是中立观点的地方。我认为鲁迅说得完全不对,中国有五千年的奴隶史不符合事实,所以我删除了。如果你要补充上去,也没有问题,但是同时要允许和鲁迅的意见相反的观点存在。就如一个事情,你一定要加入不符合事实的一句话或者可能是是不符合事实的,那么就应该列出另外一种说明这个事情不符合事实或者可能不符合事实的意见。所以,保留鲁迅的说法没有问题。另外,为何要删除我的贡献? -四方来客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11:26 (UTC)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问题以及对中国道德的批判
条目目前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独立部分,为了合一,有必要讨论。希望大家来参与。
我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文化儒家思想的批判,倒是有很大问题。首要要弄清楚概念。
- 一种学说,可能主张坏道德。比如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似乎是符合马列主义者的道德的,但我个人认为那是一种坏道德。
- 也有可能,一种好的学说,被统治阶级歪曲、利用。
- 或者一种学说里面,有好的部分,也有坏的部分。
另外
- 不要把一种社会现象混同于社会道德。
- 儒家思想是历代中国社会道德的依据,但并不是说各个时代所有的社会道德都完全符合儒家思想。一种思想主张是否属于某个学说,应该以这个学说的经典、代表人物的思想为准。
不管怎么说,首先我们应该尊重事实,不应该歪曲中国文化儒家学说,也不应该否认中国社会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的负面、黑暗的一面。事实上,一个社会存在的黑暗的一面,往往也是一个社会道德谴责的对象,当然,一个社会的一些道德标准本身可能是负面、黑暗、有缺陷的。中国也不例外。
另外,不应当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标准来评判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即使作评判,也是一家之言,可以提供相反的意见。而目前看到的,是大量的歪曲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并没有阶级剥削、劳资不共荣、阶级暴力斗争等等许多西方马列主义的主张或者分析方法。-四方来客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8:29 (UTC)
对中国道德的批判的回复
世界上的大多数古代国家都是以宗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唯有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说强调“以德治国”。儒家素倡德主刑辅,因为道德教化可以“防患未然”,比严刑峻法更有利于统治。不但可以麻痹人民斗志,而且有利于使统治阶级的思想成为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
- 第一句话,“世界上的大多数”,“唯有”,我想请问,难道你认为以宗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比儒家学说先进吗?这句话显然是误导,把落后的误导成先进的,把先进的误导成落后的,让人误以为以其它宗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比用儒家学说先进。
- 至于“以德治国”,我查到共产党提出了"以德治国"理念,并提到“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儒家又重义轻利,特别是宋明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把人民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说成“人欲”,也就严重地压抑了人们的权利观念。统治者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却要求人民“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义灭亲”,就算牺牲生命或残杀亲人也要遵守符合统治者利益的仁义道德。被牺牲者得到的补偿仅仅是事后的精神慰藉而已。
- 这是不是歪曲?值得回复吗?
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特点是把宗法观点和皇权至上合二为一,也就是让皇权统治和家长制统治互相呼应,强调子女必须要严守“孝道”,绝对服从家长的命令,而皇帝则被视为全国的君父,全国的人都必须绝对服从他。孝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忠君的感情,以期移孝作忠。忠孝不能两全时要以忠君为上,必要时“大义灭亲”。
- 这是不是歪曲?值得回复吗?
这些封建道德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忠孝节义四个字:
忠: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暴君也不得反抗。
- 这是不是歪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要说不是儒家思想的主张,而且毫无道理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得不到当时社会道德的肯定吧?
孝:子女必须绝对服从家长,“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家长殴打虐待子女被看作理所当然的权利。
- 子女必须绝对服从家长是儒家思想吗?是中国社会道德肯定的吗?家长殴打虐待子女被看作理所当然的权利?家长殴打虐待子女是中国社会道德肯定的?
节: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却被要求守身如玉、从一而终。
- 三妻四妾是长期被社会道德接受包容的,但是显然不是儒家的主张。从一而终的确是社会道德所肯定的内容。但是,这也不是儒家思想的主张,而且,法律也规定了某些情况下女子可以离婚的权利,而且有些时代还非常自由,所以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守身如玉是一种美德吧?现在也还是如此吧?
义:指被统治者必须誓死服从道德规范,为了统治者的利益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的生命。
- 这样歪曲值得反驳吗?
鲁迅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指明了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要表达什么意思?是说仁义道德是吃人的东西吗?仁义道德是吃人的?如果仁义道德都是吃人的,还有什么东西不是吃人的?那么是否我们现在开始不要仁义道德?
- 他翻开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吗?没有年代,那么是将来还是过去?还是过去将来所有时代?何必这么隐晦?如果说是中国历史,请问,你们认为中国五千年历史都是吃人的吗?如果是吃人的,为什么吃到现在吃出了13亿人?能这样以偏概全吗?能这样一叶障目、对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视而不见吗?其他民族的历史是否也是吃人的历史,现在有多少人?
那么,是否这些批判者认为任何道德都是虚伪的?社会不应该有道德?不需要道德?如果需要,你们认为什么才是社会需要的道德?什么才是不虚伪的道德?什么才是不“吃人”的道德? -四方来客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9:29 (UTC)
应当避免批判特殊化的道德方向写本条目
本条目最大的问题是批判各地历史上的特殊化道德,而忽略了即使是现代人也认同的道德和其共同之处,这涉及一堆元伦理的问题,即没有一般的道德就不会出现本条目中特殊化的道德,而这些特殊化的道德之所以站不稳住脚,其实便是过分特殊化。
这些特殊化的道德,很明显只在某个朝代流行,但无法放诸于四海皆准。
如果忽略了一般的道德,我想包括起先写本条目的那位,都无法安睡的。
Gx9900gundam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16:57 (UTC)
本文结构的一些问题
本文结构过分侧重于对于中国道德的阐述和批判,而没有对于普遍道德,道德哲学,道德与社会等等的阐述。愚以为对于具体的道德原则和批评应该一笔带过。由于对于道德这样具有极大复杂性的问题的阐述,要保持概括性和中立性的确很困难。建议,是否讲文中的某些部分,例如对中国道德的阐述和批判,另起一个条目,可以叫做‘中国道德’或者‘中国传统道德’,也可以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德’。甚至,如果大家更有兴趣或者有足够材料的话,可以建立类似‘五四时期对于中国道德批判’的这类条目来收录鲁迅的话,这样也不失公允。 ---“Sinanshi(留言) 2013年4月14日 (日) 09:36 (UTC)”
理性道德
在社会中不乏存在感性的道德理念,道德的基础应该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道德是一个整体,或者公认的认知下进行的一种理念做法,评价。夹杂感性方面的理解往往会使道德有些冲突,或者与认知不同,从而引起的误解等原因。59.172.218.154(留言) 2013年4月23日 (二) 13:52 (UTC)路客
2018年10月的修订
花了一个多星期,借由翻译英语维基的对应页面,将学界的道德观点、道德哲学等内容融入至原本的条目中。并试著对原本就存在的中国传统道德进行整理。相信目前的条目应该足以让读者对哲学上道德架构有基础的了解。不过包括文言文呈现的方式,罗马帝国道德的叙述,我还没有办法有系统的整理或做更好的呈现,希望也有伙伴能一起加入修改。此外,英语维基中关于脑神经科学的道德内容也超过我的理解范围,如有相关专业领域者帮忙翻译就太感谢了!--Mrjiang2(留言) 2018年10月9日 (二) 14:4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