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民郵報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家郵報
類型每日報紙
版式大報
持有者郵報傳媒網絡公司英語Postmedia Network
主編羅伯·羅伯茨
副主編朱莉·特拉維斯
創刊日1998年,​26年前​(1998
政治立場中間偏右保守主義
語言英語
總部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布魯亞東街365號三樓
發行量[來源請求]
142,509 Tue–Fri
132,116 Saturday
(March 2013)[1]
ISSN1486-8008
網站nationalpost.com

國民郵報[2](英語:National Post)是加拿大的一份英文報紙。本報是郵報傳媒網絡公司英語Postmedia Network的旗艦刊物,每周二至周六出版。[3]它由康拉德·布萊克於1998年創立。它曾在全國發行,後來開始在安大略省魁北克省阿爾伯塔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發行日報,在曼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只發行周末版。從2006年起,該《郵報》不再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地區分發。

歷史

[編輯]

起源

[編輯]

康拉德·布萊克圍繞着《金融郵報》建立了《國家郵報》,《金融郵報》是多倫多的一份金融報紙,霍林格公司英語Hollinger Inc.於1997年從太陽傳媒公司英語Sun Media手中收購。《金融郵報》被保留為新報紙的商業版塊名稱。

在多倫多之外,《郵報》是建立在霍林格的全國性報刊連鎖店(前身為南方報社英語Postmedia News)的印刷和發行基礎設施上,該連鎖店包括《渥太華公民報》英語Ottawa Citizen《蒙特利爾憲報》《埃德蒙頓日報》英語Edmonton Journal《卡爾加里先驅報》英語Calgary Herald《溫哥華太陽報》。《郵報》成為布萊克的全國性旗艦刊物,肯·懷特英語Ken Whyte被任命為編輯。

在他的政治視野之外,布萊克還試圖與肯尼斯·湯姆森英語Kenneth Thomson, 2nd Baron Thomson of Fleet在加拿大以《環球郵報》為首的媒體帝國展開直接競爭,布萊克和其他許多人認為《環球郵報》是自由黨建制派的平台。

在開辦時,該報的編輯立場是保守的。它主張開展 「聯合右翼 」運動,以建立一個可行的來替代讓·克雷蒂安自由黨政府的方案,並支持加拿大聯盟。《郵報》的評論版包括了琳達·麥奎格等意識形態自由主義者、馬克·斯坦恩黛安·弗朗西斯等保守派人士以及大衛•弗魯姆的不同意見的專欄。《郵報》的編輯部最初的成員包括埃茲拉·利萬特、尼爾·西曼、喬納森·凱、保守黨議員約翰·威廉姆森和作家兼歷史學家的亞歷山大·羅斯。

《郵報》雜誌樣式的平面和布局設計屢獲殊榮。[需要解釋][4]《郵報》的最初設計是由蒙特利爾的設計顧問盧西·拉卡瓦創作的。[5] 現在,《郵報》的頭版印着一句格言——「世界上設計最好的報紙」。[6]

出售給加西環球

[編輯]

《郵報》如果不在年度預算赤字的情況下運作,就無法保持市場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康拉德·布萊克正被他的負債纍纍的媒體帝國——霍林格國際所困擾。布萊剋剝離了自己在加拿大媒體的持股,並將《郵報》分兩個階段出售給了以色列依奇·艾斯柏旗下的加西環球通訊公司——2000年出售50%,連同整個紹瑟姆報業連鎖[7],2001年剩餘50%。[7]加西環球同樣擁有着環球電視

依奇·艾斯柏於2003年10月去世,他的兒子倫納德大衛·阿斯皮爾接管了加西環球,後者擔任《郵報》董事長。總編輯馬修·弗雷澤於2005年在新的出版商萊斯·派埃特到來後離職——這是該報7年來的第7家出版商。弗雷澤的副主編道格·凱利接替他擔任編輯。佩耶特到任7個月後離職,由戈登·費舍爾接替。

21世紀

[編輯]
前《國家郵報》(後媒體)大樓在(多倫多)當妙斯社區的當妙斯道1450號

《郵報》在2006年限制了加拿大大西洋地區的印刷發行,這是加拿大另外兩家跨地區發行的報紙《環球郵報》《多倫多星報》都採用的趨勢之一。[8]從2007年起,除哈利法克斯外,加拿大大西洋地區的所有報攤都取消了印刷版。[9]2008年,該報進一步注重在線出版,暫停了曼尼托巴省和薩斯喀徹溫省的工作日版和送貨上門。[10]在接下來的十年裡,該報繼續向數字方向發展。

政治上,雖然阿斯帕一家長期以來一直是聯邦自由黨的堅定支持者,但是《郵報》一直保持了保守的編輯立場。萊斯·派埃特曾是家鄉曼尼托巴省的自由黨領袖。阿斯伯斯曾因呼籲自由黨總理克里田辭職而爭議性地解僱了《渥太華公民報》的發行人拉塞爾·米爾斯。

