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是北京大學的一個學院,在北京大學內通常簡稱為「物院」。現任院長為高原寧教授。[1]
歷史
[編輯]- 1902年,京師大學堂設數學物理部,這是中國數理學科高等教育的開端。
- 1913年,北京大學設物理門(後改名為物理系),這是中國最早的物理學本科專業。
- 抗戰時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在昆明成立的西南聯合大學的物理系裡培養了李政道、楊振寧、朱光亞、鄧稼先等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2]
- 1952年,全國範圍院系調整後,原北大、清華、燕京大學三校物理精英合併成新的北京大學物理系,聚集了饒毓泰、周培源、葉企孫、王竹溪、胡寧、黃昆、褚聖麟、虞福春、楊立銘、李憲之、謝義炳等一大批中國物理界的領軍人物,北京大學物理系成為中國高校中實力最強的物理重鎮。
- 1955年,設中國高校第一個核科學專業--物理教研室,後更名為原子能系和技術物理系。
- 1956年,與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聯合在北大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半導體物理專業。
- 1956年,建立中國第一個地球物理專業。
- 1959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分出了地球物理系和無線電系。
- 20世紀70年代,物理系半導體物理專業部分人員與其他系教師共同新建了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系微電子專業。
- 2001年5月,北京大學在原物理系、技術物理系核物理專業、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系的大氣物理與氣象專業、天文系的基礎上,成立了物理學院。[3]
90多年來,北京大學物理學科產生了110多位在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工作學習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1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11位兩彈元勛中,北京大學物理系系友就有7位。[3]
專業設置
[編輯]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分為物理學、天文學和大氣科學三個專業,設有技術物理學系、天文學系、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理論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物理研究所、現代光學研究所、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共7個系所。
- 物理學專業
物理學專業現有中科院院士8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名;教授72名,博士生導師33名,副教授58名;擁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設有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粒子物理與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共五個二級學科,包括物理學的眾多研究方向;具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兩個博士後流動站。[4]
- 天文學專業
天文學專業現有教授七人(其中院士二人、長江特聘教授一人、博士生導師七人)、副教授四人。[5]
- 大氣科學專業
大氣科學專業有14位現職教授和1位兼職教授,其中院士2位。中青年副教授8位。[6]
院圖書館
[編輯]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圖書館藏有圖書85747冊(包括西文圖書42636冊),期刊88254冊(包括西文期刊66129冊)。[7]
中科院院士
[編輯]陳佳洱(數理學部-核物理)
甘子釗(數理學部-凝聚態物理)
歐陽頎(數理學部-凝聚態物理)
王恩哥(數理學部-凝聚態物理)
謝心澄(數理學部-凝聚態物理)
楊應昌(數理學部-凝聚態物理)
徐至展(數理學部-光學)
趙光達(數理學部-理論物理)
陳建生(數理學部-天文學)
俞大鵬(技術科學部-凝聚態物理)
秦國剛(信息技術科學部-凝聚態物理)
龔旗煌(信息技術科學部-光學)
趙柏林(地學部-大氣物理)
歷任系主任、院長
[編輯]北京大學理科學長
- 夏元瑮(1912-1919)
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
- 何育傑(1918-1920)
- 張大椿(1920-1921)
- 顏任光(1921-1924)
- 丁燮林(1924-1926)
- 李書華(1926-1929)
- 夏元瑮(1929-1931)
- 王守競(1931-1933)
- 饒毓泰(1933-1952)
- 褚聖麟(1952-1966)
- 文化大革命期間不設系主任,設系革命委員會,1979年1月恢復設系主任
- 褚聖麟(1979-1982)
- 虞福春(1982-1983)
- 趙凱華(1983-1991)
- 甘子釗(1991-2001)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
注釋
[編輯]- ^ http://bdoa.pku.edu.cn/workflow/downfile.wf?sid=adminws_1541001640667_127.0.0.1$b5361ceb68b3796f4dbc32844b1eb089L{cn}LC{pc}C&flag1=496058&flag2=9971&rootDir=FormFile&filename=%E6%A0%A1%E5%8F%91%E3%80%942018%E3%80%95+363%E5%8F%B7--%E5%85%B3%E4%BA%8E%E9%AB%98%E5%8E%9F%E5%AE%81%E3%80%81%E8%B0%A2%E5%BF%83%E6%BE%84%E8%81%8C%E5%8A%A1%E4%BB%BB%E5%85%8D%E7%9A%84%E9%80%9A%E7%9F%A5.pdf[永久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200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0).
- ^ 3.0 3.1 存档副本. [200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6).
- ^ 存档副本. [200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29).
- ^ 存档副本. [200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9-11).
- ^ 存档副本. [200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9-02).
- ^ 存档副本. [200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9-28).
- ^ 存档副本. [200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