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印度尼西亞國家博物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家博物館
Museum Nasional
博物館前景
成立1778年
地址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特區中雅加達行政市西獨立廣場街12號
類型考古博物館
建立者J.C.M.拉德馬赫爾
公共交通雅加達專線巴士英語TransJarkata1號線國家紀念碑站
網站印尼國家博物館官網
地圖
地圖

印度尼西亞國家博物館印尼語Museum Nasional),是一座集考古學歷史學人種學地質學於一身的綜合型博物館,位於中雅加達行政市西獨立廣場大街、獨立廣場西側。因其前院有一座大象雕像,又稱大象博物館印尼語Museum Gajah)。博物館收藏了印尼的大量歷史文物,始終在盡力保護着兩個世紀以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與精髓。[1]該館實行雙重票價制。

歷史

[編輯]
19世紀末的國家博物館,時稱巴達維亞皇家科學與藝術協會
國家博物館舊翼
國家博物館新翼

在1778年4月24日,若干位荷蘭學者組建了皇家巴達維亞藝術與科學協會[2]。其目的是在科學及藝術領域展開研究。其中,在考古人種研究物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更為突出,發表過各類調查報告。

其中一位學者雅各布·科內利斯·馬蒂厄·拉德馬赫爾英語Jacob Cornelis Matthieu Radermacher捐贈了一座大樓及整套的文物和書籍,充實了博物館及社會圖書館的館藏[3] 由於藏品的增多,時任總督斯坦福·萊佛士爵士於19世紀初在滿者伯夷街3號建設新館址,並將其命名為文學會。1862年,荷屬東印度政府決定興建新博物館,新博物館不僅可以作為協會辦公室,而且還可以安置、保護並陳列展品。

新博物館於1868年正式開放,並被當地居民稱作「大象博物館」(印尼語Gedung Gajah),又被稱作「雕塑宮」(印尼語Gedung Arca)。「大象博物館」的名字源於博物館前院的一尊大象雕塑,這是1871年由暹羅國王朱拉隆功大帝贈予巴達維亞城的禮物。而另一個別稱「雕像宮」的命名原因是因為博物館裡展示了不同時期的各種各樣的雕塑,故得名「雕塑宮」。

國家博物館中的列柱中庭的特徵是應用於希臘建築中的多立克柱式

1931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文化博覽會上,博物館的數件藏品被展出。不幸的是,在博覽會上,一場大火燒掉了荷屬東印度館並燒毀了大量文物。博物館在事後收到了一筆保險金作為補償,次年,博物館用這些補償款建造了古瓷器廳與青銅器廳,以及二樓的珍品室。

1950年2月,巴達維亞皇家藝術與科學協會更名為印度尼西亞文化協會(印尼語Lembaga Kebudayaan Indonesia)。1962年9月17日,印度尼西亞文化協會將博物館移交給印尼政府,並被稱為中央博物館(印尼語Museum Pusat)。1979年5月28日,教育與文化部頒布第092/0/1979號令,中央博物館更名為國家博物館。

2007年,原來有博物館北側的新建築向遊客開放,並展出了大量從史前到現代的手工藝品。新建築被命名為雕塑宮,它的落成為博物館提供了新的展覽空間,而早期的博物館建築仍名為大象博物館。

館藏

[編輯]
這座以阿迪特亞瓦爾曼英語Adityawarman為原型的陪臚雕像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展現了印度教與佛教在古代印尼的影響力。

博物館館藏有史前人類學文物及考古文物約61600件,它們多來自於印尼和亞洲各地,是全印尼乃至於全東南亞博物館中最豐富、最完整、種類最多的。[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Rosi, Adele. Museum Nasional Guide Book. Jakarta: PT Indo Multi Media, Museum Nasional and Indonesian Heritage Society. 1998: 2. 
  2. ^ Rosi, Adele. Museum Nasional Guide Book. Jakarta: PT Indo Multi Media, Museum Nasional and Indonesian Heritage Society. 1998: 4. 
  3. ^ http://masterpieces.asemus.museum/stories.aspx?id=d7b4fe1a-4fa6-49c5-aa74-b880aada6ad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CM – 分享文化遺產
  4. ^ Lonely Planet review on Museum Nas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