然而,正值弗雷澤擔任編輯時,《郵報》在2004年大選支持了聯邦保守黨。保守黨在那次選舉中以微弱的優勢輸給了自由黨。大選結束後,出乎許多保守派讀者的意料,《郵報》轉而支持獲勝的自由黨政府總理馬田,並對保守黨及其領導人哈珀提出了嚴厲批評。該報在2006年大選前再次轉變了陣營(當時保守黨贏得了一個少數派政府)。在競選期間,戴維·阿斯珀多次公開露面支持保守黨。

與競爭對手《環球郵報》一樣,《郵報》也在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安大略省的多倫多發行獨立版,也是北美僅次於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的第四大英文媒體中心。多倫多版包括向加拿大其他地區發行的版本中沒有的額外本地內容,並在旺市多倫多星報新聞中心印刷。

2007年9月27日,《郵報》公布了其外觀的重大重新設計。在《郵報》的總編輯和圖形設計蓋爾·格林的指導下,重新設計的特點是字體大小和使用的字體數量得到統一,圖表的字體更加簡潔,並將銘牌的橫幅從頂部移到左邊的第1頁以及每個部分的頭版。《郵報》在2008年大選20112015都支持保守黨。

2009年,該報宣布一項削減成本的臨時措施,從2009年7月到9月將不再印刷周一版。[11]2009年10月29日,加西環球宣布,由於缺乏資金,《國家郵報》可能在2009年10月30日關閉,但前提是須將該報轉移到新的控股公司。[12]2009年10月29日晚些時候,安大略省高等法院法官薩拉·佩帕爾做出了有利於加西環球的裁決,允許該報紙遷入控股公司。[13]加西環球聘請的投資銀行家在今年年初試圖出售《國家郵報》時,沒有收到任何報價。在沒有買家成交的情況下,研究了該報,但清算資產的成本大於收益。加西環球的律師在與佩帕爾法官的辯論時說,《國家郵報》為加西環球連鎖的其他報紙增加了價值。[14]

2011年10月28日,《郵報》公布了有史以來的首次年度盈利。[15]

該報現隸屬於加拿大郵報傳媒網絡公司,該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安大略省多倫多市加拿大媒體公司,由前加西環球的出版資產組成,主要經營報紙出版、新聞採集和互聯網業務。

2010年,《國家郵報》首席執行官保羅•戈弗雷組建了該集團,以競購陷入財務困境的加西環球公司出售的連鎖報紙(該公司的廣播資產被單獨出售給了蕭氏通訊)。戈弗雷獲得了美國私募股權公司金樹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其他投資者的資金支持。從加西環球收購連鎖,該集團於2010年7月13日完成了一項11億美元的交易。[16]這家新公司有5,500多名員工。該公司的股票於2011年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17]

自由黨杜魯多在2015年聯邦大選勝出成為新總理,郵報繼續支持官方反對黨保守黨直到現在。國家郵報在2021年聯邦大選支持奧圖爾領導下的加拿大保守黨。[18]

爭議

[編輯]

2006年伊朗問題爭端

[編輯]

2006年5月19日,報紙刊登了兩篇文章,聲稱伊朗議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宗教少數人士佩戴特殊的身份徽章。有一篇是頭版新聞,標題為「伊朗為猶太人提供徽章」,並附上一張1935年的照片,有兩名猶太人佩戴着納粹定製的猶太星。當天晚些時候,專家開始站出來質疑《郵報》報道的準確性。這個報道被證明是假的,但在此之前,它已經被其他各種新聞媒體報道,並引發了世界領導人的議論。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對該報道的議論促使伊朗召見加拿大駐德黑蘭大使戈登·E·文納,要求其作出解釋。

2006年5月24日,《國家郵報》總編輯道格·凱利在第二版發表了一篇道歉聲明,承認報道不實,並承認《國家郵報》沒有採取足夠的謹慎態度,也沒有核實足夠的消息來源。[19]

對反伊斯蘭情緒的指控

[編輯]

從1998年至2014年,現已解散的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一直在積極監測媒體對反穆斯林或反伊斯蘭情緒的報道,並發布報告強調其發現。它反對使用「伊斯蘭游擊隊」、「伊斯蘭叛亂」和「穆斯林激進分子」等詞彙,並表示「激進分子」或「恐怖分子」等詞彙在使用時不應與宗教聯繫在一起,「因為沒有任何宗教教導或支持恐怖主義、好戰主義或極端主義。」[20]國會曾特別指出了《國家郵報》,稱該報一直是反伊斯蘭媒體的「第一名」。[21]

《國家郵報》的一些撰稿人隨後批評了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有關該報反伊斯蘭教的指控。亞歷山大·羅斯寫道:「從其(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對德班會議(2001)的支持,在此期間鷹鈎鼻的猶太人被等同於種族隔離和種族滅絕,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似乎對某些真正具有煽動性的種族主義語言並不感冒」,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為了『社會和諧』而對審查制度的癖好,正如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所說,散發着壓迫埃及、伊拉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穆斯林的專制主義的氣息。」此外,羅斯還表示,「通過剔除不雅的語言,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似乎相信正確的思想將會產生,即使以必要的代價報道真相。」[22]羅伯特·富爾福德寫道,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 「主要是通過控訴尚未發生的偏見行為來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當被認為是宗教的一部分的男女以宗教的名義犯罪時,建議我們迴避宗教問題是荒謬的」,[23]喬納森·凱寫道:「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的人自稱是這個國家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的仲裁者」,而加拿大伊斯蘭會議組織的主席埃爾馬斯里是 「這個國家自封的對一切仇恨的法官」。[24]

