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沃夫保衛者公墓
利沃夫保衛者公墓 (波蘭語:Cmentarz Obrońców Lwowa, Cmentarz Orląt, Cemetery of Eaglets, Orlat Cemetery) 是利沃夫的一個墓地,用於紀念在1918年至1920年的波烏戰爭和波蘇戰爭期間的敵對行動中死於利沃夫的波蘭人及其盟友。
該建築群是該市歷史悠久的利查基夫公墓的一部分。墓地的那一部分大約有3000座墳墓,其中包括一些年輕的民兵志願軍,就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墓地的這一部分。它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波蘭最著名的墓地之一。
二戰後,墓地被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忽視,一度被推土機損壞。自從東歐劇變以來,公墓一直在不斷重建和翻新,成為利沃夫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波蘭第二共和國
[編輯]1918年至1919年,波烏戰爭在包括利沃夫在內的東加利西亞展開;波蘭擊敗了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1]一年後,波蘇戰爭在這座城市周圍展開。[1]此後,利沃夫成為波蘭第二共和國的一部分。波蘭當局決定興建一座紀念物,來紀念在在1918年至1920年的波烏戰爭和波蘇戰爭期間的敵對行動中死於利沃夫地區的波蘭人及其盟友。[1]
墓地建築群由來自利沃夫理工學院的建築系學生魯道夫·英德魯赫設計,他的設計贏得了比賽。[1] 最明顯的元素是一個圓頂小教堂,聳立在下面的墳墓之上。[1] 挖掘出的 72 名戰士的遺體被放入位於小堂和墳墓之間地下墓穴。[1] 除了波蘭戰士外,這部分墓地還有在波蘭一方作戰的美國飛行員和法國志願者的墳墓和紀念碑,兩座紀念碑獻給波蘭的外國盟友。[1] 在下面,一個半圓形的柱廊紀念碑上刻着題詞「Mortui sunt ut liberi vivamus」(「他們死了,所以我們可以自由生活」)。[1] 凱旋門兩側有兩個石獅。[1] 墓地未能完工;它的建造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 在3,000座墳墓中,有 300 座是年輕的波蘭捍衛者利沃夫之鷹的。[1] 1925年,一位不知名的利沃夫捍衛者的骨灰被轉移到華沙無名烈士墓[2]。
戰時和戰後
[編輯]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座城市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位於墓地的波蘭歷史遺蹟遭到破壞或忽視。[1] 石獅、柱子、外國軍隊的紀念碑被拆除。[1] 到1971年,許多雕塑被毀;利沃夫之鷹的墓地被徹底摧毀,變成了一個卡車倉庫。蘇聯人試圖用坦克摧毀凱旋門。[1] 在1970年代,大部分墳墓被推土機夷為平地[1]。
利沃夫之鷹墓地幾十年來都沒有重新開放,因為在波烏戰爭期間,埋在那裡的許多人站在波蘭方面與烏克蘭人作戰,這一事實引起了一些爭議。[1][3] 這個問題在波蘭-烏克蘭關係中再次浮出水面。然而,在1989年當地的波蘭僑民和臨時在利沃夫工作的波蘭工人已經開始重建工作。[1] 最終,利沃夫保衛者公墓於2005年6月24日重新開放。利沃夫市議會最初反對開放,[1][3] 但在波蘭支持烏克蘭的橙色革命(2004年)之後,最終改變了主意。[1][4]波蘭總統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和烏克蘭總統維克多·安德烈耶維奇·尤先科出席了開幕式,一致認為,墓地的重建和正式開幕,代表波烏關係的重大改善。[1]
參考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Symbolic Reconciliation. Warsaw Voice. 20 July 2005 [202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7).
- ^ Jerzy Janicki. Ni ma, jak Lwów--: krótki przewodnik po Lwowie. Oficyna Literatów "Rój". 1990: 130 [4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1).
- ^ 3.0 3.1 UKRAINIAN, POLISH PRESIDENTS OPEN CONTROVERSIAL CEMETE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Newsline, 05-06-27 Last accessed on 22 March 2006.
- ^ Ukrainian authority agreed with Poland to open Eaglets Polish military cemetery in Lviv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September 28, 2007,.,National Radio Company of Ukraine announcement. 14-06-2005. Last accessed on 22 March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