主編

[編輯]

2010年編輯的職務

[編輯]
  • 安妮·瑪麗·歐文斯,主編
  • 妮可·麥克亞當,[25]《金融郵報》執行製片人
  • 喬納森·凱,《評論》主編(1998-2014)
  • 達斯汀·帕克斯,《特稿社》執行製片人
  • 蓋爾·格林,《設計和圖形》總編輯
  • 提姆·羅斯頓,美術編輯(1998-2003)
  • 特倫斯·柯克蘭英語Terence Corcoran,《外交政策》評論編輯
  • 安德魯·科因英語Andrew Coyne,《評論與編輯》執行製片人(2014-2015)
  • 戴安娜·弗朗西斯英語Diane Francis,《外交政策》特約編輯
  • 安妮·麥克唐納,國內新聞編輯
  • 傑夫·沃瑟曼,攝影和多媒體編輯

知名專欄作家

[編輯]

以下是《國家郵報》過去和現在的專欄作家名單。[26][27]

現狀

[編輯]

過去

[編輯]

運營

[編輯]

《國家郵報》的主要辦公室位於安大略省多倫多市布魯爾街東365號。它的前身是多倫多唐·米爾斯社區唐·米爾斯路1450號,已於2012年遷出。[28]

《國家郵報》沒有自己的印刷廠,報紙是在安大略省旺市多倫多星報新聞中心印刷的,直到多倫多星報關閉了該中心。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rchived copy. [June 21,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7). 
  2. ^ ICI.Radio-Canada.ca, Zone Politique-. 加拿大华裔政界人士起诉情报机构,称自己被其机密文件羞辱伤害. Radio-Canada.ca. 2023-05-29 [2023-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4) (加拿大法語). 
  3. ^ National Post to eliminate Monday print ed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nadian Press, June 19, 2017. Retrieved on June 28, 2017
  4. ^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Lucie Lacava – The Society for News Design – SND.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9). 
  5. ^ The Post was so Black and Whyte.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6. ^ See, for example, National Post issue of August 16, 2016.
  7. ^ 7.0 7.1 "The newspaper war was fun while it lasted". The Globe and Mail, August 25, 2001.
  8. ^ National Post limits Atlantic distribution. CBC News. March 29, 2006. 
  9. ^ National Post limits Atlantic sales to Halifax. CBC News. August 9, 2007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4). 
  10. ^ National Post axes weekday edition in Manitoba, Saskatchewan. CBC News. October 30, 2008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5). 
  11. ^ "National Post halts Monday edition during summ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ewslab.ca, May 3, 2009.
  12. ^ Wojtek Dabrowski. Canwest says National Post could close after Friday. Reuters. October 29, 2009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13. ^ Friend, David. Will judge's Canwest decision save the National Post?. Toronto: thestar. October 30, 2009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8). 
  14. ^ Robertson, Grant. No outside buyer, CanWest shuffles National Post. Toronto: The Globe and Mail. October 31, 2009 [Oct 3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8). 
  15. ^ Post toasts 13th birthday with first profit. [October 30,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30).  |url-status=|dead-url=只需其一 (幫助)
  16. ^ "Postmedia Network opens new era for newspaper chain"[永久失效連結], Financial Post, July 13, 2010. Retrieved June 1, 2012.
  17. ^ Postmedia begins trading on TSX.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4). 
  18. ^ NP View: Erin O'Toole and the Conservatives are right for Canada. National Post (Postmedia Network). September 18, 2021 [18 September 2021]. 
  19. ^ Archived copy. [February 18,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4).  |url-status=|dead-url=只需其一 (幫助)
  20. ^ Hess, Henry, "Media's portrayal of Islam criticized", Globe and Mail, September 24, 1998
  21. ^ Petricevic, Mirko, "When religion's in the news; Faith groups often voice outrage about unfair media reports, so scholars are trying to determine if the complaints are valid", Kitchener-Waterloo Record, August 25, 2007.
  22. ^ Alexander Rose. Islamist Purging. National Post (retrieved from the National Review Online (NRO). December 12, 2001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16). 
  23. ^ Robert Fulford. Elmasry's fantasy outrage. National Post (retrieved from Robert Fulford's website. July 8, 2005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8). 
  24. ^ Jonathan Kay. Jonathan Kay on the hate speech experts at the Canadian Islamic Congress. National Post. May 5, 2008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0). 
  25. ^ Contact Us. National Post. [November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26. ^ Columnists. National Post. [December 13, 2011]. [永久失效連結]
  27. ^ You Must Be This Conservative To Ride: The Inside Story of Postmedia's Right Turn. www.canadalandshow.com. [2019-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6). 
  28. ^ Postmedia Network Announces the Sale of 1450 Don Mills Road in Toronto – Postmedia Network Inc..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8). 

外部連結

[編輯]